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辽宁 锦州 121100)
培养高中生的政治核心素养不能停留在口头上,需要高中政治教师加强对高中生政治核心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并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得以实践。教师应从整个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增强高中生的政治认同感,在对政策法规的分析研究中强化高中生的法治观念意识,不断完善高中生的政治认同等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即解决复杂问题过程中需要做好的系统化总结,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和品质。学科素养则是指某学科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科的特点、内容、内在联系开展的与该学科相关的素养与成就。学科素养关注点集中在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学科学习上,既为一种综合性的“学养”。政治教学中学科素养包括的内容有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样能让学生的视野获得开拓,知识获得增长,能力获得提高,并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高中阶段的重要教学目的之一,学生只有具备必要的品格与能力,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核心素养是每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它可以使个人在社会上真正立足,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知识与能力是核心素养的“核心”,知识与能力的获取主要来自课堂教学和实践。高中生正处于人生道路的关键阶段,教师在政治课堂上着力培养高中生的核心素养,对高中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国家认同主要指的是个人对自己所属国家产生的一种归属感和心理历程,国家的成员对国家的传统文化、主权、制度、价值观念以及理想信念等产生的一种归属感。在高中教学的过程中,借助政治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感的重要方式。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增强,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和精神的交流,促进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高中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播放“河源客家文化”的相关视频,并且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在视频中出现了“吊灯、舞龙狮、祠堂”等,这些展示了传统文化的哪些方面,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共同特点。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历史性、民族性和时代性进行认识。在学生观看视频和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和理解,体会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对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进行体会,学生在对传统文化理解的过程中,增强了国家认同感。
正如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一样,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也离不开具体的情境。有人认为,政治课理论性太强,与实际生活关系不大,因此机械地“读读,背背”会使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失去了兴趣,被动式学习成为课堂的常态。殊不知,任何一个具体的知识或理论都源自具体的情境当中。因此,只要将知识还原到一定的情境当中去,便会让其重新变得有血有肉。这样的学习过程更加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学科的教学内容只有与具体的情境相结合时,才能在情境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现出学科核心素养所特有的价值,反映出学生面对复杂情境时真正所具有的能力与品格。从这一角度来看,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激发学生政治课的学习兴趣,提高政治课学习的情感认同是很有效的方法。
在高中政治核心素质教育过程中,对高中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高中政治教师要充分重视对高中生法制观念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利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高中学生的法制意识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例如,教师针对高中生的法治观念意识的培养,开展了活动教学,课前通过密切联系居委会,为我们的普法活动提供了场地支持。教师针对宪法的最新修改,为学生印发普及新宪法知识的宣传手册,以供学生阅读了解中国新宪法的最新内容,而且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引导学生在社区中为社区群众解读新宪法,在为社区群众解读新宪法的过程中,有效增强了高中生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普法意识,使得高中学生的法律观念意识获得了有效的提升。
要提升高中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就不能只是对着教材内容照本宣科,而要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教学,形成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相匹配的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与实际结合开展情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探讨教材主题,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注重实践体验,从而构建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主的高效课堂,为国家培养有立场、有思想、有自尊、有担当的高素质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