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拉希力克乡寄宿制学校,新疆 阿勒泰 836503)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学生文化素养的养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作为学生获取知识、感知社会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是整个语文学习当中的关键一环,而且也是语文教学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增加了识字量,扩展了知识面,另一方面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文章写作的基本知识,并且通过文章的内容来认识世界、感知世界,丰富自己的感知。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需要,对阅读教学进行研究分析,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小学语文阅读是对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目前小学语文阅读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把阅读教学与其他内容的教学等同起来,没有有效的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来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活动的开展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教师在指导小学生开展阅读的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很多时候只是要求学生把文章读几遍,而没有进行有效地指导。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生阅读的效果难以得到有效地评价,教师也就难以根据教学评价对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果。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奇心强,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就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选择阅读内容时,大部分情况下是以课本为主要内容,虽然有扩充,但是大部分还是以课本为主。但是就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以及教学改革的要求来看只是根据教学内容做有限的拓展,是难以满足教学需要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人为的被限制起来,学习的主动性也大打折扣,既定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在当前的教学形势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尊重与显现。但是,受以往教学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还没有完全从思想上转变过来,依然在课堂上占据着主要的位置,教学活动依然在围绕教师开展,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作为小学生来讲,其自控能力还不够强,还不能完全做到很好地约束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同时,受小学生自身条件的影响,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一旦遇到较难理解的内容,心理上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厌烦的情绪,作为教师如何不能很好地进行引导,就会使小学生的情绪难以保持稳定,进而会影响到课堂秩序,造成教学水平的下降。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础性内容,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研究小学生在阅读中的习惯和行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促进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活动中,老师首先需要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并引导学生们树立个人阅读目标。老师需要尽可能鼓励学生们尝试自主理解阅读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树立理解目标、方法目标和情感目标。通过树立明确的阅读目标,能够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活动,进而有助于提升这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工作期间,必须要准确、有效地认知到教学评价工作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重要性,并在这种意识的引导下,结合学生的个性化语文阅读知识学习需求对现行的教学评价模式进行调整同时,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语言素养,教师可以适当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加强学生对文本的认知与感悟,推动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此外,教师可以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以情境体验或者角色扮演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学生在阅读训练中,需要养成独立阅读、独立判断、独立思索的良好习惯。特别是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阅读能力和阅读情况,找出重点段落和文字内容并将其落实到阅读感想上面,使学生能通过记录的方式进行回顾。
阅读既是获取知识的方式,同时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紧紧抓住小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创新,促进小学生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