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飞
这个学期,班级里新转来一名小男生。
开学第一天,妈妈牵着他的手送进教室,没想到在妈妈转身离开的一刹那,他突然从座位上站起来迅速冲出去,扯住妈妈的衣襟嚎啕大哭,完全不顾同学们诧异的眼神和妈妈的苦心相劝。一边哭还一边跳着脚大叫:“我不要上学,我不要来这里,你带我回家!”妈妈被他纠缠得脱不了身,用尴尬而无奈的眼神向我求助。
于是,我走过去,试图让他放开死死拽着妈妈衣襟的手,一边哄他一边希望能把他带回教室。可他完全不买帐,像头愤怒的小牛一样用尽全力将我推开。那一刻,我就知道如果那天我不能搞定他,那么以后,我和我的班级就不可能有太平日子过了。
于是,我再次走到他身边,一改温柔和善的态度,冷着脸不容分说地把他从妈妈身边拽了过来,并使眼色让她快走。妈妈就那样逃也似地奔下了楼梯,他则像头困兽一样在我手里左冲右突。为了不让他影响其他班级的正常学习,另一名男老师帮我把他拖进了办公室。
“于晓琪,我当老师这20年,你这样的孩子我见得多了。现在这里没别人,你可以尽情地哭,等你哭够了,我们再好好谈谈。”我故意大声说。
大概被我过于严肃的表情和沉重压抑的氛围吓住了,他的声音越来越小,不久就变成了抽泣。我知道,他的心理防线正在渐渐坍塌。
待他平静些后,我问他:“于晓琪,你为什么不想来上学?据我所知,你爸爸妈妈工作都很忙,不可能在家陪你。”
“我不喜欢爸爸妈妈的家,我想回农村奶奶家去。在这我谁都不认识,我不喜欢这。”他嗫嚅着。
“你都没有了解过这里的同学和老师,怎么就断定这里不好呢?我给你个建议吧:如果一个月后你还是不喜欢这儿,那我帮你劝妈妈重新送你回去。”我认真地对他说。他疑惑地看了看我,仿佛不相信这些话是从我这个做老师的嘴里说出来的,但还是将信将疑地点了点头。
最初,他的表现的确不尽如人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跟不上不说,还非常敏感易怒,动不动就爱耍小脾气,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特别差。不过,同时我也在他身上发现了不少优点,比如动手能力强、鬼点子多,劳动的时候不怕脏、不怕累。针对他的这些特点,我让他当值周班长,还发动全班学生帮他补课,自己也经常找他谈心,平时学习生活中给予他足够的关怀和照顾……
大概两周左右,我就在他身上看到了明显的变化:爱笑也爱跟同学们一起玩了,课堂上的表现也越来越积极活跃。一个月后,这个口口声声“不喜欢这里”的小男生,已经再也不提“回农村”的事了。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不得不面临“改变环境”这样的事。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出于缺乏安全感的恐惧和不安,往往会让一些孩子表现出过激而反常的行为,这时,简单粗暴的批评甚至放弃都会将他越推越远,继而更加叛逆。只有给他一些时间,多一些耐心和关心,孩子才能慢慢适应新环境并逐渐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