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春燕
【摘要】在语文学习中,阅读至关重要,阅读又有片段式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等。其中整本书阅读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文素养有重要作用。但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对整本书的阅读讲解不够,尚未认识到整本书讲解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本文从此出发,希望能通过为读者介绍一些可以在整本书阅读指导课中的“可为”之处,帮助教师寻找到更好的整本书阅读指导模式。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可为”处 《小王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4-0088-02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著名文学大家叶圣陶先生就有观点认为,语文教材应该用整本书,而不是截取名著的一个片段来讲解;或者说,至少也应该是整本书为主体再辅助以单篇短章。但是,语文教学中的整本书阅读指导案例甚少,教师如果想找大量的资料来研习教学方法有一定限制。而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指导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去教授,教学方法的形成至关重要。《小王子》是一本著名的法国童话,流传甚广,本文主要是借助《小王子》的案例来向教师介绍一些可以在整本书阅读指导课中的一些“可为”之处。
一、整本书阅读:在“可为”处发力的视角解读
阅读的本质是让学生透过文本语言来理解和感受作者所表达的多元认知和情感。
1.从教者层面
“整本书阅读”不同于一般的章节阅读或片断阅读,它具有很大的信息容量和开放性,所提供的思维空间也是无限和广阔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因此教师要想设计出更好的“整本书阅读”计划,他们必须先要“真”读,深入其中,以“读者意识”来解读作品。例如,《小王子》是一本专为孩子们写的大书,是从儿童最原始、最纯真的角度描绘世界,内容丰富多样,从选材、内容、主题、形象创作等角度提醒人们“所有的成年人都曾经是儿童”。
其次,作为教学者,也要有“研究者意识”,要能够在理性反思的帮助下读出作品的关键点,找出理解作品思想内容的方法和途径。在研读《小王子》整本书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都是根据“小王子和大人们”之间的“恩怨”而不断推进的,直到最后在思辨中“和解”。
总之,由于整本书阅读的时间跨度大,内容范围广,思想意蕴深,因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容易懈怠。再加之应试使然,往往容易望而生畏,如此就要求教师要兼顾“读者意识”和“研究者意识”,深入研读作品,设计巧妙的任务驱动,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激情,从而提升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
2.从学生层面
“整本书阅读”不仅要记住人物的名字、人物、篇章和主题,而且要使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层面把握教学的两个“度”。
(1)阅读的“兴趣度”。
要实现学生与整本书“双向、互动、相互依存”的对话与交流,教师应关注学生阅读的“兴趣度”和学生的阅读体验,阅读主体只有在发现相似信息后才能激活阅读兴趣,从而产生与文本信息思维的匹配。
(2)深浅的“相宜度”。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体验和分享作品所传达的生活体验和语文体验。在具体的感知和理解中,他们可以收获作者的社会观和人生观,进而关系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然而,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阅读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巧妙引导,要注意学生阅读理解与课文难度的关系,如此才能更好地达到阅读效果,从学习情境的角度设计教学,使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从课堂层面
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带进这一群体,如何获取信息,如何体验情感,要学会用思辨的眼光去发现意义,有效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明晰阅读路线,更好地掌握阅读方法。
(1)学会聚焦,找准教学的“落点”。
孙绍振先生认为,经典文本“具有稳定的立体结构”,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要使主体、作者和文本从表层向深层进行吸收和调整。基于这一点,教师可以把《小王子》的教学点放在“小王子与大人”的冲突上,然后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从外到内,从浅到深,从局部到整体,从单一思维到多元思维,升华至小王子传递的“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美好祈愿上。又陷入了“愿你逃走半生,还年轻”的美好愿望。
(2)设计“活动”助学,用朗读“造境”。
通过朗读可以营造更好的情景,引领学生进入作品角色,从而吸收学生的思维。因而在《小王子》的整本书阅读指导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表达阅读感受,把课堂教学推向另一个高潮,让学生不断与课文达成各种一致。这样的课堂教学路径,就像阅读的“桥梁”,以“语文”为基础,把学生和作品联系起来,真正做到“活”和“动”,彰显课堂各个方面的互动,也体现了师生在课堂上的共生。
二、探寻“整本书阅读”的“可为”教学路径
1.激发兴趣、鼓励个性
首先还是学生对阅读书本充满兴趣才会对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有了解欲望。所以,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小王子》的写作背景、故事简介、作者等,让学生先对这本书产生兴趣,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对整本书的认识包括阅读基础、内容、方式和感受评价等多个方面,这些都是学生自我意识所产生的行为,学生对这本书理解如何,他会从哪些方面来思考,这些都充满浓烈的个人主义色彩。所以,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解读。在实际教学中,阅读指导课其实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但因为教授内容不明确,所以也较难掌控。教师在课上不可能对整本书内容进行讲解,所以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对书中内容进行筛选。教师可以挑选出书中某一典型章节,对这一章节中的人物形象、周围环境、故事情节进行解读;或者也可以将书中典型的描写人物、环境等内容挑出来进行专题研究。至于教授内容,教师可以将主动权给学生,让學生选取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进行讲解。教师要在控制整体课堂风向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对书本进行个性解读。
以下是本文认为可以进行的课堂教学环节。首先,教师先向学生介绍《小王子》整本书的故事脉络,让学生对书有一个大概了解。其次,让学生找出整本书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描写,细细品味,与同学分享。这个环节学生发挥的作用更大,教师可以让学生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教师从旁指点。再次是精读,本书最重要的一章之一当属小王子与狐狸相遇,教师可以对这一章进行重点讲解。最后,启发学生将整本书中的写作话题归结起来,引导学生在今后写作中如何使用。
2.自主阅读、教师抽查
由于整本书阅读耗费的时间长,学生根本不可能在课堂上阅读完,所以教师要布置学生课外阅读。虽然教师向學生布置阅读任务,但学生不一定会完成,教师也没有严厉督促。在此认为,教师进行阅读指导,首先就是督促学生完成阅读,其次才是向学生讲解阅读书籍。所以教师在阅读指导课上,有必要设计向学生提问的环节,以考察学生的自主阅读情况。提问的问题可以是“我的身份是什么?”“我被迫降落在哪儿”“小王子的工作是什么”等等。通过提问这些问题,教师可以考察学生是否阅读过这本书。《小王子》这本书阅读难度不高,但很多低年级学生还没有看过,所以教师在上阅读指导课的前一段时间就要先让学生自行阅读整本书。再加上这本书的文笔不会生涩难懂,学生也能对其有阅读兴趣,能够理解书中所讲。设置此环节的意义就是了解学生对整本书的熟悉程度,教师可以看学生是否完成了阅读任务,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教学编排。通过师生互动,先对整本书有一个整体的故事脉络了解,这也是接下来对整本书深入研读的前提。
3.深入研读、深化书本
一节阅读指导课不可能对《小王子》这本书有全部的细节解剖,教师可以选取其中的精彩片段或针对某一个阅读要素来一个深入研读。通过对这一代表片段的深入讲解,学生可以掌握一般的解读思路,在今后的阅读中也知道从何入手。如教师可以选取其中的第二十一章,问学生“此章的大概内容是什么”“狐狸口中的驯化为何意”“小王子看到玫瑰花在想什么”“本文的主旨是什么”等等。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可以知道对这一段的深意,也知道在今后的阅读中该如何挖掘主旨。学生经历的事情少,对文学作品中的很多指向性意向体会不够,这很正常。教师可以在阅读指导课中启发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就像是《小王子》这本书中,先让学生理解“驯化”一词的含义,再解读小王子对驯化的态度,再次就小王子和狐狸的交往进行深入解剖,最后将这一现象升华到主题。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学生能够体会到很多尚未经历的体验,拓宽眼界。
4.积累素材、写作拓展
其实对于阅读来说,我们很难检测其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教师的指导课是否有效。在进行阅读指导时,教师也会让学生阅读一些推荐的读物,但教师却很少关注指导学生如何读,在阅读后可以怎样发挥它的作用。所以学生对教师推荐的一些书也就没有兴趣了。其实,对于教师阅读指导来说,向学生解读书籍很重要,但告诉学生如何使用同样重要。就是在向学生讲解完《小王子》这本书后,可以基于这本书的总体特征和学生现在的理解程度以及写作需求,挖掘其中的写作素材。如果学生能将所阅读之物内化成自己的语言积累和写作笔法,写好文章不在话下。比如在阅读指导课上,教师可以问学生从《小王子》这本书中感受到了什么?每个学生的理解都不同,有人读出了纯真,有人读出了宽容,也有人感受到了责任,更有人理解为内在。教师提问完学生的感悟之后,可以让学生就自己的理解写一篇短文,可以是对这本书的评价感悟等等。在阅读指导课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阅读后写一些感想,在阅读指导课后,让学生将自己在这节课中新理解出的东西写下来,帮助学生积累。整本书阅读可以让学生进行读写转换,将对整本书的感悟积累下来,作为自己今后的写作素材。
总之,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整本书阅读非常重要,教师也应该认识到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的指导作用。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教师是“可为”的,可以通过设计阅读指导课中的教学环节,向学生教授一些阅读技巧、阅读感悟方法和阅读后的使用方法。整本书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大量的整本书阅读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顾利军.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初探[J].考试周刊,2019(59):29.
[2]吴玉霞.浅谈整本书阅读方法的指导[J].语文课内外,2019(19):235.
[3]钱晓棠.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以《雷雨》阅读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半月),2018(12).
[4]徐鹏.整本书阅读:机遇与挑战——整本书阅读:内涵、价值与挑战[J].中学语文教学, 201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