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跨学科思维能力培养探究

2020-12-10 10:21:59
魅力中国 2020年29期

(遂昌县金竹镇中心小学,浙江 丽水 323300)

在针对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之中应该用一种跨学科的眼光和视角来对待,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注意和重视培养小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以此响应当前新课改提出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阅读教学以语言为基石来培养小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一、教师应该具备发散眼光

(一)不囿于学科界限

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自身必须具备综合的眼光来看待教学,将核心素养当做重点来加强对小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能因为自己是语文老师所以就只单单教授语文知识,教授语文阅读的时候更不能够将阅读教学看作是语文学科的专属。如此,小学生才会有在阅读中训练和培养自身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契机和环境,才可以获得自身能力和素养更好的发展与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语文学科的教材内容时一定不能局限于语文学科。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教材中的思维培养素材在阅读教学中来提升小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二)更美好的生活

小学语文学科也可以应用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且融入小学生的生活,小学语文老师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加美好地生活。例如:如果小学生遇到需要辩论的情况,在小学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中培养的逻辑性思维会帮助小学生战无不胜。

(三)超越当下的教学眼光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小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让小学生对于世界各个不同国家的文化有一点理解程度,帮助小学生在将来成长成为拥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二、针对思维素材的处理

(一)善用类比与迁移

在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跳出语文学科,去引导小学生看到别的学科,比如天文、医学、数学以及历史等。

例如:针对《人类的老师》这一篇科普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解了大自然对于人类的启发和教育,让人类发明了许多科学成果。这些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讲极富吸引力,因为孩童的天性里有对大自然的爱和对新鲜发明的好奇心。小学语文教师在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需要引领小学生去一一看到那些大自然里的新鲜的事物并且指导小学生开动脑筋进行认真思考,小学语文老师面对文中的每一种事物都要指导小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到,询问小学生能联想到什么发明创造。如此做,就是针对小学生专门进行的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二)抽象变具体

小学生在阅读的时候的思维活动是看见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跨学科思维能力培养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思维发展。笔者在本人长期的阅读教学中常常将抽象的东西变为生活中具体可感知的事物,让小学生一下子就能很轻松的理解与掌握。有时候笔者会给小学生们讲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过的事件和故事,让小学生们明白这些事件之间的联系、领悟其中包含的道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抽象的思维具体化可以将问题迅速简单化、明了化,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方面不脱离语言建构,另一方面加强对于小学生跨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人文关怀提升思维品质

当今我国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小学生接触外国文化的时间也越来越早。在学校里小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也越来越早、时间越来越多。小学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更需要培养和加强小学生进行跨学科思维的能力才可以让小学生良好地适应当今的教育环境和国家对人才的要求。小学语文课堂上一些小学语文老师在过去使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常常都会指导小学生学习文中人物的精神、体会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和感情。但是过去的阅读教学一直缺少针对小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训练。特别是在那些国外的名人名篇中,世界各个不同的国家之间因为文化的差异与宗教的不同,各国的思维品质存在很大差异。小学语文老师在阅读中需要为小学生渗透相关方面的人文背景,引领小学生眼界变得国际化并且训练小学生不再继续使用过去那种僵化的单一的思维方式。

结束语:

小学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不受制和局限于教学法、教材以及教学目标的藩篱,努力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小学语文学科的阅读教育不是需要培养一位语言学家或者著名作家,而是塑造具有高贵品质、拥有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语文阅读离不开语言的描述、语言的表达、故事的展开以及情节的延伸,这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思维素材,小学语文老师善于发掘、善于利用,就可以在遵循教育工作者初心的基础下,培养出具有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