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明慧
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新课改明确提出高职高专英语专业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的英语语法和词汇知识,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英语专业素养的培育。专门用途英语(ESP)是相当于普通用途英语(EGP)而言的,EGP主要是培养学生英语方面的听、说、读、写能力,该方法在中小学基础英语教学中运用较为广泛。ESP主要是指高校根据特定需求开设的专业性较强的英语课程。如:法律英语、外贸英语、商务英语等。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今后的就业和创业中,能够运用专业英语开展工作,为社会输出符合现代化发展需求的英语专业型人才。但就目前高校英语教学来看,大部分还是以EGP教学方式为主,这显然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中,引入ESP教学模式尤为必要[1]。
教材的合理选用对于实施ESP教学而言,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对ESP教材进行选择时,需紧密围绕学生专业及就业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把握好教材的难易程度,教材内容除包括基本的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外,还应该具备社会化的专业的英语知识,且所选知识内容需与当前社会发展相适应,对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时利于自身工作的专业知识。另外,可以对材料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编写,比如:在进行EGP教学时,可以穿插一些ESP的内容,针对医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在EGP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医学方面专业词汇的教学。针对金融方面的学生,在教学普通英语的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互联网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及教材。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便于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2]。
就当前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在开展ESP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课程的设置并没有统一的标准,部分高校在一年级就开设了ESP课程,而一些高校只有在高年级才开设ESP课程,或者是同一个学校,只有部分院系开设了ESP课程。这足以体现出高职院校对ESP教学的不重视,以及在ESP教学方面没有明确的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实施ESP教学需对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设置。笔者提倡实施EGP+ESP教学模式。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中要想实施ESP教学,必须将ESP和EGP二者结合起来形成EGP+ESP教学模式。比如:对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进行比率方面的划分,将二者课程总学时比率划分为1:1或2:1的形式,然后依据总课时进行阶段性的课程安排,第一学期主要围绕EGP进行,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之后,在第二、三、四学期设置ESP课程。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更为明确,且学习起来更有规律性,不仅可以夯实他们的基础知识,还可以加强他们的专业英语能力。
就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队伍在构成方面较为单一,且大部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大多以EGP为主,而ESP运用较少,加之ESP教学对教师能力水平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除具有较好的英语水平外,需要具备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还需具备洞察社会发展趋势的能力。因此,实施ESP教学,需加大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力度。比如:针对教师团体开展短期英语专业知识的培训,依据教师的知识结构,采用校内专业系部英语教师交换学习的形式,加强各英语专业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其次,可以邀请各行业专家到校进行专业知识及当前社会发展需求方面的讲座。开展专业学术交流会,针对ESP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第三,由于国外ESP教学起步比较早,高职院校可以委派英语教师到国外进行学习,同时结合国内高职院校学生实际情况,探索适合国内高职院校学生的ESP教学方法。第四,创建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应加强校企之间的沟通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讲学环境以及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企业实习实践中去,加强他们对英语专业知识的理解,便于培养他们对社会各领域英语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3]。
总而言之,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中,实施ESP教学模式是必然的趋势,是顺应当前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过程中,高职院校需坚持与时俱进,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开展EGP教学的基础上,引入ESP教学模式,对教材进行科学的选用,对课时进行合理的安排,并加强对英语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使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得以提升,以便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的英语专业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