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教育的特征

2020-12-10 10:21:59
魅力中国 2020年29期

(桃源县杨溪桥乡中学,湖南 常德 415700)

学校作为情感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的情感状况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也关系到今后教育和社会发展、民族复兴。所以学校实行温情教育势在必行。“温情”是一种温柔、体贴的情意,平和不猛烈的态度。“温情教育”是中小学教育阶段最好的手段之一。现结合我校温情教育课题实践内容,谈几点温情教育的特征。

一、温情教育是以爱为基础

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是教育之魂、教育之本,“温情教育”的手段是“温”,“核心”是“情”,爱是温情教育得以实施的最重要的基础。

作为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并为之终生付出,这样才能爱学生,真心实意地为之终生成长而努力。多与学生沟通,消除其心理障碍,使学生能在幸福、愉悦中成长。只有爱,才能用温情去处理师生关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歧视后进生,不体罚学生,更关心留守儿童和问题生。把爱贯穿工作始终,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将温情教育作为日常教育教学策略予以实施,以温情为纽带,真正做到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培养出全面发展、人格健全的好学生。爱生如己,教生如子,待生如友。用爱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作为家长,始终要以关爱孩子为己任,要加强家校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动态,接受学校建议,用科学方法教育孩子,不溺爱不打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长远发展。要提升自身修养,做好示范引领,用良好的一言一行感染学生。家长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充满温情的良好生活环境,长辈间、邻里间互敬互爱,家里人尊老爱幼,把温情融入家庭的每一个环节中,使孩子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受到健康的情感熏陶,逐渐养成良好的情感习惯。做父母的应该尽量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多花时间陪陪自己的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情感的交流,信息的沟通,用陪伴诠释爱、表达爱。合理规划孩子的人生,以健康成长为重,不定过高起跑线,不急功近利,否则只会揠苗助长,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用温情的家庭环境为孩子的成功助力!

作为社会,要重视教育,关注学生的成长。政府、村组等机构要与学校、家庭联动,了解教育,助力教育。净化社会环境,美化社会环境,净化社会风气,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帮助困难家庭,精准扶贫。帮助家庭教育缺失家庭,宣传科学育子方法,弘扬社会正能量。用温情的大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温情教育的系统性

温情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多方联动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一)环境方面

这里说的环境,是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接触的外在,具体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创设学校温情教育的环境是重点。首先,利用校园板报、橱窗、广播站、心理辅导室等布置宣传来形成独特的校园“温情”文化,使学生随时随地接受各种积极健康的教育;其次,学校里各个角落的设施合理,注重学生安全,提高舒适度。师生一起劳动,增强了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感情。教室里干净整齐,窗明几净,卫生工具摆放井然有序。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也让学生恋上这个家。其次是家庭教育环境。学校要求学生每周和父母谈一次心、给父母洗一次脚、陪父母散一次步,与父母一起做一次劳动等等,在学生和家长之间搭建了增进感情的桥梁;学校教师还利用家访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内容和方法,同时注意收集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向别的家长推荐,引导家长创设温暖、宽松、愉快的家庭环境。温情的家庭环境,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孩子良性成长,从而接受正面的、良性的教育。最后是社会大环境。以政府为主导,减少违法犯罪行为,清除流毒恶习,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好人好事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宣传。社会和谐,充满正能量,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二)课堂方面

认真研究各科核心素养,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元素,将温情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更新教学理念,重培养学生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面向全体教学,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关爱后进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幸福指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活动方面

把温情教育融入学校各类活动中,如专题知识讲座、主题班会、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运动会、留守儿童之家、春(秋)游等,使学生感受更直观、真切,教育效果更好。

(四)学校、家庭、社会三维联动方面

家校通过家长会、家访、微信群、告家长书等形式互通学生在校、在家表现。学校利用周边社会环境开展了温情教育的社会宣传活动,与本地政府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净化社会环境,邀请家长代表、社会人士、政府人士开展社会讲座,教化学生如何健康成长;学校把那些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的单位作为教育学生的基地,如:学校争取当地社区的配合和支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活动,寓教于各种有益活动之中,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利用自身优势适当开展社会宣传服务型活动,宣传禁毒、国防等知识,强化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校同社会之间的关系。只有家、校、社会共同发力相辅相成,才能将温情教育落到实处。

三、温情教育的渗透性

温情教育其实是一种针对时弊的育人理念,是良性的育人导轨。其落实是通过渗透的方式达成,不是单行的某个课程,不是刻意增加的某个项目,而是融入与学生相关的各个生活环节中的,如学校管理、学校文化、学校活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家庭教育、家校与社会的联动等,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进行着。

四、温情教育的长期性

温情教育旨在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品格,最后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自我调适”。潜移默化地感化本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校温情教育实施已三年有余,克服了很多困难,付出了无数心血,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的变化并不多,也不大,仅有不足23%的学生因温情而改变,但这一微弱的改变也足以让我们欣喜。“凭时间赢来的东西,时间肯定会为之作证”。我们坚信,温情教育在坚持中定会历久弥新,定会形成学校特色,定会打造教育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