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20-12-10 10:21:59
魅力中国 2020年29期

(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学,河北 衡水 053000)

高中语文是相对于高中生所有课程之中相对简单的一门学科,也是相对轻松的一门学科,语文课本本就含有大量的历史,这些历史中不乏优秀的传统文化,由此可见,可以将这传统文化进一步渗透,投入到日常课程的学习中去。若是单讲语文知识很枯燥乏味,因此得不到学生的喜爱,学生在听课时就会困顿、分心。另一方面,若是加入了传统文化,不仅为语文课本增添了色彩,更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自动融入学习当中。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将传统文化一点一点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去,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学生通过对传统经典的心领神会,可达到一种与古人交谈的心境,从而让他们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精神和高尚品质美德,从而使整个人的综合素质都得到极大的提高。比如在学习《报任安书》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司马迁的那种在逆境之中仍然坚持使命,坚守理想,不忘初心的精神。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报任安书》这一篇文章的时候,不能仅仅学习字义、断句、感情,更要让学生在学习了这一篇文章之后而为之感动,并能从中收获,让学生在之后的逆境中也要像司马迁一样,保持本心。

(二)提升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技术普及的时代,各种娱乐软件吸引着无数的学生,只要他们一有时间就会沉迷其中,而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所以,我们必须要在高中加强国学教育,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目的就是在这个多姿多彩的环境中给中国传统文化一方天地,让学生学习理解我们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增加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学生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是我们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柱。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渗透传统文化,就是要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高中语文教育不仅要加强传统知识的传播,更重要的是加强其素质的培养。现如今的传统文化教育,更多的是对字义、断句及背诵的教学,让学生通过积累相关文言文知识,从而在考试中取得一个好成绩。这必然是缺失本质的,教师教育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理解其中的精神,受到其中情感的熏陶。现如今的诗歌教育就缺失这一环节。大多数教师仅仅教给了学生答题技巧,并没有真正地在诗歌情感上下功夫。以李白的《将进酒》为例,《将进酒》并非只含有乐观的态度,其中更有李白精神思想感情的变化,这种变化许多教师就可能没有讲授,如果不能将这种感情变化讲出来,学生就难以体会其中的精彩之处,只能觉得这首诗写得有气势,李白是一个乐观的人,并不能体会其中怀才不遇的悲怆,难以改变现实的无奈等更深层次的含义。

三、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渗透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路径

(一)强化制度建设,提高重视程度

该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强化制度建设,提高重视程度,本质上就是要求学校教学工作向传统文化渗透的工作,提供更多的资源,给学生创设环境提供条件,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应该认识到,我们在这里所谈到的渗透,就是要避免在向学生灌输传统,相关知识的过程当中,给学生的主要的文化课学习带来更多的负担和压力。考虑到学生只有高考获得很好的成绩,才能够进入到心仪的理想大学。从这样的角度出发,学校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负担过重的现实问题,同时也要着眼于学生长远的发展,投入更多的资源,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染,因为那些对于传统文化有兴趣的学生,提供单独的空间,也让他们能够依据自己的兴趣来接触相关的传统文化。

(二)重视挖掘方法,丰富渗透方法

在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中,还少不了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老师,老师需要充分的了解传统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因为传统文化的生长土壤毕竟与现代汉语教学的社会背景是不一样的,很多学生在理解传统文化的过程当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丰富教学方法,广大的语文老师可以从问题入手,着眼于解决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当中存在的种种误解,解答困惑,为那些在传统文化学习的过程当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疑惑的学生答疑解惑,用这样的方式来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的负担逐渐地减少。我们在这里强调重视挖掘方法,就是要引导和帮助教师逐渐的抛弃填鸭式教学的方法,尽量避免布置过多的背诵任务,减轻学生的负担。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高中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是很有必要的,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不一样的课堂,对语文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增加了老师跟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了师生交流,学生也能够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