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安市建山镇桥头小学,江西 高安 330800)
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然而,在实际小学的数学教学当中,许多学生对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兴致不高,他们经常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不能很好地解决数学应用题,导致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目标一直难以完成。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行为特征,并采用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数学应用题教学,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小学生处于刚接触应用题学习的阶段,在解题时经常会感到一头雾水,没有解题方向,并且无从下笔,而且,在日常作业或者考试时,学生遇到应用题会直接略过不写,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一直难以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解题思路的训练,让学生在解决应用题时,可以快速找到解题方向。
例如,以“混合运算”为例,为了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并能应用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在为学生讲述了教材内容之后,我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为学生出了一道应用题:图书馆里上午有55个人,中午走了37 个人,下午又来了21 个人,那么图书馆里下午又多少人呢?首先,我带领学生阅读了题目,让学生读懂了题目所表达的意思。然后,我对学生进行了指导,让学生找到了解题思路,例如,我将问题进行了拆分,先向学生提问到:图书馆里上午有55 个人,中午走了37 个人,图书馆内还剩多少人呢?这是学生常见的数学问题,学生很快就列出了算式,并计算出了结果:55-37=18。然后,我又向学生提问到:图书馆中午有18 人,下午又来了21 个人,那么图书馆里下午又多少人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就得出了结果:18+21=39。之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学到的知识,将两个算式合并为了一个算式,并对学生进行了讲解,让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了应用题。最后,我重新为学生出了几道应用题,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解题思路,找到了解题的方向,并得到了最终结果。这样,教师通过拆分问题,为学生讲解了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解应用题的技巧,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水平。
随着新课标全面实施,数学教学已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许多的数学应用题都来源于实际生活。因此,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引入常见的生活现象,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打造一个他们所熟悉的学习环境,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陌生感,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应用题教学的兴趣。
例如,以“小数乘法”为例,为了让学生掌握小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并会应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应用题,在为学生讲述了教材知识之后,我先和学生说道:“同学们,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真是一个美好的季节。在春天你们喜欢玩什么呢?放风筝对不对?”并与学生进行了讨论。然后,我结合刚才讨论的话题,为学生出了一道应用题:小明要去商店买风筝,已知燕子风筝每个4.5 元,那么,小明要买5 个需要多少钱呢?我指导学生读懂了问题,让学生列出了算式:4.5×5,并让学生结合教材知识计算了问题的答案。最后,我在这道应用题的基础上,又为学生出了新的应用题,例如,每个风筝3.7 元,买3 个需要多少钱呢?让学生根据刚才的思路,列出了算式,并进行了计算。这样,教师通过结合生活,对学生进行了应用题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了解题方法,还使学生做到了举一反三,提高了学生解应用题的水平。
小学生年龄较小,在刚开始接触应用题时,因知识水平的限制,对应用题的理解不够透彻,找不到解题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采取合适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其中,画图法,因其比较直观形象,可以将问题直接展示出来,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将其应用到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当中,可以激发学生解应用题的动力,提高数学应用题教学效率。
例如,以“20 以内的进位加法”为例,在为学生讲述了教材内容之后,我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出了一道应用题:爸爸和妈妈去超市购物,爸爸买了3瓶饮料,妈妈买了9 瓶饮料,他们一共买了多少瓶饮料呢?首先,我引导学生阅读了题目,而且在读题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边读题,边画图。在读到“爸爸买了3瓶饮料”时,我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了画图,表示了“3瓶饮料”;在读到“妈妈买了9 瓶饮料”时,我让学生另外找了一种方式进行了画图,表示了“9 瓶饮料”。然后,我让学生根据图示,理解了题目,列出了算式:3+9,并数了数自己总共画的图形,得到了问题的最终答案为12。这样,教师通过结合画图法,让学生解了应用题,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解应用题的技巧,还使学生做到了条理分明。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能力,积极探索各种解决应用题的有效方法,让学生有明确的解题方法,懂得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