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生堂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经济作物推广站,河南 信阳 464100)
大豆在我分布极为广泛,在我国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及种植,是一种应用广泛、营养丰富的经济作物。随着我国科技的极速发展,大豆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也应不断进行革新与完善,从而在有效提高大豆的品质与产量的同时,带动地方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当地农民增产增收。
大豆种植技术主要包含大豆种植地的整地与轮作;抗病虫害、颗粒饱满的大豆种子选择及包衣处理;三垄栽培技术的应用;科学的水肥管理及杂草清理等关键技术,通过对上述大豆种植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豆的质量与产量。
2.1.1 种植地选择及预处理
耕地长时间种植相同农作物,既会导致土壤营养不均衡,同时也易加重病虫害现象的发生,因此在大豆种植地选择上,应尽量采用合理轮作的方式进行种植,对于降低大豆病虫害、提高大豆质量及产量均有一定效果[1]。同时,播种前还应对种植地进行深耕细翻,耕地深度在30cm左右为宜,有助于提高种植地保墒性及透气性,为大豆优种优产提供保障。
2.1.2 大豆种子选择及处理
在大豆种子的选择中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条件的影响,选择适宜在当地生长,抗病虫害的大豆品种,并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晾晒、挑选及包衣处理。晾晒、挑选有助于杀死并剔除带有病虫害的种子,提高大豆种子种植后的成活率[2]。包衣则可以为大豆种子外围包上一层由杀虫剂、抗菌剂、肥料综合构成的种衣剂,既可以提升大豆的抗病虫害能力,提高大豆种子成活率,同时还可以长效释放养料,促进大豆的健康生长,进而有效提高大豆质量及产量。
现阶段效果最好的大豆播种技术便是改良版三垄栽培技术,各地因地制宜,对垄距、行距等进行适当调整,都可以得到十分良好的播种效果。三垄栽培技术通过垄沟深松、分层施肥、双条精播三项技术要点,既有效改善了大豆土壤耕层结构,同时也增强了大豆对于空间及养分的利用效率,每亩可提高大豆产量150kg左右,具有很高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2.3.1 水肥管理
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在前中期对磷钾肥需求量较大,中期对氮肥需求量较高,因此,可以选用富含磷、钾元素的农家肥作为基肥,在大豆生长早期进行施用,为大豆健康生长提供营养保障。在大豆生长中期应及时追施添加钼、硼元素的氮肥,既能为大豆生长提供充足养分,同时还可以促进大豆根瘤的形成与生长,提高大豆光合作用速率,有效提升大豆的品质与产量。
同时,还需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及时对大豆进行灌溉与补水,研究结果显示,分枝期对大豆进行补水能够有效促进大豆花芽分化及叶片光合作用,增加大豆荚数,进而显著提升大豆产量。但需注意,灌溉时不能一次猛灌,避免水分淤积造成大豆根部腐烂,影响大豆品质与产量。
2.3.2 杂草清理
对于病害植株及杂草进行及时清理,也是提高大豆品质与产量的有效手段。既可以避免病虫害向未患病植株扩散,减轻病虫害带来的损失,同时也可以减少病害植株及杂草与大豆之间进行阳光、空气、水分及养分的争夺,促进大豆健康生长。在杂草清理过程中通常采用人工与化学药剂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采用中耕培土,有效清除病害植株及田间杂草;一方面可结合使用氟乐灵、拉索等不易流失,药效时间长的除草剂,除草效果十分显著。
大豆红蜘蛛、地老虎、大豆毒蛾、大豆食心虫等都是常见的大豆虫害,多以啃咬、吸食大豆汁液为生,轻则导致植株瘦弱衰败,产量下降,重则导致植株死亡,严重影响大豆质量及产量。可采用引进草蛉、塔六点蓟马等大豆红蜘蛛的天敌在田间捕食的方法进行生物防治;也可采用黑灯光诱杀、糖醋诱杀等方法进行物理防治;必要时可喷洒晶体敌百虫、乐果粉剂、辛硫磷乳油、三氯杀螨醇乳油等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但需额外注意化学药剂的用量,避免对土壤及当地环境造成破坏与污染。
常见大豆病害主要有灰斑病、霜霉病、斑疹病、锈病、斑枯病、花叶病毒、大豆孢囊线虫病等,对大豆根茎、叶片的危害很大,也可侵染大豆幼苗、豆荚和种子,严重影响大豆的健康生长,如不及时加以控制会大幅降低大豆产量。现阶段对于大豆病害主要以药物防治为主,可在清除患病叶片及植株后,适量喷洒多菌灵胶悬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药物进行防治。同时,在种植前选择抗病害大豆品种并进行包衣处理,对于大豆常见病害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通过科学高效的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在大豆种植前进行充足的的预处理,并在大豆种植期间进行科学的水肥及田间管理,既可以有效提高大豆的品质及产量,降低大豆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及负面影响,同时也能促进当地经济效益的增长,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