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务集团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重庆 400000)
“干部”一词是“骨干部分”的缩写,最早在民国时期由日本传入中国。目前“干部”通常是指在党和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军队中担任公职或从事公务活动的人员。但是以上概念性的表述,都只浮在表面而未曾触及本质。“干部”真正的内涵蕴藏在文字里面,要结合字的结构、各部分的寓意以及当下对干部的若干要求等去深挖和发掘,用“庖丁解牛”法索取奥迷。
“十”与“一”寓意为干部即需要有以一当十的能力,也需要有用一当十的实干精神。“有为才有位”,能干实干,才能获得展示的平台。在实干中,事无巨细,都要有章有法,要“把实际情况摸准摸透,胸中有数,有的放矢。”
按《易经》所载,“一”是奇数为阳,“十”是偶数为阴,则又寓意干部须具备刚柔相济的管理策略,即会干。干部在管理中“刚”的方面,体现在坚守原则底线,处事果敢,迎难而上。而干部管理中“柔”的方面,则体现为因时制宜,灵活处事,韬光养晦。
“干”字由“士”字倒转而来,这告诉我们干部是从普通士兵、普通群众中培养和成长起来的。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离不开人民的支持与拥护,是干部的立身之本。因此干部应始终忠诚于人民,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
“立”字代表“顶天立地”,意思就是党员干部要有担当,敢于承担。勇于担当需要领导干部有能力担起责任,这即需要干部自身的工作能力,也需要干部具有甘于奉献的精神和意志,还需要干部有克难攻坚、迎难而上的品质,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势,有不惧风险不怕失败的决心。对有担当有作为、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大胆启动,而对敷衍塞责、虚无成绩的干部及时淘汰,形成优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导向。
“立”字还有“不破不立”之意,这要求我们的干部必须有敢于破旧立新的胆识和气魄。对于即有的成功和拥有的权利,要舍得放下,要承担得起“归零”的风险。破旧立新要基于正确的观念,要保持鲜明的是非观和共产党人的政治理念,还要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在风险面前保持定力。
“立”字更有“修身立德”之意,要求干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在干部的选拔中要以道德修养为考核之重,在干部的考核中要以防范内部寻租腐败问题为核心,在干部的培训中要树立榜样,“增益其所不能”。立德修身是一个不断与自己的恶习和薄弱意志作斗争的过程,因此干部要时时做到反躬自省,做到防身杜渐,不弃微末。
“部”中的“口”字和“阝”字,代表“口耳相承”,要求我们的干部必须一切行动听指挥,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一句话就是要听党的话、跟党走,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作为党员的干部,要始终于党同心同德,首要牢记自己是“有组织的人”,服从党的安排,接受党的监督,持续不断的锤炼自己的党性修养。如果信念不坚定,经不起风浪,这样的干部能耐再大,也不是我们党需要的好干部。
另一方面就是要求我们的干部要能全方位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既保证言路畅通、又保证好的意见和建议的收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只有站在各方的立场时,才可以做到倾听多方面的声音,反映各方的诉求。
“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要保护作风正派、锐意进取的干部,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可以看到,“干部”两字的内涵深远,肩负着党的责任与使命。因此干部要时时严以修身,保持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动摇,矢志不移的坚定自己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