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深度贫困村的“深度蝶变”

2020-12-10 04:34
老区建设 2020年21期
关键词:水口苏区乡亲们

□ 陈 晖

2019 年5 月20 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赣南看望贫困户时饱含深情地说:“我这次来江西,是来看望苏区的父老乡亲,看看乡亲们的生活有没有改善,老区能不能如期脱贫摘帽。”我的家乡宁都县竹笮乡水口村,全村户籍人口1000 多人,却有200 多贫困人口,是苏区典型的深度贫困村。而今,水口村正式退出贫困村行列,标志着困扰祖祖辈辈的贫困阴霾一去不复返,成为苏区深度贫困村“深度蝶变”的生动缩影。

腰包更鼓了:日子上了“双保险”

水口村平均海拔达500 米,比县城高了近300 米,地处偏僻,又没产业,挣不到钱,村里的年轻人都往外跑。精准扶贫政策改变了这一切。政府引导村民大力发展脐橙、制种、白莲500 多亩,年产值可达162 万元。2019年,省委统战部联系爱心企业捐资130 万元建起了永盛肉牛饲养基地,引进41 头西门塔尔牛,预计基地年收益近30 万元,所得收益的50%用于链接的21 户农户分红。同时购买26 头本地黄牛,分给8 户贫困户饲养,待牛长大出售后,收回垫付成本,收益全部留给农户。这样一来,可带动链接农户和饲养户每户年均增收近万元。

刚刚脱贫的谢小明天生没有右手,但他有空就到肉牛基地当志愿者,帮着喂牛、打扫牛场、给牧草施肥。他激动地说:“村里让我做了生态护林员,基地又给我分红,日子有了‘双保险’,我更要干出个样子来,不仅要脱贫,我还要致富嘞。”

村庄更美了:硬件软件“齐升级”

记得小时候到村里上学,牛栏猪圈臭气熏天。一到下雨天,泥巴路污水横流,根本无处下脚。这几年,村里整合600 多万元,拆掉了9600 多平方米危旧“空心”土坯房,维修提升36 户住房。新(改)建71 个卫生厕所,对四个自然小组安装了山泉自来水,通组、入户通通修建了水泥路。大哥在家庭微信群里发了一幅美丽乡村照,我还问这是哪儿这么漂亮,大哥回了个微笑表情包说:“这就是咱们老家水口村,县里把它作为脱贫典型对外宣传呢,不少游客也慕名到这来旅游。”二哥有感而发作了首小诗:“水口村庄美如画,小家碧玉人人夸。少小苦乐常记忆,爱子石下是我家。”

村里公共服务也大变样。乡亲们有了自己的文化活动中心、卫生室、便民服务中心,农闲时间可以在阅览室看看书,在小广场健健身,精神文化生活和城里没啥两样。“我们每年的社戏、禾苗戏、采茶戏,都甭愁没有好地方了。”乡亲们的幸福神情溢于言表。

干部更亲了:倾情帮扶“真硬核”

多少年来,水口村因山高路远,信息闭塞,人迹罕至,恰似“世外桃源”,又像“被遗忘的角落”。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吹进了这个村子,也让党员、干部走近了乡亲。

乡长刘小清也兼水口村的“大村长”,他介绍说:“我们实行分片家访,发现问题、建立台账,责任到人、逐月销号,问题不解决不罢休。家访发现的问题逐个解决到位。除了村干部、县帮扶干部和乡驻村干部,我们还发动10 名村民小组长、10 名妇女小组长、10 名农村党员一起做工作,形成党员干部带头、全民参与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

干部亲不亲,老百姓的感受最直接。乡亲们说,原来我们有事跑去找干部,现在干部主动上门服务,三天两头来嘘寒问暖,党员、干部的务实贴心帮扶“真硬核”,衣食住行都替我们想到了,苏区干部好作风又回来了,我们真切感到党和政府就在自己的身边。

眼光更远了:脱贫再启“新征程”

脱了贫、摘了帽,就万事大吉了吗?当然不是,脱贫攻坚的脚步没有止步。村里把80 万元企业捐资用于发展大棚蔬菜,同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长效治理,朝着“既要稳定脱贫、更要乡村振兴”的目标迈进。

一方面,聚力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坚持“四个不摘”,从制度上保障产业发展的连续性。完善乡土特色和资源优势的产业支撑体系,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巩固发展脱贫成果。

另一方面,统筹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同步提升,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转变,村容整洁向生态宜居转变,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水口村的精神风貌、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社会风气都焕然一新,让乡亲们过上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

猜你喜欢
水口苏区乡亲们
连铸机钢包长水口液压控制系统的创新设计与应用
苏区的故事
苏区精神
《猎人海力布》五问
为乡亲们奔小康当好“领头雁”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伟大启程
理发
老张回家记
迎头痛击
全线出击,积极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