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与幼儿健康生活习惯培养

2020-12-10 10:21:59
魅力中国 2020年29期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阳镇群缨幼儿园,广东 惠州 516100)

面对国内的教育改革推进,如今我国幼儿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部最新出台的规定有明确提出,幼儿教育包括艺术、科学、社会、语言、健康五大部分。教师需要从不同角度切入,发展幼儿的技能、知识、能力、态度与情感。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最为关键的就是让幼儿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康的行为习惯。幼儿教育需要将让幼儿形成健康的习惯。当前国内各大教育机构对此展开了很多工作,不过从最后的表现来看,效果并不突出。为改变这样的情况,就需要调整教育思路,让幼儿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素质,这对幼儿今后的成长影响重大,意义突出。

一、幼儿健康教育重要性

作为人生起步阶段,幼儿阶段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幼儿阶段需要重视健康教育,让幼儿从小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生活态度并固定下来助力幼儿健康成长。从生活经验可以看到,健康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能够有效减少传染病、慢性疾病的发病几率,保障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健康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幼儿的课堂学习以及一日三餐活动,而是要构建一种培养健康文化的氛围。使幼儿将这种行为习惯作为自己基本的人生态度,贯穿始终,养成健康生活模式、生活追求。

二、当前幼儿健康教育问题

(一)没有总体规划

国内幼儿健康教育没有总体规划以及明确教育方向,缺少具体定位和工作内容,并且也没有合适的权威材料和教材,所以国内幼儿健康教育止步于理念角度,难以有效落实。

(二)城乡差距大

因为城市地区有着良好的卫生环境、硬件设施,所以在健康教育中有很好的示范条件和操作空间。但农村地区没有足够且合适的书籍、场地、设备,教学资源非常有限。农村不仅没有开展健康教育,甚至缺少健康教育的理念和追求[1]。

(三)从业人员技能差知识不足

试想如果幼儿教师以及管理者并不了解健康知识、健康意义,自己都没有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又如何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国内不少幼儿教师和管理者只学习过文化教育方面的知识,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并不多,自然无法保障健康教育模式和标准与需求相匹配,无法有效引导和教育幼儿。

(四)欠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度

如今社会压力非常大,所以不少教师与家长更看重的是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开发,没有考虑幼儿心智培养。其实在健康体系中,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内容[2]。作为幼儿心理健康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如果该阶段幼儿没有形成健康的品质,就会对幼儿的成长造成一生负面的影响。

三、幼儿健康教育与健康生活习惯培养思路

(一)制定健康教育指导大纲

为了保障教育工作有序推进,就需要教育部门提高健康教育重视度。要根据幼儿身心特点,联合相关部门,比如卫生部门共同开发与合作制定幼儿健康教育的指导大纲。明确具体工作内容,并按照幼儿的成长规律编纂教材,加强教师以及幼儿园管理者培训,确保幼儿教育效果和质量达标。

(二)围绕幼儿的认知情况进行健康教育

在健康教育中,必须将重心放在参考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要强调的是,健康教育并非直接单纯地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幼儿,也不是为幼儿提供生活思路、生活指导。教师需要将健康知识、健康理念融入幼儿的成长过程、生活过程[3]。所以需要合理的教育方法、教育过程。要做好引导,让幼儿能够认真的学习,尊重客观事实与认知规律,保障幼儿健康教育有效性。培养幼儿健康行为、生活习惯需要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要按照健康水平、科学技术、社会经济条件确定健康评价体系,让幼儿能够有明确的健康生活培养追求。要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探索适合幼儿健康成长的管理模式、教育模式,并落实到实践当中。按照实际效果不断修正和检验,提升与完善幼儿健康教育水平和质量。

(三)创建良好环境

幼儿健康教育的归宿点和出发点就是培养幼儿,使幼儿形成健康品质、健康行为。从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到,幼儿成长的时候,成人习惯行为与生活环境对于幼儿的行为与观念有直接的影响,对幼儿今后的习惯影响突出。幼儿不具备自己的独立认知能力,外界的社会氛围对于幼儿的影响十分巨大。教学中一定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家庭氛围,这样幼儿有了良好的环境以后,自然能够健康成长。

(四)加强健康教育研究

当前国内外很多专业人士都有展开幼儿健康生活习惯与行为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最后能够和我国的幼儿健康教育体系融为一体,构成本土化教育模式,提高可操作性、通俗性。考虑到不同社会层次追求,要针对性地按照不同家庭条件与境遇的幼儿创造各种各样的教育模式。不同时期人们的追求是不一样的。当代人们的价值观、社会关系、生活方式和早些年就有很大的不同。健康文化、健康观念带来的冲击对于幼儿健康成长,包括心理健康、生活习惯影响十分显著,这些是必须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结语:在引导幼儿,使幼儿能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幼儿健康专业教育不仅仅要体现出幼儿园的专业化追求以及责任需要,同时也要将其作为社会性事业,主动获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力量。要将所确立的方法、原则、观念落实到现实生活当中,改变现实社会氛围,随后再加以引导幼儿,才能够让幼儿形成健康的品质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