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云
色彩是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丰富的色彩可以使艺术品更具美感,用好色彩可以提升作品的美术表现力。歌德说:“若要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美术课程是学校美育的主要载体,具有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价值,因此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的审美教育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一、 多元感知,欣赏美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慧眼,就能感知美的存在,欣赏到美的魅力。在色彩教学中,笔者拓展学生视域,引导学生多元感知,在大自然和美术作品中欣赏色彩美。比如自然界中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花草、树木等,都给学生真实的色彩感受。笔者秉承“真美合一”的理念,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拥抱自然,观赏美景,让学生获得真实的视觉冲击。又比如在教学“冷色和暖色”时,笔者没有在教室对学生纸上谈兵,而是组织学生开展自然观察,和学生一起到室外观赏自然中的景物,让学生在亲密接触中感知事物的色彩,并引导他们畅谈自己的感受,领略各种色彩的和谐之美。在与自然的零距离接触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感知。
欣赏是获得审美感知的重要途径,而审美趣味和欣赏能力都来自观察与赏析,除了源于自然的景物,更多的来自美术作品。通过对作品的赏析,认识理解作品的内涵,体会领悟色彩之美。如果学生对色彩的概念模糊,那么他们辨识颜色的能力就较弱。为此,教师要借助作品赏析,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辨别能力。在赏析美术作品时,引导学生从整体环境中去观察物体的固有颜色,在对比中感受色彩的变化。还以教学“冷色与暖色”一课为例,笔者在组织学生进行室外观察之后,带领他们回到教室,展示一些艺术作品,在赏析中体会冷暖色调的艺术表现,剖析色彩的运用到底美在哪里?想象并尝试更换一种颜色,感受画面的另一种效果,从而体会到高雅色调所具有打动人心的美感。
二、 多变技巧,表现美
对色彩的认知是一种欣赏能力,而对色彩的运用是一种表现能力。若要增强艺术作品的情感表达力度,就必须正确运用色彩,通过合理搭配色彩,使艺术作品的色彩更和谐。只有掌握了色彩多变的技巧,才能创造完美的美术作品。在色彩教学中,笔者重点帮助学生掌握色彩表现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从而提高他们运用色彩的能力。
色彩既有冷暖,也有情感,不同的色彩表現不一样的情感。暖色调热情奔放,给人温暖的感觉;冷色调安静沉稳,给人以清凉的感觉。美术表现讲究色彩搭配,只有搭配适当,才能表现出正确的情感,因此色彩搭配是表现美的关键。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寓意,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宁静,彩色代表绚烂。若要表达欢快的心情,可以用暖色调;若要表达沉静的感觉,可以用冷色调。若一幅画面中一半用暖色调,一半用冷色调,则让人感觉一下子从夏季到了秋季;若在同一幅作品中用相似颜色,则会给人井然有序、舒适和谐的感觉。例如,在教学“奇怪的梦”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合理表达梦境,笔者向学生介绍冷暖色的不同情感,引导学生运用色彩变化描绘不同的梦境,如用暖色调表达甜蜜的梦,用冷色调表达惊险的梦。只有学会合理搭配,才能赋予色彩恰当的情感。
由于色彩的亮度不同,对比之后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因而利用色彩的明暗变化,会使作品产生层次感、厚重感。比如小块的明亮色调与大块的灰暗色调搭配时,会让明亮的主体在暗色背景中凸显,从而产生神秘的效果;若将小块灰暗色调置于大块明亮色调之中,就会表现出轻盈、舒畅的效果。明暗关系是色彩搭配的基础,只有掌握色彩的明暗关系,才会合理运用色彩。又比如在教学“漂亮的房间”时,笔者首先让学生自由想象,然后自主绘画。有的学生将房间的背景和房内的摆设都涂成深色,导致整个画面模糊一片,缺乏层次感,自然缺少美感。显然,他们没有掌握明暗对比的技巧。在笔者的指导下,他们重新创作,用淡淡的黄色作墙面背景,把窗帘涂成红色,把家具涂成蓝色,把家电涂成橙色,明暗对比恰到好处,使得整个画面的层次清晰,美感顿时凸显。
因此,在美术色彩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搭配色彩,准确运用色彩,从而不断地提升他们对色彩的审美能力。(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十里坊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