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十一中学,河南 郑州 450000)
因为受高考压力的影响,所以很多教师都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上,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应试教育,对于一些阅读理解内容的教学,教师更多的是交给学生一些答题方法,给学生固定的模板,方便学生考试时对题目进行作答,很少针对阅读的内容给学生详细的讲解,也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阅读的内容。所以就会导致学生阅读课上很难得到阅读能力的提升,只会按照文章回答问题。而且在这种教学下,学生也觉得只要自己在考试中取得较高的考试成绩就可以了,学生也意识不到提升自己阅读能力的重要作用,所以学生也都是按照教师教学的方法完成阅读习题。同时高中生较大的学习压力导致学生并没有时间进行课外读物的阅读,唯一获取阅读资源的方式就是在教材上以及阅读课中,这样的教学以及学习情况就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难得到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步入学生的课堂,学生也有机会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在软件上阅读文章,其中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文章,有能有效促进阅读能力提升的阅读内容,也有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来说无用的文章。但是学生往往感兴趣的就是对阅读能力提升没有太大作用的武侠小说以及言情小说等等文章,阅读这些内容并不会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只会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但是经典名著以及优秀的文章读起来可能都会比较枯燥无趣,所以学生也没有太多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学生得不到阅读的扩展,就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难得到提升。
高中生学习比较紧张,如果有空闲的时间大多数人还是选择放松自己,很少有学生将空闲的时间花费在阅读上,学生普遍都缺少参与阅读的兴趣,这也是影响对学生实施阅读教学效果的原因之一。阅读兴趣与阅读良好习惯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导致学生缺少时间阅读更多的阅读内容。在阅读课上,教师只对学生进行应试教育,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学生也必然会缺少对于阅读的浓厚兴趣。
深度教学是高中时期教师应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地方,其中并不只是包含教师带领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度分析理解,同时教师也应该学会让学生自己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学生也能深层次的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和内容。分析和感受将要学习的阅读文章时,哪怕学生不能正确地理解相应的内容,但是学生将思维与精力放在阅读的分析中,学生就可以在分析中获得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意识,让学生形成分析阅读文章的能力。但是这也不是说教师将课堂全部放任给学生,教师也应该做好引导作用,在把控好课堂的基础上,深层次的解析文章内容,并且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阐述出来,学生在这样的锻炼中阅读能力就会逐渐提升。
例如,教师在《记念刘和珍君》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文章进行阅读,之后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文章内容的深度阅读。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通过文章分析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女生?为什么作者要在文章中写三一八惨案?文章是怎样进行抒情的?在这样的提问中,学生就会循序渐进地对文章进行阅读,并且通过阅读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对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学生在理解文章能力提升时,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深入探究能力也会提升,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也会得到成长。
对于相同的一篇文章,每个人的阅读感受不同,学生的经历以及成长的过程都会对学生理解文章产生一定的影响。高中时期的学生缺少丰富的社会经验,所以在理解阅读时可能理解不到作者的创作思路。教师应该让学生将自己的看法充分表达,哪怕学生表达的内容并不正确,也要让学生表达,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表达进行点评,在长时间的影响下,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进行阅读,不同角度的阅读分析结果也能够相互整合,学生的思维也能相互影响,完善对阅读的分析。例如,教师在《故都的秋》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作者为什么用“故都的秋”做题目而不用“北平的秋”呢?并且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到问题的回答中,让所有学生都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学生都回答结束后,教师再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哪怕已经有学生回答的比较标准也要给其他学生回答的机会,让学生都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
阅读是高中时期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不能只是依靠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教学,而是要让学生自主探究文章,发现文章的内涵,在学生多次分析后,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