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敏
摘 要: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提升,也带动了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为了保障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强化施工安全管理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BIM 技术具有动态化、可视化等优势特点,应用于施工安全管理中,能显著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效率。施工中还要强化 BIM 技术的使用频率,保证施工安全,提高工程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长足发展。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如今, 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 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比较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①管理人员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视度比较低,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有些管理人员缺乏安全管理意识, 在施工过程中对各项施工环节管控不当。 另外,施工企业对于施工人员没有进行专业的安全培训教育,导致其在实际施工中无法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最终导致安全事故。 ②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必须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并据此进行施工安全管理。 但是,在当前的施工管理中,有些管理人员对于施工质量和工期的管理工作的重视度比较高, 而对于安全管理工作重视度较低。③施工流程不明确。施工流程也会对施工安全产生较大影响,在建筑工程施工前应明确施工流程内容,根据工程项目建设要求以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施工流程,并严格依据流程组织施工,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严格管控各项施工环节。
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价值
与传统的管理技术对比分析,BIM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有着非常高的优势,所表现出来的价值也是非常巨大的,能够实现我国建筑领域的信息化转变,产生非常好的效果。在该环节中,我国BIM技术在逐步发展和进步,应用到建筑施工中,能够更好地提升设计、施工和管理的水平,实现全面发展。在实际施工中,应用BIM技术来开展安全管理,可以及时发现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而可以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但是从实践应用角度出发,因为项目管理水平低、技术应用不熟练、信息传递不足等问题的存在,还存在设计信息偏差的情况,导致BIM技术的应用效果难以充分发挥。从这个角度出发,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中,安全管理应该落实到法律中,更好地应用BIM技术来实现三维模型的转换,可以更好地消除设计偏差,加大力度开展安全管理,能够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充分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够避免在施工中出现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事故问题,保护人们的生命健康,也能够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提高总体建筑水平,推动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3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1 科学布置施工现场
施工场地布置中可以使用 BIM 技術,在该技术的支持下可以构建出完善的施工场地布置方案评估指标体系。按照施工现场功能区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分开设置作业区和生活区,确保两者之间的安全距离。功能区在布局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水电、卫生、交通、消防等,这些都是需要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建筑物坠落半径之外设置办公生活区,并与作业区两者之间布置防护装置,做好明显的划分隔离。各个区域统一设计好后借助 BIM 技术用视频进行模拟,筛选出最佳的施工场地布局方案
3.2 安全施工模拟
在进行建筑施工环节,BIM技术的应用是根据工程的结构来进行相应技术参数的设定,可视化模拟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设计存在的缺陷,确保现场安全管理不会出现纰漏,然后才能组织开展各项施工。在计算机软件中能够直接导入现场模型和Revit模型可以完成现场的动态模拟和分析,也就是说在建筑工程还未实施前就能够进行现场实际情况的模拟和分析,以确定是否存在任何施工问题和安全问题,及时处理设计方案中所存在的矛盾和冲突,使得现场施工更加顺利地进行。利用BIM技术的模拟功能,可以充分地了解各个施工阶段中的实际运行状态,以更好地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可以使得现场施工严格按照设计标准逐步开展进行,做好施工进度的规划和控制,不会出现专业不协调的情况存在,也能够避免现场安全管理失效的情况,为工程的稳定实施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全面开展BIM技术有效地应用,可以进行现场模拟,对于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深入分析,并且制定出有效的应急预案,做好人员的演练,且按照要求进行技术和安全的交底,现场管理和施工人员对于安全知识有着充分地理解,能够有序地开展各项施工工作,防止存在质量、安全等问题,提高施工速度,促进综合效益的提升。
3.3 安全技术交底
二维平面图常常作为传统的安全技术交底,但它无法直观的反映出详细的作业数据。例如 CAD 中通常用文字描述各个脚手架之间的间距,这就可能使脚手架搭设人员看混数据,导致脚手架之间的间距不够规范,很可能发生安全事故。而通过BIM 技术则可以将脚手架搭建模型立体的描绘出来,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这样就可以使得脚手架搭设人员从立体图中直观的看到每个脚手架的位置及间距,并随时根据模型进行矫正。不仅保证了脚手架搭建的效率,还极大的保证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 BIM 技术可以彻底改变传统建筑模式下安全技术交底的方法,并通过可视化这一特点,将施工要求更准确的反映给各建设部门。
3.4 危险源识别
建筑工程危险源管理最重要的工作是辨识和评价危险源,之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安全检查表法,但是安全检查表法相对传统,对于危险源的评价和管理只能限于对检查项的打分和文字描述,这种检查办法不够直观,也容易让建筑工程参与者与实际建筑物危险源认知上产生偏差。BIM 建筑施工危险源自动辨别首先需要对危险源进行参数转化,在施工过程中实施采集危险源安全隐患信号,并通过对比分析危险源的影响和危害,从而决定厂区什么样的防护措施。因此需要利用 BIM 技术的自动辨识功能。辨识后的危险源具备了可视化,首先利于识别,其次也让管理者对于不同技术人员更加便利的技术交底。利用 BIM 技术及相关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对施工环境进行数字可视化处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能够进一步提高数据的集成性,从而利用现代先进的分析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并且利用了地理信息系统对危险源进行监控,从而尽早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危险源。总体来说,BIM 技术在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平台建设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够进一步确保施工的有序开展,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BIM 可提供统一平台,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危险源数据库。BIM 信息主要包括几何信息、物理信息以及规则信息。在危险源识别之后,系统可以根据相应的数据计算危险源的影响,从而判断危险源的等级。
3.5 人员定位与预警
虽然 BIM 技术预警与人工检测共同工作,但依旧无法完全消除施工场地的安全隐患,利用危险预警的方式能够更有效的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通过危险预警可以缩短施工人员与危险源接触的时间,从而减少施工人员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同时,施工方应在施工人员的安全帽内安装定位装置,一是在施工人员靠近危险源时及时给出警告,使施工人员远离危险源。二是在安全事故发生后可以第一时间定位到相关人员,并组织救援。根据危险的不确定性,实现人员定位与预警是保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最主要途径之一。
4 结语
综上,BIM 技术利用三维模型表现出的建筑,彻底改变了我国建筑安全管理方面的现状。真正做到了提前预警、及时处理以及事后防御,让危险问题无法潜藏在施工人员身边,保证了建筑施工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潘健明 .BIM 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J]. 工程技术研究,2019(8):126-127.
[2] 董苏然,许晓文,付素娟.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建设科技,2017(3):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