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医融合看我国中学生健康生活核心素养培育

2020-12-09 05:42罗琳
山东青年 2020年11期
关键词:健康生活体医融合中学生

摘 要:“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是国家的新生力量,青少年健康生活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提升中华民族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国家民族未来的兴旺繁衍。青少年时期的体育经历对其体育健身习惯的养成以及成年期体育健康意识的唤醒或放大、体育健康行为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体医融合”在我国目前依然是一个比较新的探索范畴,体医融合势必将为我国全民健康带来一场新的健康革命。从“体医融合”新视角来探讨我国学生健康生活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模式,有利于丰富青少年健康促进的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体医融合;中学生;青少年;健康生活;核心素养

2014年4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必要能力和品格的关键,在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1]。自此以后,教育界研究学生核心素养的热潮悄然兴起。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发布,标志着我国继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之后,也基本完成了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搭建[2]。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由三个发展方向: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和六大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學会学习和健康生活组成。其中对健康生活素养的要求,是希望学生能够珍爱生命,具有健全人格,学会自我管理,并特别强调学生需要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从中可以看出体育在健康生活素养培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年10月,我国国家战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首次将体育纳入健康范畴,强调将体医融合作为非医疗干预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通过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3]。体医融合意味面对健康促进问题,再也不是体育或者医疗“单打独斗”,而是将体育和医疗的优势结合,相互补充,形成合力推动国民健康发展。体医融合在我国家目前依然是一个比较新的探索范畴,体医融合势必将为我国全民健康带来一场新的健康革命。“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少年的健康是国家民族未来兴旺繁衍的重要根基,从体医融合的视角审视我国学生健康生活核心素养的培育,不仅可以为解决当前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提供有益思路、同时为我国学生健康生活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模式提供了创新方式,对于丰富现有青少年健康促进的研究以及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有所助力。

一、学生健康生活核心素养解读

首先,我们需要对素养进行内涵的界定。素养和素质不同,素质是人与生俱来、相对稳定的综合性品质,而素养是在先天禀质基础上与后天教养合成的结果,体现了身体、心理、社会的三种属性。素养是知识、能力、态度一体化的综合表现,并且具有潜在开发性特征。素养=(知识+能力)态度,素养的公式体现了“知、信、行”的三个不同维度,将态度以乘方的形式出现,强调了态度的重要性,即“信”在素养形成中的重要性[4]。核心素养,是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品格和必备的能力,与一般素养和专业素养不同,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深化、稳固,最终成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能力。健康是一个综合的概念,获得健康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曾经这样来体现各种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健康=生活方式(60%)+遗传因素(15%)+社会因素(10%)+医疗因素(8%)+气候因素(7%)[5]。从这个有趣的健康公式中,可以看出其中对个体健康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个人的生活方式。健康从其概念本身就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良好的综合表现,而健康生活则是获得健康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学生健康生活素养,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追求身、心、社会关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养表现。培育学生的健康生活素养,不仅仅对帮助学生获得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并且有助于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家庭的稳定幸福、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

二、体医融合促进我国学生健康生活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1、青少年健康现状

最新《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数据让人担忧。具体表现为青少年心肺功能总体处于降低水平,身体素质中速度、力量素质停滞不前、耐力素质一直走低,青少年近视的发生不断增加[6]。除了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走低,青少年的慢性病风险因素的检出率也在不断飙升:青少年超重、肥胖人口已经较10年前翻了两倍,青少年血压偏高的检出率已经高于了全球青少年血压偏高水平,更为引起关注的是,以往多发生在成年期的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脂肪肝等代谢综合征的部分指标,青少年检出率甚至超过了成人的水

平[7]。“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易感环境已经或正在形成,膳食热量过高、不良饮食习惯,体力活动缺乏,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无时不刻都在破坏青少年的健康。居住环境的变革、课业的压力、家庭氛围的改变,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不断增加、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尽管学校体育一直强调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但由于体育长久的健康话语权丢失,已经学生、学生家长的不重视,至今仍没有获得较好的改善。因此,如何整合体育和医疗资源,引导形成体医融合的健康生活观念,培育青少年健康生活素养,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降低青少年的慢病风险迫在眉睫。

2、体医融合对学生健康促进的重要意义

体育与医疗的有机深入融合,对于提升学生健康水平,培育学生健康生活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青少年如何科学锻炼?锻炼和科学锻炼之间是有区别的,锻炼只要求我们动起来,而科学锻炼需要解决锻炼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持续性的问题。锻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需要医疗的加入辅助体育进行,而锻炼的持续性需要在锻炼中融入体育文化,社交文化,在锻炼中收获乐趣,培养兴趣。而我国家的教育制度,学医的不学体育,学体育的不学医,因此医疗的人不知道如何锻炼,而学体育往往需要借助医疗检测,才能解决锻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所以,体医融合首要解决青少年科学锻炼问题,这是对传统学校体育的补充和完善。其次,体医融合将健康话语权交给体育做主。从传统对音、体、美学科的认识,我们不难发现体育常常被误读,认为体育和音乐、美术一样是一种技能。从运动项目的展现形式来说,体育是一项技能,这种说法没错,但是从运动的功能属性来说,体育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健康促进。过去我们对体育锻炼促进健康的理解,认为只要动起来就会健康,只要锻炼就会健康,从来没有仔细探究过个体要达到健康需要什么样的运动。长久以来,健康的话语权一直掌握在医生手里,医生说要锻炼,可能比体育老师说100遍要锻炼都来得行之有效。青少年体质连续25年下滑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困境,学生在“知识本位”的教育环境下,每天静坐少动,并且家长也认为孩子成绩好才是王道,体育也只是需要在中考加分氏,才可以在某个时期引起家庭的重视。而从青少年个体而言,因为这个时期正是身体机能健康的时期,很少出现疾病状态而忽略对慢性炎症状态调整,因此也容易对运动缺乏必要的兴趣。因此,需要体育与医疗的深度融合,真正把体育放在健康促进的首要位置,将健康话语权交给体育发声。第三、体医融合有助于学校、家长、学生健康理念的更新。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丧失了很多无意识锻炼的机会,所以不能按照老一套的养育观念来看待现代人健康问题。孩子一顿不吃家长很着急,一年不锻炼家长一点也不急,足以证明体育在健康促进中的独特价值以及重要性,一直都被家长忽视了。学校体育教育同样也有这样的问题,尽管打着健康第一的教育口号,理论大于现实,体育课程形式大于内容。体医融合将帮助家长重新认识孩子成长中的健康问题,给学校体育解决青少年体质健康提升的优化手段。第四、学生健康运动技能的培育需要体医融合保驾护航。掌握运动技能与掌握了健康运动技能之间并不能划上等号,单靠体育无法完成健康运动技能的培育,必须与医疗深度融合,通过科学锻炼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培育青少年健康生活素养。并且获得健康并不仅仅需要运动还需要合理的营养,这些都是树立健康生活素养需要掌握必要知识。因此,从体医融合入手,完善现有青少年健康教育促进路径至关重要。

三、体医融合促进我国学生健康生活核心素养培育建议

1、理论基础

1.1知信行理论

在健康行为教育理论中,认可度比较高的当属经典的“知、信、行”理论,该理论将行为的改变分成三个层次递进的阶段:知识的获得、进而信念产生、导致行为改变。“知”主要强调对知识的获取、认知、理解;“信”主要指知识内化以后形成的信念和态度;“行”是最终将知识在信念的支持下转化成外显的行为结果。“知”是基础、“信”动力、“行”是结果。所以首先获得正确的知识很重要,然后对知识进行积极思考,内化形成强烈的意愿和责任感,逐步形成信念,最终改变行为[8]。

1.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人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用来促进人自身结构发展。在建构学习过程中,有两个过程至关重要。首先,是知识的同化过程,就是人把从外界获得的信息,经过转化储存进自己的认识结构的过程;此外,认知结构的搭建过程中,除了同化过程的存在,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就是顺应过程。顺应过程与同化过程不同,更强调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强调个体可以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进行认知结构的重组更新。环境带来的知识通过同化顺利习得,并保持更新。个体的认知就在建立平衡、打破平衡、建立新平衡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提高、发展自身[9]。

1.3健康信念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

健康信念理论自从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以后,被心理学界很多专家推崇。该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收到个人信念的影响,信念的强弱会直接影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10]。而当个体形成健康信念后,个体对自己行为改变的可判断程度或能力,就是自我效能。研究表明,提高个体自我效能水平对于增加锻炼行为,提高锻炼的持续性都起这重要的作用[11]。

1.4交互作用理论

Stokols的交互作用理论认为人和环境是有个生态整体,个体的健康受到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个人、家庭、组织、社区存在多个不同层次的影响和反馈,对健康促进有着重要的作用,个体接触的多个环境层面的健康干预要比单一层面干预的效果要好[12]。

2、技术保障

研究发现,不同的运动方式、不同的运动时间、不同的运动剂量会给身体带来不同的锻炼效应。比如想要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需要采用高强度有氧运动,想要促进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健康需要剧烈运动导致心肌出现缺血效应,想要骨质强健,骨沉积增加需要进行抗阻力练习。因此,健康生活核心素养培育的前提条件是体医融合为科学锻炼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体育和医学的深度融合,一起解决不同人不同身体情况到底需要何种锻炼方式、怎么练的问题。因此,健康生活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的起点位置,是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指引下,由医学和体育领域权威专家,组成专家研究团队,解决青少年科学锻炼的问题,是路径可以实施的技术保障。体育作为举国体制的收益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高水平运动员科学训练经验,这些经验如果能够与医学有机融合,互为补充、互相促进,从健康促进的角度重新审视锻炼,让均衡的身体锻炼带来身体健康的结果。并且,结合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特点,让体医融合成为青少年健康促进的强大保障。

3、路径构建

学生健康生活核心素养培育,并不是单单由学校或者家庭就可以完成,它是一项复杂的任务,个人、学校、家庭、机构都不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有效完成,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组织共同参与。而学校成为学生健康生活素养培育最直接和重要场所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生整个青少年成长周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完成和度过。因此我们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讨论学生健康生活核心素养培育路径。一个视角是从宏观建立多方协作健康教育圈,另一个视角是从微观重新构建学校学生互动协作健康教育促进计划。通过多层次、多组织、多方式教导青少年健康生活知识、梳理健康生活信念、活出健康生活行为,形成终身受益的健康生活核心素养。

3.1多方协作健康教育圈

根据Stokols的交互作用理论,个体的健康教育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形成多种反馈机制,并且联合多个环境因素一起作用会比单因素作用效果更好,笔者前期研究发现,青少年锻炼行为受社会、家庭、学校三方共同影响,并且学校的影响最直接[13]。因此,本研究从宏观视角出发,构建青少年健康生活素养培育多方协作健康教育圈(图1)。该圈层以社会为基础、家庭为发展、通过学校的教育创新,层围递进对青少年进行健康生活素养培育,对青少年健康生活知识、认知表现、健康信念以及自我效能形成影响合力。从总体上来说该圈层定位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整体发展的框架下,从体医融合入手,多圈层进行青少年健康促进教育干预。

3.1.1体医融合对社会健康环境的促进

国民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丰富的附属产物是慢性病的发病机率大大增加。生态环境、竞争压力、不良生活方式、慢性病等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国民健康提升的主要障碍。大数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高血压人口有1.6-1.7亿人,高血脂人口超过1亿人,糖尿病人口高达9240万人,超重或者肥胖症人口估计在7000万-2亿人,并且慢性病、癌症等疾病患病人群已经出现年轻化趋势[14]。我国每年用于慢性病的管理和治疗支出已经占到国家医疗财政支出的75%[2]。《“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体育纳入健康范畴的重要意义,正是急迫需要通过体育与医学的深度融合解决这些影响国民健康迫在眉睫的问题。尽管目前医疗系统已经在慢性病的应对治疗中把体力活动作为重要的内容,并且“运动是良医”已经获得医疗界的广泛认可,但由于不同慢性病患者需要个体化的最佳运动方案,而医生的教育体系中,并没有相关科学锻炼的教育,医生对科学锻炼涉及运动训练专业知识不熟悉,因此很難由医生完成慢性病病人的科学锻炼指导工作。另外,就算医生可以指导患者需要什么样的运动去提升相关能力,但因为缺乏整体、均衡科学训练观念,很难解决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患者身体能力不足造成的计划难以实施问题。并且运动的效果也需要配合合理的营养,才能达到更好的运动效果。因此、医疗、运动指导、运动营养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科学锻炼的目的。所以体医融合首先是解决临床慢性病非治疗干预的重要手段。其次,体医融合是全面健身战略的核心,全面健身就是要提高全民科学锻炼水平,扩大体育在健康中的服务作用。体医融合可以解决锻炼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问题,增加锻炼的健康收益。因此重新定位和认识体育,是体医融合的关键。建议体育与医疗的融合首先需要联合医疗和体育的专家一起扫除传统对体育观念的误读,从国家层面,构建体医融合联合工作机制,构建体育与医学专家的沟通平台,并且加大体育融合复合型知识人才的培养。所以还需要国家制定特殊的政策支持体医融合的研究、组织工作的建设和开展。联合体育科研所、运动医学所合作成立体育医学研究中心,联合医学院校、体育院校等共同推动体育医疗合作研究深入开展。在更广泛的领域开展体育医疗合作。医院建立体育医学服务中心,不仅仅限制于目前的学科,而是为所有科室服务,建立体医合作新模式。从社会的大氛围,从掌握健康话语权的医疗开始,借助各种媒体资源,加大对体医融合的宣传和引导,多方联动构建体医融合科学锻炼的社会大健康环境。

3.1.2体医融合对家庭健康教育的发展

家庭教育为发展层,家庭成员的健康观念会对青少年健康教育产生养育行为习惯影响,并且对青少年的健康行为有监督,强化效应。因此,首先让家庭成员重新认识体育的重要性非常必要。从体医融合的视角,通过各种宣传手段,让学生家长明白科学锻炼对于学生的健康促进意义,以及健康生活素养养成对学生整个生命周期健康维护的重要性。家长一旦认同和接受体医融合的健康观念,更容易致力于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健康习惯养成,能够提升学生的内部动机水平。并且,如果家庭成员践行体医融合的健康促进理念,更有助于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形成融洽的家庭健康教育氛围。因此,可建议家长主动和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健康促进情况,同时学校也需要对家长进行更好的体医融合健康知识宣传,将家长纳入学校互动协作健康教育促进计划系统,发挥重要的作用。

3.1.3体医融合对学校健康教育的创新

学校教育为创新层,从体医融合视角,建立完善的互动协作学校健康促进计划,并提供足够的技术协作与物质支持。

(1)学校互动协作体医融合健康教育促进路径

根据“知信行”理论,青少年健康生活素养的培育,从吸收健康知识开始,逐步形成正确的健康信念,最后转变为健康行为,养成健康生活习惯。而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视角,青少年对健康知识的学习,就是通过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交换,从而更新内化为认知结构的过程。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学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成长环境,在青少年健康知识学习、信念养成,行为培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在宏观视角的基础上,重点从微观视角,详细审视学校在青少年健康生活素养培育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学生学校互动协作健康促进教育路径(图2)。该路径可以通过八个不同的健康功能促进模块,行使健康促进教育功能。这些健康促进功能模块分别是:学校体育教育、学校健康教育、学校健康服务、学校健康环境、学校餐饮服务、学校健康咨询服务、教工健康促进计划、学校医院家庭社区健康合力。八个健康促进功能模块互动协作,共同搭建学生健康生活素养培育的学校教育框架,形成知识、学习、生活有效循环体,搭建良好的健康生活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生活知识认知表现、健康生活行为的改变,进而获得健康状况提高。互动协作体医融合健康教育促进路径的特点就是协作,通过各个健康促进功能模块的相互协作,使每个健康促进功能模块的健康促进效应最大化,并且这种融入家庭、社区、医院的协作,可以给学校环境带来新的健康教育资源和社会实践资源,这些资源共同为青少年健康生活素养的培育提供更多的教育场所、营造更好的健康教育环境。在这种互动协作健康教育促进路径下,学校不再是学校青少年健康促进教育的独立承担者,而是联合多方资源综合治理学生健康促进教育。同时,借助体医深度融合,解决长久以来学校体育健康教育中健康话语权丢失的问题,提供青少年科学锻炼的技术支撑,倡导多层次、多形式和全方位的协作,这也是互动协作健康教育促进路径的特点和精髓。依据“知信行”理论,学生从健康知识,内化为信念,再转变为行为是一个递进的过程,因此,需要根据这过程的特点,同时制定出相应的不同时期的健康生活素养培育目标,形成循序渐进、合理有效、积极向上的学生健康生活素养培育路径。

(2)健康教育促进各单元之间相互联系和协调

从互动协作体医融合健康教育促进路径的整体框架中可以看出,学校健康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互动协作性学校健康教育促进计划以“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愿景为指引,基于国家对青少年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标准,联合各个健康促进单元,落实学校健康促进行为方案,最终目标都是让青少年对健康生活的价值观积极认同,产生强烈的健康生活信念,改善健康行为,提高健康生活的技能,培育出符合终身发展需要的健康生活核心素养。学校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健康生活知识的掌握,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态度、价值观、信念,加强个人健康行为发生和机体健康规范的制定,处理社会环境压力对学生健康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健康技能、社会交往能力、自我效能感,可以让学生在学校环境中,从多方获得基础、准确、直接可以用来提高健康行为的健康知识,培育学生的体育文化感,让锻炼变得更加有趣、有效,加强健康指导,增加践行健康技能的机会,同时也为在校教职工设计积极的健康促进计划,提高其对学生健康学习指导的有效性和影响机制。并通过互动网络将健康话题和健康生活融入课程和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健康学习生活圈。

(3)家庭、社区、医院和学校的共同协作

教育部早在相关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文件中,强调了学校、家庭与社会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融合、发展、建立完善的学校、家庭与社会密切结合的学校体育网络显得至关重要[15]。在体医融合的发展观下,建议增加医疗进入学校健康教育网络。首先学校的健康促进计划有医疗的参与,在计划的安排、内容设计、评价体系上会更加科学和有效。并且医疗的加入可以帮助学校体育健康话语权的建立,帮助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健康教育问题。在学校、家庭、社区形成良好的时间、空间的连续性健康教育载体的同时,增加医疗的輔助作用,形成“四为一体”的发展思路。四个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协作形成合力。建议可以由学校、家长、居委会,医疗代表组成协作健康教育促进组委会,树立共同的学生健康促进目标,然后各方根据每一方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相互配合协作,逐步完善,形成一个多渠道融合、多层次推进的综合学生健康教育促进网络、这样讲有助于学生健康教育促进过程连续发展,对培育学生的健康生活素养有利。

(4)提升学校体育教师的健康教育能力

从长期发展来看,需要从新教师的培养入手。首先丰富现有体育教师的培养知识培养体系,增加体医融合健康促进的相关知识,让未来的体育教师不仅懂得运动技能的传授,还可以胜任学校的体医融合促进学生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在医学院还可以开设“体育医学”这样带有显著体医融合标识的新专业,着力打造培养更为专业的“体医融合”的复合型健康促进指导人才,可为社会各个层面的人群服务。通过推进体育院校和医学院校的深层合作,发挥各自办学优势,设置“体医融合”的特色专业和教学体系,加强学生深入社区等进行健康专业实践,培养集运动健身指导和医疗服务于一体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对现有学校体育教师积极开展体医融合的知识培训以及相关资格认证,提升体育从业教师科学指导学生锻炼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健康生活素养。

(5)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升级

建议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愿景下,将体医融合视角下新的青少年健康生活知识和健康技能体系,加入现在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并且依据学生在不同学段的能力和生长发育情况,设立相应的学习目标、学习指导以及健康生活素养评估体系。由于不同学段的健康生活素养培育要求不同,并且学生在不同生长周期的身体锻炼需要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年龄设置有差别的学习内容、学习深度,从小学、中学、一直贯穿到大学,形成完成、统筹、递进的学习体系。让学生可以在随着年龄增加的同时,对健康生活素养的认知更为深刻,树立积极的健康生活信念。根据体育融合对青少年健康促进的研究进展,定期更新课程的内容,形成与时俱进的知识体系。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引入家长和学生共同参加,把科学锻炼对预防及治疗慢性疾病的突出作用不断强化体现,并且增加健康生活素养实践环境,增进健康技能,让学生可以把学习到的体医融合健康知识,转变为健康技能用于健康决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摘编)[J].青海教育,2014(12):4-5.

[2]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3]李克强出席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开幕式并致辞[J].中国卫生法制,2017,25(01):51.

[4]李渝萱,李才俊.關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思考[J].教育文化论坛,2017,9(04):101-106.

[5]周靖.中国居民健康不平等的经济社会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6]吴键.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报告[J].中国教师,2011(20):9-13.

[7]麦劲声.青少年肥胖与饮食、体力活动的相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8]许欣.父母—儿童运动参与的知信行关系[D].北京体育大学,2013.

[9]张海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反思[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3(06):72-76.

[10]苏丹,黄希庭.健康信念的研究取向与展望[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0(04):84-90+183.

[11]高申春.自我效能理论评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01):60-63.

[12]王荣,桑标.人——情境整体交互作用理论与发展心理学研究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1):68-72.

[13]杜建军,罗琳.青少年锻炼行为促进模型建构与干预策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03):61-69.

[14]《2020年健康医疗预测报告》发布[J].上海医药,2015,36(07):22.

[15]刘海元,唐吉平.《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起草过程及内容的解读[J].体育学刊,2014,21(02):12-19.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猜你喜欢
健康生活体医融合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体医融合背景下社区医疗与体育健康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体医融合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创新模式与路径选择
基于儿童健康生活需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教学探析
“舌尖上的教育”是如何成为国策的
“舌尖上的教育”是如何成为国策的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