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浦口街道中心幼儿园,浙江 绍兴 31240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我们: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当我们看到孩子们对蚯蚓如此感兴趣时,不禁感慨:城市化生活使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远离自然,而开展“蚯蚓探秘”这一主题探究活动正是让孩子回归自然的大好时机。于是,一场关于探秘“蚯蚓”的主题活动拉开了序幕。
探索认知蚯蚓的生活习性及外形特点,通过观察、饲养、资料收集等学习形式,丰富自己关于蚯蚓的认知经验。了解蚯蚓对地球环境及人类生活的意义,萌发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在地下精灵——蚯蚓探秘主体活动开展过程中,老师重视现实生活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关键时机,从幼儿关系的细微入手,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兴奋点,自然生成活动主题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创设各种条件和情境,注重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充满情趣、自主开放的教育教学氛围,使幼儿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整个活动过程中。
如户外活动时,我带着孩子们来到操场上,孩子们开始玩自己喜欢的皮球玩具。突然,胡泽鑫说:“这么多的洞洞是怎么一回事?”马老师: “那是蚯蚓出洞啦!”天天:“哇!这么多,就像一个王国。”康康:“快看,平衡区里也有!”然后孩子们就在泥土地上四处寻找蚯蚓洞,想找出蚯蚓来。
案例一:发现小土堆
案例描述:
孩子们发现的蚯蚓土堆,问:“老师这是什么啊,为什么有这么多啊?”马老师: “那是蚯蚓出洞啦!”天天:“哇!这么多,就像一个王国。”康康:“快看,平衡区里也有!”我心里暗暗窃喜着看来不用我说,孩子们自己就开始了寻找蚯蚓之路呢!他们仔细地看着那些土堆和小洞,想要发现蚯蚓的身影,可惜并没有找到,怎么办?孩子们找来了挖沙的铲子、自然角的竹条,正式踏上寻找蚯蚓之路。
案例分析:
孩子们一开始去发现小土堆的草地寻找,但未发现蚯蚓的踪迹。咦?怎么回事?鸿鸿:“估计它躲得很深吧!”马铭泽:“草地上都是草,这个不好挖。”在草地上搜寻无果后,孩子们转移战地,看看他们都去了哪里?
皇天不负有心人!孩子们终于在菜地里找到了几条非常细小的蚯蚓。他们就像挖到了宝藏一样开心。
以“人”为本是当代最流行也最能体现教育本质的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中,就是要以幼儿为教育活动的中心,一切从儿童的发展成长出发,以促进幼儿态度情感、技能知识和活动方法等方面的获得和发展为目的。在主题神秘的地下精灵——蚯蚓探秘活动中鼓励幼儿自主发现蚯蚓的生活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合作学习和独立发现。
另外还引导孩子通过实验探秘蚯蚓喜欢黑黑的还是亮亮的环境?断掉的蚯蚓还能活着吗?通过实验知道答案。同时,通过观看相关的科学短片,了解蚯蚓有很强的治愈能力。幼儿在亲身体验过程中,不仅大大增强了幼儿的探究兴趣,还有利于孩子交流,巩固探究中获得的科学经验,而且解决了孩子所遇到的问题,为孩子学习提供了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神秘的地下精灵——蚯蚓探秘主题活动的开发与实践,带给孩子丰富的知识与奇妙的情感体验,提升了老师和孩子的探索能力。我们今后还将继续在此类主题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中更努力地学习、探索。让主题探究活动成为孩子们成长中的营养剂,让主题探究活动的开发与实践成为教师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径,让主题探究活动成为幼儿生活和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实践、讨论、观察、记录、思考、合作和互动开展各种活动。孩子们在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通过与同伴互动交流,自己查找资料,认真观察、做详细的记录和与人合作等方式来参与和体验主题活动中的各种活动,提升了很多学习品质和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分享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借助于这两种身份的不停转换,孩子们获得了更多探索、思考、总结和创造的想法,进一步激发孩子们潜在能力的发展。
1.学会发现兴趣的闪光:每一次去野战营活动,我们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总是停留在寻找蚯蚓上,当发现蚯蚓时,他们就像发现了新大陆,驻足观看,欣喜若狂,观察半天,问这问那……杜威说:“兴趣是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正是因为看到了如此强烈的兴趣点,我们才有了开展这个小故事的决心,孩子们才能在整个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一直保持探究的热忱。
2.《指南》指出:幼儿会常常对自己接触和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提出有关的问题。比如:蚯蚓的花纹是怎么样的?蚯蚓是怎么钻洞的?……孩子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正是“适宜探究问题”的来源。作为教师,支持孩子们的提问,耐心、认真倾听孩子们的提问,记录下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这就是探究的良好开端,经过梳理和罗列,教师适时的引导并自主地让孩子用“最佳”的方式解决问题,寻找答案,再“刨根问底”寻找新的兴趣点,
3.锦上添花式的支持——家长
家长在班本化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参与更好地提高了每一位幼儿在课程中的参与度,也更直观地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课程、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等。
只要幼儿感兴趣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都可以作为班本课程的内容;班本课程的开展是需要教师多用心去聆听、多用心去观察,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和问题,课程把孩子与生活里的距离拉的更近了,亲近自然与环境互动,这才是班本课程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