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新时代的书法创作

2020-12-10 01:14吴东民
中华书画家 2020年11期
关键词:钤印释文纸本

□ 吴东民

自古以来,文人士大夫都认为书法创作达到“天人合一”才是最高境界。即在创作时,书法家的精神世界很自然地入于超然的境地,“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陆机《文赋》)。经过无数次创作探索的“阵痛”,无数次的自我否定与肯定,书法家的艺术风格日渐完善。一个书法家艺术风格的成熟,对于他本人来说是梦寐以求的,但是有些人一旦达到这个层次,便会不断地重复自己的风格,以为似乎达到了顶峰。而一个真正的书法家,不允许他“吃老本”,他一定要深知“艺无止境”的道理。

一、继承传统和创新取材

在继承传统的道路上,书法家要不断地积累素材,包括书法的点线、结体和章法,要广学博取,认真研究历代名家经典名作,将他们的特点、风格以及他们相互间的异同强记于心,心摹手追,直至做到如数家珍,并且在技巧上基本掌握其主要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在创作灵感到来时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书法艺术既然源于生活,那么我们还需获取书法作品本身以外的间接素材,即那些对于书法家来说可以获得悟性和灵感的自然万物。日常生活中,直接或间接与书法有关的事物不胜枚举,这需要书法家要用独特的思维和精准的眼力去发现、去寻找。在这方面古人已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如:观夏云而草书进、看舞剑而书艺长、见担夫争道而晓揖让之理。还有诸如崩雷坠石、万岁枯藤等,都是与书法有间接联系的素材。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留心,加上富于联想,就不难发现大自然与书法相互渗透的奥秘,从而增强我们的审美意境,提高我们的创作技巧。

在创作时,就算小尺幅也要有大气概,这需要书法家有博大的胸怀和深厚的素养。唐鱼玄机《隔汉江寄子安》曰:“含情咫尺千里,况听家家远砧。”所谓“咫尺千里”,对面不知大小,茫然不觉奇妙,这感觉又如黄宾虹所言,好的作品第一眼看去无甚长处,需要慢慢品味,如陈年老酒,愈品愈香。又能“小中见大”,宋苏辙《洞山文长老语录》云:“古之达人,推而通之,大而天地山河,细而秋毫微尘,此心无所不在,无所不见。是以小中见大,大中见小,一为千万,千万为一,皆心法尔。”超越了狭隘的思维,实现了心灵的超越,在小中见大,在近处追广远,在狭窄处见幽深。

汉字的点、画、线及作者的情趣是书法的本体,也是书法的主要内容。在创作之前,我们有必要对所写的内容进行一番审度,使之尽可能达到文字内容与主题内容的完美统一。书法创作决不能被动地、盲目地抄录,而是要认真地审度文字内容,把握文字内容的意蕴和情趣。

二、字外功和综合修养

王维主张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提倡画家首重文学修养,尤其是将水墨画的创作与文学艺术创作结合起来,从而将单调的水墨形态赋予人性化的审美规范。对于书法家的要求也是一样,在经历很长时间的传统学习、具有了一种高妙体格之后,对真实生活和大自然必须要有自己诗意的理解、归纳和总结,将书法艺术的表现手法与诗意表达融合在一起。

书法艺术中貌似平直的线条,实际上是有波折的,多绞转用笔,绝不拖、拉、甩、滑,更不是率意为之,这里面有人文情感因素的存在,它体现的是书法家综合修养的高低。孙过庭《书谱》论书法:“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为了进一步诠释书法创作的最高境界,他接着还说:“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个中三昧,只有孜孜以求的勤奋者才能真正体会。但是只有勤奋是远远不够的,孜孜于形体结构的形似,与古人如出一辙,那是修养的不够所致,要求我们还要有极高的天赋,能够从日日临池的艰辛中悟出学书的微妙之处,也就是“通会”的境界,进而才能成为“通才”。但是现实中有很多作者缺乏“初学”,直奔“险绝”去了。书法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和谐、均衡、匀称、重复、节奏以及其他一些难以言喻的微妙之处,构成了我们在观照书法艺术作品时获取美感的来源。

三、书法的意境

在书法创作时,书法家往往会忘记自身存在、周围环境,一提笔,便进入一种“无我之境”(王国维《人间词话》),这种无我、忘我的境界,使他的书法创作“无意于佳乃佳”(苏东坡语)。

书法艺术创作不会恪守一种程式。有人喜欢静坐低吟、凝神静思,然后挥毫如太极运臂;有人喜欢在众目睽睽之下,潇洒忘我,尽情挥洒……性格的差异、场合的不同,创作方法和习惯也不尽相同,书法家所呈现出的风格,即个人所追求的意境也千姿百态、各具特色。

书法是静态的视觉艺术,它是形、神在情理之内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但这绝不是凭空臆造的,它是源于生活而又经过书法家高超的审美感觉和艺术创作手法加以提炼的对美好生活的表现。

新时代是书法艺术大发展的最好时期,书法家欣逢盛世,一定要恪守文艺为人民而创作的宗旨,加强自身修养,更新艺术观念,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经得起考验的优秀作品。■

吴东民 张志和《渔歌子》 68×68cm 纸本 2019年释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人张志和《渔歌子》诗一首。于己亥春月,东民。钤印:吴东民鉨(白) 素山(朱)

吴东民 善住《西斋秋夜》 68×68cm 纸本 2019年释文:晚雨过江城,西斋秋气清。梦回孤枕上,无处不虫声。元僧善住诗一首。于己亥孟春月,东民。钤印:吴东民鉨(白) 素山(朱)

吴东民 晏殊《浣溪沙》 138×43cm 纸本 2018年释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宋人晏殊《浣溪沙》词一首。竹园居东民。钤印:吴东民鉨(白) 逢时(朱)

吴东民 许浑诗 138×70cm 纸本 2018年释文: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山(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唐人许浑诗一首。于戊戌夏月,东民。钤印:吴东民鉨(白) 逢时(朱)

猜你喜欢
钤印释文纸本
韩景燕作品集
《岩高千尺虎》
本期拉页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熊明非作品选
担当
浅谈印章识别对书画鉴定的作用
《肩水金关汉简(贰)》释文订补
陈芳桂艺术作品
水墨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