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博物馆免费开放以后,如何保证馆内展品和游客的安全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博物馆的安全管理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在安全的条件下全面发挥博物馆的职能和作用。本文将对博物馆安全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博物馆 安全管理 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社会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人们的生活需求已经从物质层面逐渐转向精神文明层面,因此,我国的博物馆和纪念馆在2008年开始免费对外开放。随着政策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博物馆进入免费开放行列,并且为很多学校提供了免费参观和学习的场所,所以,提高公共博物馆安全管理质量是现阶段的首要任务。
一、博物馆安全管理存在的弊端
(一)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目前,导致我国博物馆安全管理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博物馆没有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的构建不只是对博物馆展品负责,还可以保障博物馆的资料以及参观者的安全,因此,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博物馆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当前,一些博物馆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比如在防火方面缺乏完善的消防措施;在防盗方面没有建立安全性足够高的防盗系统,如果突发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话,所使用的安全管理制度不足以保证馆内工作人员以及参观者的人身安全。[1]上述几个方面仅是博物馆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部分表现,实际上在博物馆安全管理过程中还有很多安全隐患和问题尚待解决。
(二)安全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质
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首先必须会使用各类安全设施,并且如果有意外状况发生,安全管理人员应冷静应对,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素质对人群进行疏散,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共博物馆展品的安全以及参观者的安全。[2]但是现阶段博物馆的安全管理人员并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这意味着如果在博物馆开放过程中发生意外状况,馆内工作人员无法保证参观者和展品的安全,这会严重影响到博物馆的经济效益以及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导致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博物馆为了节省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开支,选择缩减安全管理人员的数量、聘请不具备专业素质的员工等不恰当的方法。这不仅会影响博物馆的安全水平,还为博物馆留下巨大的安全隐患。
(三)安全设施不完善
公共博物馆的特点是人群密集、人流量大,因此,在博物馆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设施配备齐全,比如消防栓、灭火器以及烟雾报警器等等。博物馆的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时对安全设施进行检查,确定使用的安全设施都在有效期内,从而避免当意外发生时由于安全设施无效而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发生。博物馆免费开放以后,参观者的数量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博物馆成为人流密集的场所,所以,博物馆必须提高安全管理质量,配备完善的安全管理设施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博物馆的安全管理质量。
(四)缺乏长效管理模式
现阶段博物馆管理模式不完善,比如在人员的控制方面并没有达到长效控制的标准。博物馆安全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保障人身安全,其中不仅包括馆内的工作人员还有博物馆的参观者。[3]安全管理模式的主要作用是强化馆内所有人的安全意识,加大工作人员的巡视力度和强度,从根本上保证在免费开放的过程中不出现不安全行为。博物馆缺乏安全管理模式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不能完全掌握馆内的安全状况,并且无法保证安全整改措施的落实,那么就会产生无法预测的安全隐患,最终对博物馆的安全管理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提高博物馆安全管理质量的策略
(一)构建安全管理制度
博物馆内的展品和资料都十分珍贵,因此,博物馆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保证博物馆展品的安全以及人员的安全。安全管理制度的作用主要有三点:第一,为安全管理人员制定工作标准有并有效约束工作过程中员工的行为,这可以避免由于工作人员行为不规范而导致的不安全因素。第二,安全管理制度可以在群众的参观过程中发挥安全保护的作用,从而为参观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最终为参观者带来最好的参观体验。第三,博物馆内收藏的展品一般都是历史悠久的文物,因此,安全管理制度的另一个作用是维护馆藏文物的安全。[4]在博物馆构建安全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尽量排查有可能会对参观者的人身安全和展品安全造成影响甚至引发安全事故的隐患。预测可能会发生的事故和意外状况,从而实现事前预防、事中保护、事后处理的三个目标。这要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安全管理制度开展相关的工作,比如在进行设备维护工作时应按照制度中的规定对安全设施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更换,将灭火器等消防设施按区域划分直接负责人,这样可以使安全管理工作的职业分工更加明确。另外,博物馆还应设立处罚制度,如果在工作人员的工作过程中有未完成工作的情况应及时给予一定的惩罚,这样可以保障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促使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小在参观过程中发生威胁文物安全以及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二)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博物馆存在部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薄弱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博物馆应合理进行资金分配,为聘请管理人员方面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在安全管理人员的面试环节,博物馆应对应聘的人员进行专业素质考核,员工入职后博物馆应提供有关安全知识的专业培训,比如博物馆内安全设施的摆放情况、每一种安全设施的使用方法等等。在专业培训中最重要的一项是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摆放位置,安全管理人员应及时检查灭火器的有效期并定时更换新的灭火器,还应熟悉馆内各个报警器和报警按钮的位置。另外,安全管理人员还应熟悉馆内消防通道图纸,并在图纸上标注安全通道标识和消防设施的位置。在博物馆的开放过程中如果发生意外,工作人员可以凭借对消防通道和设施摆放位置的熟悉及时疏散人群,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參观者的安全。[5]另外,博物馆必须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促使安全人员自觉树立较强的安全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规避在博物馆免费开放期间的风险,最大限度地保证文物安全和人身安全,避免由于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三)完善安全管理设施
安全管理设施其实是一个广义的定义,其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比如灭火器、安全出口指示牌、消防栓、应急照明灯、烟雾探测报警器以及火警手动报警器等等。上述物品的作用有的是直接保障在火灾中人们的安全,有的是为人们的逃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因此,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注重安全设施的检查工作,并且定时维护和更换安全管理设施,比如定期检查安全出口指示牌是否常亮以及能否在紧急状况下为人们提供明确的逃生路线;应急照明灯在停电后的照明亮度和照明时长是否达到合格标准;消防栓使用的供水系统是否完好;安全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无阻等等。博物馆必须保障在安全设施方面的资金投入足够,所有安全设施的配备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选择,安全管理设施的安装工作完成以后,博物馆应安排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安全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工作。在安装过程中如果发现购买的安全设施存在质量问题,工作人员必须用最短的时间对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针对没有及时检查并维修安全设施的行为的处罚措施应在安全管理制度中得到体现,对于轻视检查工作或检查不认真的工作人员应及时给予严重处罚,促使其充分意识到安全设备检修工作的重要性。完善的安全管理设施是保障博物馆财产安全以及人员人身安全的首要条件,因此,博物馆必须对安全管理设施的完善工作保持高度重视。
(四)建立一体化动态长效安全管理模式
博物馆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人本管理,而一体化动态长效安全管理模式则是决定最终安全管理效果的关键。现阶段实行一体化动态长效安全管理模式是全方位保障博物馆的文化效益、经济效益以及国家利益的有效途径,并且还可以保证馆内员工、参观者以及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一体化动态长效安全管理模式的作用是协调博物馆的经济、环境、技术、社会等多个因素,由此可见,建立博物馆长效安全管理模式必须全员参与,在建立过程中应全方位地对建立过程进行控制,从而充分发挥一体化动态长效安全管理模式的作用和优势。一体化动态长效安全管理模式的构成是安全责任制、风险控制、事故防范,其中主要涉及制定安全标准、开展安全培训、实施安全检查、完善安全设施、拓宽安全服务、制订防火防爆措施、制訂防盗防破坏措施以及事故防范措施等多项内容。实行一体化动态长效安全管理模式是现阶段博物馆解决行业安全问题以及促进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结语
提高博物馆安全管理质量是现阶段维护社会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有效措施,可以从构建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完善安全管理设施以及建立一体化动态长效安全管理模式四个方面入手开展相关工作。要全方位提高博物馆的安全管理质量,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是现阶段保障博物馆展品安全以及人身安全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李晨.论“《博物馆条例》时代”博物馆法规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中国博物馆,2016,01:1-12.
[2]薛伊彤.基于对文物博物馆管理体制创新的思考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04:112-113.
[3]肖仁杰.文物博物馆管理中的问题及措施研究[J].大众文艺,2019,10:54-55.
[4]陆文静.现代博物馆管理模式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07:192-193.
[5]赵润忠.对文物博物馆管理体制的新探索[J].科技与创新,2017,18:87-88.
(作者简介:陈京浩,男,大专,南京市博物总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安全)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