(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督导室,北京 100070)
作为高职学校一名督导员,我对在校学生的学习基础有很深的了解和理解,高职学校的学生,一般都是高中阶段学习的失败者,他们逻辑思维的水平以及抽象思考的能力都比较差。因此在指导教师授课时,我一直强调“从做中学”。“从做中学”是20世纪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J·杜威关于教学的核心原则。他把它贯穿在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以“从做中学”的要求为基础。“从做中学”是以他的经验论哲学观和本能论心理学为依据。在杜威看来,“知”和“行”是紧密相连的,没有行就没有知,知从行来。只有从“做”得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用“从做中学”的学习方法更为有效,符合他们的思维水平和接受能力,有助于他们学习到真正的知识。可是在一些教师理解里,“做”和操作同义,经常会问,数学课、语文课等基础理论课如何“做”?
我从事督导工作多年,听过很多的课程,也不乏让我激动和感动的,但是这节数学课的每一个环节我都记忆犹新,让我难忘。
这是新学年开始的一次数学课,学生都刚刚进入高职学校,对高等数学初次接触。这次数学课讲的是极限的概念,学过高等数学的人都知道,极限是微积分中的基础概念,是人们不断认识无限运动变化事物的伟大结晶,是联系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一条重要纽带。概念最终由柯西和魏尔斯特拉斯等人严格阐述。极限也是一种思想,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想的运用,扩大了人们的思维空间。产生了许多重要的结论。由此可知这一概念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刚刚入学高职学生而言,他们高中学习的初等数学基础都还不够扎实,对于变化的数值的认识都不能做到十分的明了,接受极限的概念,是相当的困难。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当初学习极限的概念也不容易,那时的我还是重点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呢。
这次课的数学老师是我校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有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对课程进行设计,有利于学生接受。王老师首先告诉学生:极限的思想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学习和运用极限概念和思想,才能更好认识周围变化的事物。接着她介绍了我国古人的极限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就有了极限的思想,据《庄子》“天下篇”中记载“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事不竭”。王老师解释道:一根木棍,每日折取一半,永远也不会取完。最精彩的是王老师让学生“做”,她每人发了一尺的纸条,让学生每次折取一半,把折取的一半留下来,剩下的另一半继续折取,然后把折取的一半排列起来,观察“日取一半”的效果,让学生感受“万事不竭”的真正含义。王老师提出问题:纸条越来越小,接近一个数值,大家说这个数值是什么?同学都争着回答:是零。王老师:但是会等于零吗?同学回答:不会!王老师:那么怎么能够表示这样一个趋近的过程?这就需要极限的概念。接着王老师引入了极限的科学定义、列出了表达式以及讲解了表达式中符号的含义。她在黑板上给出了几个简单的数列,她没有只顾自己讲个痛快,而是让学生“做”,让学生观察当n 不断增加时数列的变化,写出数列的极限,然后课堂练习,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提示下独自完成练习,遇到不懂不会,可以请教老师,老师进行个别辅导。当学生基本掌握了这部分知识之后,王老师开始讲解极限的运算,接着又是课堂练习。就这样,王老师一步步的讲解,并带着学生一步步的“做”,两节课中,学生都紧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气氛热烈。从练习的效果看,学生基本掌握了极限概念,会计算简单数列和函数的极限值。很好的完成了本次课的教学任务。
这次课之所以成功,就是该教师很好的运用了“知”和“行”的关系,做到了“从做中学”。在这次课中,不仅学生动手去撕纸条是“做”,课堂练习也是“做”。王老师这次课,做到来“学”和“做”有机的结合,“知”和“行”同步,所以才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督导员在督导听课评价中,要求教师讲课要边讲边练,讲练结合,也是要求教师采用“从做中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数学课、物理课等基础理论课程,动手做小实验是“做”,做习题也是“做”。语文课、英语课的朗读课文,对话练习是“做”,写作文也是“做”。只要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了,只要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了,我们都应该理解成“做”。在听课的过程当中,我们也遇见过这样的老师,生怕学生不懂,就不停地讲,翻来覆去地讲,而不给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练习的时间,不到一节课,学生就耷了着脑袋,听不进去。还有的老师,自己尽兴地讲一节课,第二节课让学生练习,可真正做练习时学生已经把老师前面讲的内容忘得差不多了,学生一脸迷茫,练习仍然不会做。可见这样的教学方式对高职的学生不适合。
我们一直强调授课要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目标就是学生通过一次课的学习,掌握既定的知识,并在以后的学习用能够运用这些知识。“从做中学”的理念就在于“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明白了”。不仅让学生学到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会使用学到的知识。所以课程设计从听入手,让学生看,更让学生做。只有听、看、做有机地结合才更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才能让学生学得会用得了,才能达到真正掌握的目的。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是和“从做中学”的理念一直的,它要求教师把一次课的内容分解成多个小的“讲-练”环节。完成一个环节之后,才开始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我们前面的王玥玥老师数学课,就是采用这样的授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