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探讨

2020-12-10 10:21:59
魅力中国 2020年29期

(河北省威县实验中学,河北 威县 054700)

所谓的“以图导学”就是凭借丰富多彩的图片加上文本讲解,再加上教师的精彩描述来丰富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对于地理这种时刻都在跟图像打交道的学科来说,正是恰到好处。本文对“以图导学”的运用策略主要涉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以及引导学生们合作学习探究这三个方面。

一、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图导学”这种教学手段之所以成为初中地理教学的首选,是因它符合了初中阶段的学生接触到地理知识时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想要运用这种教学手段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可选择的途径便是丰富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形式,尽可能在不影响整体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引入更多的元素。例如在分析地理中五大地形的时候,教师们可以拿受这些地形所影响的实例配合图片来给学生们讲解说明,既能加强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如重庆这一城市就是我国丘陵和山地地形的经典代表,崎岖不平的道路给这座城市的现代交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结合这一特点,教师们可以搜罗重庆交通的一些趣图来增强说服力,最好能够加上教师自己的讲解,用以调节学生们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以图导学”教学方法在教学初期要放慢节奏,在这个阶段要以学生们的课堂体验为重心,先让他们对地理学科产生兴趣,然后才能够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整体教学进行调整,在选图上不必拘泥于教材上的内容,可以尝试着拓展一下知识面,例如在展示图像的同时可以附加一些额外元素,像人文知识、自然景观等等,力求摒弃以往依靠文字堆砌的课堂教学,让初中地理能够吸引学生,就是“以图导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所迈出的成功的第一步。

二、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以图导学”在传统教学中的实用性其实并不高,主要是受到了技术和现有条件的限制,而使得其无法更好地开展,就拿搜集图片资源这一条来说,仅凭借教师个人的能力是远远不足以满足教学需求的。现代技术的发展为“以图导学”注入了新的生命,致使其产生不同的变化,例如展示图片这一过程若是能够结合多媒体技术的话,就可以有多种展示的途径,例如幻灯片、短视频集锦甚至是三维构图等,灵活运用的话可以让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除此之外,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获取渠道,为“以图导学”教学模式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为教师节省了大量的有效教学时间,所以让想要让“以图导学”教学模式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

三、引导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探究

“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并非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这样的传播途径,学生们之间同样可以进行学习交流,对于初次接触地理学科的学生们来说,通过合作学习分摊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作为教师,应该要正确引导他们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制定地理合作学习小组的组成规则、各学习小组应该要完成的每周目标以及每位小组成员应当负责的分工等等,制定合理的规则来使得各小组之间能够拧成一股绳,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时还要为学生创建和谐、积极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运用读图和分析图得到的有用信息进行整合、归纳和分析,以解决实际问题。

四、以图导学模式开展过程中的注意点

(一)避免形式化

教师必须明确地图在课堂各环节设置的目标,突出其引导功能,避免“本末倒置”。从课堂各环节的设置来看,《阅读指南》侧重于场景的设置和主题的引出。它要求教师以地图为材料,设置一些相对简单灵活的探索性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地图分析”侧重于知识点对学生的应用,即,要求教师能够根据本课知识点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并以地图为载体;“用图作结论”强调知识点的概括性。

(二)提高针对性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老师在地图上,设置旨在提高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阅读地图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学生对于地图信息及时捕捉的能力。基于问题的分析过程,教师要促进学生注意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形成完整的地理环境要素,以及锻炼自己对地域差异的洞察力。

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更好地利用“以图导学”这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就得要清楚这种教学手段的优势所在,并且要结合教学实际。初中地理通过“以图导学”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其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掌握了地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认图识图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对地理课程产生更加浓烈的兴趣,再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给“以图导学”教学方法带来更多的变化以及通过合作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使得“以图导学”教学方法能够更加完善,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