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士军 李明
【摘 要】文章基于欠发达地区江苏省宿迁市研发经费投入等数据情况,分析宿迁市全社会研发投入特征和存在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宿迁市提升地区科技综合实力、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提供思路,帮助类似于宿迁市欠发达地区探索如何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
【关键词】研发经费投入;宿迁;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10-0030-03
研发经费(R&D)投入是整个科技活动的基础和核心,对科技型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研發具有重要作用,而R&D投入强度更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发展的综合水平指标。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支出达2.17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19%。“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时速为600 km的高速磁悬浮试验样车下线、集成电路实现14 nm工艺产业化,5G研发应用和产业化全面推进,一项项、一批批重大科技专项实现突破。
宿迁市作为经济和科技发展“双强”的江苏省内欠发达地区,2019年全社会R&D投入强度预计达1.8%,投入总量预计达55.78亿元,但距《宿迁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R&D强度达到2%的目标还差0.2个百分点,距江苏省2020年实现高水平小康R&D投入强度达到2.8%的目标还差1个百分点。
1 宿迁市R&D投入基本情况
1.1 全社会R&D投入总量持续增长,年均持续高位增长
宿迁市R&D投入强度由2015年的1.45%增长到2019年的1.8%,平均每年增长0.09个百分点;R&D投入总量由2015年的30.83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55.78亿元,年均增幅达15.98%。根据江苏省各地公布的2018年R&D投入强度指标,宿迁市R&D投入强度(1.73%)首次完成对徐州市(1.63%)的超越;2015—2018年宿迁市R&D投入强度增长幅度达0.28个百分点,连云港市增长幅度达0.33个百分点,宿迁市居全省第2位。
1.2 科技税收优惠受惠面持续扩大,创新助推企业效益提升
2019年,宿迁市企业享受科技税收优惠5.49亿元,同比增长56.41%,增长幅度为近5年最高;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2.16亿元,同比增长16.76%,企业享受研发经费加计扣除优惠3.33亿元,同比增长103.05%。享受科技税收优惠减免企业家次达到420家次,较2018年增长17%;户均企业享受减免税达130.7万元,较2018年增长33.86%。数据显示,2019年全市249家国家高企中有96家企业实现盈利,占比为38.55%,2018年同期全市215家国家高企中有74家企业实现盈利,占比为34.42%。
1.3 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引导作用明显
数据显示,2018年宿迁市财政科技拨款超1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2.5%,同比财政科技拨款总量增加超50%,绝对量和增幅均居苏北第3位。受益于2018年财政科技拨款增长,2019年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7.22%、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36%、企业争取省财政资金增长23.46%、33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实现盈利的企业超60%。
1.4 创新产出质量不断提高,转化成果数量不断增加
在财政和企业高研发经费投入的刺激下,企业创新产出持续增加。2019年,全市有效发明专利达1567件,同比增长27.4%,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由2.5件增长到3.18件,增长27.2%;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全市技术合同累计登记163个,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4.73亿元;从江南大学、河海大学、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等单位引进69名企业“科技副总”;全年累计转移转化各类科技成果233项,同比增长超30%。
2 提升全社会R&D投入强度的创新工作举措
2.1 开展专业化的科技服务,引导企业规范归集研发费用
各地创新服务方式,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委托科技中介机构为本地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研发费用归集专业化的辅导,通过中介机构上门辅导等方式,帮助企业建立一套完整的研发经费归集流程制度。例如,针对中小微企业财务人员专业能力不强、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泗洪县科技局与青爽(北京)税务咨询有限公司签订了《企业咨询服务合同》,通过第三方公司选派专业工作人员定期入驻企业,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建立各项财务制度,实现企业研发经费规范归集;针对市直大型企业经济体量大、研发投入确认不清等问题,市科技局专门邀请省、市税务、统计和科技等部门专家赴洋河酒厂和国电宿迁公司开展研发项目确认评审会,指导企业如何正确归集超千万元的研发项目,也向各级专家展示宿迁大型企业在创新研发方面的整体实力。
2.2 强化考核导向功能,新增R&D投入强度考核指标
针对宿迁市全面小康R&D投入强度短板指标,以及2018年宿迁市表彰的工业50强企业和营业收入100强企业中,R&D投入占比超2%的企业分别仅占52%和39%的问题,释放全社会大力支持科技创新的积极信号,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全社会研发强度快速提升,将“企业研发投入占比”纳入2019年度宿迁市工业综合评比表彰奖励评分指标。转变招商引资理念,加大科技型企业招引力度。例如,市政府明确提出2020年全市累计建成20个、入孵科技型企业400家,招引科技型企业200家以上,第一次将科技型企业招引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和招引,提升区域科技创新综合实力。
2.3 优化科技金融服务链,支持中小企业开展创新研发
截至2019年底,全市“苏科贷”风险补偿资金池超5 000万元,当年累计向126家企业发放贷款3.61亿元,带动研发投入超10亿元。为进一步发挥“苏科贷”撬动作用,2019年宿迁市在全省首次开展“苏科贷”工作改革,减少审批流程、减少放贷时间和降低转贷要求,明确要求合作金融机构自收到企业申报贷款材料后到完成省贷款发放备案时间不得超过8个工作日,将以前的贷款审批时间压缩了1/3以上。
3 提升R&D投入强度存在的问题
一是财政科技拨款有所回升,但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带动力不足。直接用于R&D研究的财政经费不足,尽管2018年全市财政科技拨款同比总量增长超50%,但是剔除财政科技拨款中科学技术管理实务经费、科学技术普及经费和其他科学技术经费支出发现,2018年直接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财政科技经费占一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不足1%。财政经费带动效应不强,企业创新投入不足。宿迁市2019年全社会R&D投入总量与财政科技拨款总量比为4.05,仅高于苏州市的3.44,宿迁列全省倒数第2位,考虑到苏州经济体量大,对创新财政支持力度大等因素,宿迁市企业R&D投入仍显不足,如何更大范围地调动企业加大R&D投入,是提升全社会R&D投入的最关键问题。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体量小,科技型企业数量仍然较少。尽管新材料、激光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但是宿迁市高新技术产业总量还相对较小,201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仅为29.8%,仅高于淮安市(23.0%)。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和纺织服装仍然是宿迁市主导产业,而“娃哈哈”“蒙牛”“青岛啤酒”等大型食品加工企业把宿迁作为生产基地,为宿迁市的GDP增长做出了贡献,但这些企业的研发机构均不在宿迁,在宿迁企业基本沒有研发投入。截至2019年底,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336家、省创新型领军企业为2家、省瞪羚企业为6家,剔除未实现盈利不主动申报研发经费加计扣除的企业,全市享受研发经费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为300多家,相比于1 700多家的规上工业企业和超几万家的小微企业,开展创新研发的科技型企业占比相当低。
三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退库影响较大,科研院所经费投入不足。受国家政策影响,2017年宿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由之前的超2 600家下降到1 750家,近两年数量维持在1 700家左右,纳统企业数量的大幅下降,直接导致大量的小微企业的R&D投入没有被核算到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中。科研院所作为R&D投入最活跃的主体,宿迁市仅有12家科研机构开展活动,R&D经费总计不足5 000万元。
4 提升R&D投入强度的对策建议
一是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用,特别是提升对创新研发的投入。现阶段,政府的财政投入是拉动全社会R&D投入的最重要手段,通过政府投入降低企业创新风险,激励企业增加R&D投入,从而提高全社会R&D投入及其产出效率。根据全省财政投入占全社会R&D投入比例看,财政科技投入1元,全社会投入增长5元,宿迁市距实现高水平小康R&D投入强度达到2.8%的目标还差36.62亿元,以此为标准,需要政府新增加科技投入7亿元左右。调整财政科技拨款支出结构,加大对基础研究投入的比例,加强对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提升学科研究能力,创造企业试验发展型研究机会,增加对重大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支持力度。
二是制定科技型企业招引认定和奖励措施,提升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基础。2020年宿迁把招引科技型企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下一步需要制定激励措施和奖励办法,将中小型科技企业纳入招商引资考核体系。通过“引进来,培育好”,将引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纳入科技综合体建设,通过孵化培育,做大做强一批本土培育的科技型企业,从而有效增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生产总值和R&D经费投入占比,为宿迁市的R&D增长引入源头活水。
三是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计划,发挥创投机构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导和引导作用,一方面提高政府财政资金直接资助和间接补助重大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支持力度,优化项目认定流程、缩短资金发放时间、降低项目落户风险,集中优势财政资金支持、降低普惠性资金全面撒网式支持。二是引导各类创投机构进行项目投资,通过鼓励创业投资机构投资处于种子期、起步期等创业早期的企业,弥补创业企业发展早期资金不足问题。
四是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开展专业化的科技服务。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政府购买科技服务的方式,委托科技中介机构为大量的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帮助企业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和研发项目归集规范流程,实现纳统企业R&D投入应统尽统、不重不漏。重点企业服务紧抓不放,普通的中介服务无法满足大型企业需求,需要各部门联合行动,结合部门职能定期到企业服务,宣传政策、指导开展业务,帮助企业分析发现问题,能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帮助协调解决,给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五是持续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集聚创新创业人才。R&D投入不仅包括R&D经费投入,也包括R&D人力投入,R&D人力投入与经费投入同样重要。鼓励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柔性引进人才。通过国家、省、市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人才计划等支持,鼓励企业主动与高校院所合作,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在高校院所进行早期技术研发时企业积极参与,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的熟化过程,全面提升地方产业层次,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一批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型企业,持续不断地增加研发费用,提升地区科技创新综合实力。
参 考 文 献
[1]蒋惠凤.常州科技投入现状及其在省内的聚类分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5(4):48-53.
[2]朱博,庄赟.福建省市级财政科技投入产出绩效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47-53.
[3]吴非,杜金岷,李华民.财政科技投入、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创新异质性[J].2017(11):60-74.
[4]王子晨,郭江江,郑圣明.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以安徽省为例[J].开发研究,2018(2):103-109.
[5]王晓辉,李玉双,杨培强.浙江省政府科技投入的绩效分析[J].嘉兴学院学报,2017(2):113-118.
[6]甘泉.浙江省财政科技投入与地方自主创新关系的实证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5(1):37-41.
[7]刘伟,黎园.公共科技投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J].工业技术经济,2015(7):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