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学中生活化知识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2020-12-10 10:21:59
魅力中国 2020年29期

(吉林省榆树市泗河镇中学,吉林 长春 130400)

化学课程作为初三阶段新开设的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大部分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理解程度可以说几乎为零。所以说教师在讲授这一门课的时候刚开始会遇到一定的阻力和困难。但是在素质教育阶段的化学教学过程中,知识还是偏向于生活化的,与高中化学相比并没有那么深入。这一阶段的化学课程的开展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对化学的基础知识有着一定的认识,通过初中阶段化学课程的开展,能够让学生对今后的化学知识的学习有了更深的兴趣。这些的教学目标就要求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师自身较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然后确保通过教师自身在课堂上生动的讲解,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化学这门课的时候不再那么的单调和乏味。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有所运用,这就能极大的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原动力,进而通过学习化学知识,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加强烈的分辨事物的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一、在初中阶段开设化学课程的原因

在我国的绝大多数地区,化学课程作为一位一门高中阶段占比极大的必修课受到了来自家长和学生的充分重视,但是为什么要在初三阶段就开设化学这一门课程呢?笔者认为其一,在素质教育阶段就开展化学课程的教学,能够在学生青少年阶段就打下化学知识学习的基础,同时通过这阶段的化学知识的教授和普及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得学生在步入高中阶段学习的时候不会一问三不知,那样的话在高中阶段再开始化学知识的学习就有点为时过晚了。其二,初中阶段虽然开展了化学课程的教学,但是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学习相对于高中阶段来讲只能说是学习到了一点皮毛知识,而且初中阶段大多数的知识只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种种可以被解释的化学现象,在初中阶段让学生能够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来明白这些常见化学现象产生的原因,能够充分的满足青少年时期学生对于未知知识的好奇心。众所周知,兴趣是孩子学习路上最好的老师,所以通过初中阶段简单的化学知识的普及和化学现象的解释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只有调动起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了,才能保证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对化学的学习更加深入。其三,由于在初三阶段,学生身心正在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而像化学这一类的自然科学学科的学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几年甚至几十的成长道路都有着积极的影响,这些不是课本的知识所能够给予的,更多的是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能够发散自身的思维,在今后无论是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相关问题的时候都能够通过自身的能力进行解决,而不是一味的向外界寻求帮助,这样的教学方法是更加符合素质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目的的。

二、在初三阶段,化学教师如何进行化学知识的讲解

首先,初三化学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时不能够继续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输出,教师率先应该转变自身的教学方法,例如可以通过生活中实例的讲解先引起学生们自身的学习兴趣,然后以生活中出现的这一还不能通过之前所学知识进行解释的现象为中心,进行相关化学知识的普及和讲解,学生此时的注意力已经被集中到了这一现象中,所以教师只需要为学生讲述相关知识点,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自然界的水》一章中,讲解了水的净化过程和水的组成,让学生第一次认识到了水并不仅仅是由一种化学物质组成的,这样的讲解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各种物质和现象有了全新的认识,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化学学习兴趣的建立。

其次,在初中阶段,学生对于各科的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程度并不算很深刻,这是因为学生并不能通过一个即时在眼前的现象来理解相关知识。所以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开展相关化学实验,让学生对这一节课程的知识点记忆变得更加深刻。例如在九年级上册《走进化学世界》一章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一个充满水垢和水锈的税后,然后像学生进行提问,如果将这个水壶中的水垢去除?这样就能够将课堂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同时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然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有序的探讨,最后教师可以从水垢的形成开始讲解,然后将去除水垢的方法讲解给学生,为什么醋酸能够去除水垢呢?通过这些原因的解释能够将学生脑中模糊的化学知识转化为更加具体的知识体系。

总结:综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在初中化学的教学工作中,相关授课教师不能一味地机械式输出课本上的知识,因为初中阶段的化学课程本身就是带有一定普及性质的,所以这就要去相关教师能够通过将生活中遇到的化学现象与学生进行分享与讲解,让学生能够化学课程的学习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进而为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和今后的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