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广河县三甲集镇幼儿园,甘肃 广河 731300)
人的一生,在幼儿时期所养成的性格习惯、思维模式等通常会贯穿一生,因此,幼儿时期是成长的重要阶段。在幼儿时期的教育会伴随人的一生,因此,随着教育理念不断先进、科学化,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幼儿时期的教育情况。我国的幼儿教育内容丰富多彩,方式也多种多样,大多数都是以幼儿的智力开发为主,辅以对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培养,但在幼儿的成长阶段,自信心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对幼儿的成长也起到了很大作用,本文就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
通俗来说,自信心指的是对自己有信心,一个人拥有了足够的自信心,做任何事都会敢于表现自己,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是一个人能否实现梦想、成就事业的重要因素。当人处于幼儿时期,拥有足够的自信心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幼儿教育中,虽然各项都还处于启蒙阶段的标准,但对幼儿来说,许多教育内容仍旧具有一定的难度。万事开头难,对于对世界正处于全新认识阶段的幼儿来说,在面对这些困难时,很可能产生畏难心理,对相应的知识或是学习技能不愿意再接触,导致教育计划无法完成。相对的,如果幼儿拥有足够强烈的自信心,在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时,对自己非常有信心,就可以不怕困难,通过自己的思考,勇敢探索,快速得出答案。有自信心的幼儿在潜意识里就能够肯定自己,认为自己可以自主解决问题,学习效率也高。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加入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幼儿教育中,教育者应该创造合适的机会,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例如在幼儿教育中添加集体活动,不仅能锻炼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也创造了很多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机会,使幼儿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不同的幼儿对成功的认识、体验都不相同,因此,他们获得自信心的途径也不尽相同,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不同的幼儿分配不同的集体任务。例如在美术活动中,对动手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分配较为简单的美术任务,或者老师从旁协助。而对于动手能力强,自主意识高的幼儿,老师可以在普通的任务上设置更高的目标,让幼儿独立完成。这样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够充分获得成功体验,建立自信心。
通常,针对初高中学生,在高压力、高要求的氛围下,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会下降,对幼儿来说也是这样。如果幼儿教育长期处于一个高压环境之下,教师设置的学习任务繁重复杂,就会导致幼儿失去自信心,长此以往,拒绝学习。因此,设置一个合理、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日常教育中,为给幼儿们一个和谐的氛围,让他们知道,无论学习目标完成与否,老师以及家人都会给予他们关爱、包容,都会接纳、支持他们,幼儿们也会放心学习,在学习上更加主动、灵活。教师们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到每位同学,给每位幼儿平等的机会,在失败后也不对他们进行过分苛责,并且充分挖掘在学习过程中幼儿们的优点,可以让幼儿们形成自我评价、欣赏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不同幼儿的性格、能力都不相同,教师应该针对每位幼儿制订专门的教学方案。例如对不够自信,甚至是有自卑心理的幼儿,教师应该多为他们制造机会,在日常教学、游戏过程中,对他们多多表扬,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逐渐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慢慢增强自信心。对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充分制造锻炼他们自主能力的机会,例如要求他们自己穿衣服、鞋袜,自己叠被子,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有不会的,教师应该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导,在幼儿学会后,对他们进行表扬、奖励,这样不仅能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作为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一定不能对幼儿差别对待,教师应该树立平等的教育观念,并用这种观念影响着幼儿的各种学习方面。对于能力不强、达不到学习目标的幼儿,教师应该在态度上一视同仁,充分相信幼儿,双方互相鼓励、互相尊重。要使每个幼儿认为自己跟别人没有大致不同,这样,学习较弱的幼儿不会产生自卑心理,从而有大太多压力,而学习优异的幼儿也不会过度骄傲。教师应该为幼儿营造一种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天性,找到自己的优点,进而培养自信心。但平等教育并不意味着对每个幼儿都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教师还是应该因人而异,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制订符合他们成长的教学方案,让每位幼儿都能得到最科学、最全面的发展,确保每个人都能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在幼儿教育中,针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阶段,教师应该给予幼儿最大的信任,必要时候给予耐心的指导,尽量让幼儿自主动手,给予最低程度的帮助。在幼儿阶段,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激发潜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优点和长处,找到他们的兴趣爱好。自信心是伴随着人一生的一项重要认识,在幼儿阶段就着力于自信心的培养,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