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蕊
(云南省景谷县经作站,云南 景谷 666499)
景谷县是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的全省第一批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之一,是云南省西南部冬春反季蔬菜生产优势区。蔬菜产业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助推产业脱贫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加快景谷蔬菜产业化经营,提高产业发展整体质量,笔者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
2019年,全县种植冬早蔬菜3706.67 hm2,产量5.515万t,产值16835万元。其中以“经营主体+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建档立卡户”模式订单示范种植1333.33 hm2,带动建档立卡户1107户,户均增收4078元,人均增收1013元。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副食品,随着人口增长、膳食结构改变、城镇化步伐加快,蔬菜的市场需求持续旺盛。景谷具备生产优质冬早蔬菜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但单产低,采后商品化处理等提质增效潜力大。
景谷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降雨量1295.8mm,年均气温20.3℃,大于10℃年活动积温7371℃,全年基本无霜。有热区面积48.8万hm2,已开发利用仅为9.33万hm2。
景谷森林覆盖率达78.3%,境内无大型厂矿,大气、水源、土质无污染,产地环境清洁,整体推进认定水稻、玉米、豆类、蔬菜等作物无公害产地4.27万hm2。
景谷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距昆曼大通道宁洱入口90㎞,泛亚铁路中线从境内穿过,从思茅港进入澜沧江可通过水路连通东盟国家。
据统计分析,2019年景谷冬早蔬菜农业产值2200元/667m2,扣除生产成本净产值1100元/667m2。分别比水稻、玉米、小麦、烤烟、油菜高550元、600 元、850元、150元、800元,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蔬菜产业是景谷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重点规划扶持发展的高原特色产业之一,也是全县产业脱贫的主导产业,其优势在于发展冬早蔬菜,是全省反季蔬菜的优势产区。已编制了《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印发了《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2019年冬早蔬菜产业扶持补助办法》等相关政策,符合国家、省、市各级发展导向。
景谷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统计法定耕地面积35560hm2,其中高标准农田面积仅有11600hm2,仅占总耕地面积的32.62%。现有蔬菜生产基地大部分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田间排灌沟渠建设不完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景谷发展冬早蔬菜目标市场是外销省外和出口东盟,虽有区位优势,但外销市场运输距离较远,目前县内没有建成的高速公路和铁路连接。
专业科技人员配置不足,不能按要求和技术规程组织生产,标准化程度低,产品商品性和质量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化和集约化经营水平低,规模小、品种多,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少。
景谷冬早蔬菜生产以露地栽培为主,栽培方式及生产手段原始,机械化和设施化水平低,生产成本偏高。
全县蔬菜加工企业少,加工技术和设备落后,商品化处理包装不到20%,精(深)加工率不足2%,蔬菜生产季节性过剩问题突出。加之“景谷蔬菜”未成为省内国内品牌,缺乏品牌引领效应。
景谷地处属于低纬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霜冻、干旱、大风、冰雹、洪涝、泥石流等极端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单点极端自然灾害频率越显频繁,给产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制约和风险。
多渠道争取相关项目建设实施和各级财政预算投入,不断完善基地田间的灌溉沟渠、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提升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
与发改、交通等部门沟通,统筹协调,申报建设连接景谷的高速公路、铁路等工程项目,及时有效缓解和改善交通条件。
加大现有发展潜力大、基础好的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持续带动产业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蔬菜深加工及冷链物流企业,延长产业链条。
依托产业龙头,组织申报认定“景谷蔬菜”等区域性品牌,以品牌创建打造产业品牌名片。
利用县经作站、农广校、技术中心、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等技术部门强化技术服务。加速推广“公司+农户+基地+集成技术”、“合作社+农户+基地+集成技术”、“大户+农户+基地+集成技术”产业化发展模式。
充分应用“互联网+”信息平台综合研判后,及时发布新品种、新产品,灾害性气象等相关预测、预警,为产业持续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