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利用多媒体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2020-12-10 10:21:59
魅力中国 2020年29期

(安徽省霍邱县宋店中心校,安徽 六安 237400)

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标准的不断改革,致使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逐渐转向开放化。初中语文老师的教学已不再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来培养初中生的语言文化素养,而是变成了在教学活动中逐渐融入多媒体技术来对初中生进行语文知识以及能力的双向培养。

一、运用多媒体提升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时期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和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以及其情感态度和三观。初中时期语文老师对学生要传授和讲解的知识点非常之多,这样对于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学习难度,长此以往就会降低其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在我国新课改革的教学标准中曾明确提出,如果我们想要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注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例如语文老师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时,首先语文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课前导入环节,运用多媒体给学生们播放一些有关四季景色的图片或者是大自然的一些自然规律,譬如“春天的时候万物复苏、夏天的时候天气炎热以及秋天的时候果实丰收和冬天的寒冷”或者是“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蚂蚁搬家早晚要下雨”等谚语中的现象,从而使班级学生可以直观形象的感受到大自然的奥秘和魅力,以此来激发出其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性。

如此一来语文老师就能在教学活动的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在情境教学中产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欲望,既可以丰富班级学生的感官体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降低初中生的学习难度

前面已经提到过初中时期的语文知识点较多且内容复杂,再加上每个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都存在差异,所以初中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学习偏离重点和跟不上老师教学进度的状况。因此,针对以上这些情况就需要初中语文老师充分发挥出自身引导教学的作用,以此来帮助班级学生找到学习的重难点。

首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初中语文老师就可以科学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来突破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可以将一些复杂抽象化的语文知识转换成生动形象的知识,像图片或者是视频之类的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知识;

其次语文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也要有一个良好的指导,引导其对教学重难点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

最后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套完整系统性的语文知识构架,从而可以进一步的提升其学习能力以及思维创造能力。例如语文老师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背影》这课时,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是作者对其父亲买橘子背影描写方法以及作为儿子面对父亲的关心从不理解到顿悟和感念的过程。如果语文老师想让班级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这个时候语文老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以及向学生展示一些和父爱有关的图片或者视频,并让学生欣赏小诗一首“父爱是拐杖,让我们在人生中少摔跟头。......父爱是蜡烛,默默的为我们奉献着自己。”等等,从而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父爱的伟大,真正的明白父爱如山的含义。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初中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极其丰富的人文性,在绝大多数的语文教材中都蕴含着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以及创造美的教育教学。而且初中阶段也是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初中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学生能力已经有了一个大幅度的提升,所以有很多的知识内容老师都可以在这一时期对其进行传授和讲解。

例如语文老师在讲解古诗《过零丁洋》的时候,语文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与作者和作品相关的背景资料和一些相关内容的影视片段,以此来让学生感受到古人那种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以及那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四、利用多媒体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强化初中生的语文思维

初中时期的语文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有了更加广阔的教学空间。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初中语文老师可以将微课以及翻转课堂等模式运用于教学,而且还要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网络资源的优势。例如初中语文老师在教授《朝花夕拾》这篇散文时,如果语文老师想让班级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旨,语文老师就可以先从作者鲁迅先生入手,可以让班级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搜索和收集鲁迅先生的个人资料、生活背景以及作品,然后让学生们把自己所收集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同时他学生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如此一来既开阔了班级学生的视野,为其拓展了知识面,也可以对鲁迅先生其他的作品进行阅读和赏析。

五、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融入多媒体技术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有效的提升其理解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还能促进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不仅为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和语文老师的教学内容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还在最大限度上提升了初中语文老师自身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