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比伦神话与苏美尔神话、亚述神话等共同构筑了古巴比伦神话的驳杂神话谱系,其中主神马尔都克的地位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祖神的选择、行为代表大众利益以及确立统一体系三个关键因素逐步由普通神上升至主神的。这一过程不仅表现在神话故事里,对于世界的创造,还隐含了对当时社会生活与世俗政权的反映。
关键词:巴比伦神话 马尔都克 选择 大众利益 统一
纵观古巴比伦文学,毫无疑问,创世神话和英雄史诗是最主要的两类作品。神话作为早期文学的典型代表,一方面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借助神话形式隐晦地反映世俗社会的特征。与地上的中央集权政治进程相对应,天上的神明世界也发生着明显的权力集中现象。其中,巴比伦主神马尔都克,被认为是恩奇的长子,其名字是“暴风雨之子”的意思,西元前2000年巴比伦人崛起后,马尔都克一跃成为众神之首,被巴比伦人尊为众神之主、万王之王。探究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巴比伦人改造苏美尔神话并开创自己的巴比伦神话之时。马尔都克通过个人的实力逐步上升为天神世界的绝对君主,正像巴比伦国王是地上世界的绝对统治者一样。巴比伦神话中的重要作品如《埃努玛·艾利什》突出表现了马尔都克确立主神权威的过程。本文通过分析现存的诸多版本的巴比伦神话文本,认为“选择”“大众利益”“统一”三个方面是马尔都克主神地位确立的重要因素。
一、成为主神的基础:来自祖神的选择
巴比伦神话文本的现存版本尽管错综复杂,但是对创世神话部分的叙述几乎大同小异。可以大致归纳为:创世之前,世界一片汪洋,洋流当中分为甜水和咸水两股,甜水是男神阿普苏,咸水则是女神提亚马特。根据古巴比伦王国所处的两河流域的特征可以看出,甜水与咸水两条河流象征着两河流域的最初雏形,是巴比伦文化的根源所在。不知过了多久,它们又交汇形成了男神安沙尔和女神基沙尔,二者分别代表“上面世界”和“下面世界”。二者又结合孕育了天神安努与地神、水神埃阿,以及诸多神灵。
随着神灵越来越多,矛盾也不断产生,进而产生了以天神安努为首,以及以阿普苏和提亚马特为首的两大阵营,两大阵营产生冲突,最终以马尔都克战胜提亚马特、开创天庭新秩序告终,马尔都克得到了众神的拥戴,新的秩序开始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神话的细节可以发现,马尔都克在逐步确立主神地位,并非单纯地通过天赋异禀,也并非是简单的后代推翻前代,恰恰是两者的有机结合。马尔都克降伏提亚马特的过程,体现着自己的实力与众神的帮助,更不能忽视的是,是他的对手在冥冥之中选择了他,是他的对手成就了他。他在确立主神地位的同时,同样是一个被选择而非个人主动上升的过程。
(一)第一代祖神:生于“阿普苏”,立于“提亚马特”
《埃努玛·艾利什》的第一块泥板(一种刻在泥板上的文字记录)就告诉我们,身为源头的阿普苏与提亚马特和后来新诞生的安努与埃阿为代表的新一代天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即便新神统统诞生于老神,可他们似乎并不敬重它们的祖先。为便于理解,我们姑且采用现代政治范畴的术语,将老一辈天神视为“保守派”,将新一代天神视为“激进派”。两派之间第一次激烈的冲突表现在埃阿击杀了阿普苏,将自己的住所命名为“阿普苏”并视为“圣所”,以表彰自己的战功。随后神话中提道,“马尔都克在‘阿普苏降生了。”
身为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之子,马尔都克在诞生之际就与老祖宗阿普苏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点不难理解,没有阿普苏何来安努与埃阿,进而更不可能有马尔都克的诞生了。所以,一方面我们可以理解为马尔都克身上天生就带有阿普苏的因素:阿普苏不甘心后辈的喧闹,决心制止他们。这与马尔都克在被委以重任后决心战胜提亚马特十分相似。另一方面,馬尔都克诞生自建在阿普苏尸体上的圣所,似乎也预示了他同样能够战胜与阿普苏同为源头的提亚马特。因此,马尔都克被选择,早在阿普苏身上便得以体现了。
与阿普苏类似,提亚马特身上也体现着始祖该有的地位。《埃努玛·艾利什》中提到提亚马特,并没有使用传统意义上的贬义词汇,反而多处提到她“万物之母”的地位,马尔都克在战后重新分配世界,也是以提亚马特的尸体为基础,她的唾液化为水雾,在她的头上建了山,挖掘泉眼使得水流成河。“她的两肋成为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源头。”又在她的乳房处建起了特别壮丽的山,为涌出充沛的清水,开掘巨大的山泉。这似乎给人一种大地母亲用她的乳汁哺育万事万物的感觉。没有提亚马特这样的“物质基础”,马尔都克可能就无从创立世界。由此可见,没有祖神提供的一切,马尔都克也不太可能成为史诗中描写的这样的大神。
(二)第二代祖神:安沙尔的召唤
提到“选择”,直接指向的就是天神安努的顾问安沙尔,他是作为祖神的身份出现的,安努等神灵都是他的孩子,正是他选择了与自己最像的长子安努成了众神之主。从此天神安努开始指挥大小神灵。安努与埃阿开始共同维护世界的秩序。安沙尔不但选择了安努,更是选择了马尔都克。马尔都克是地神埃阿之子,在他登场之前,他的父亲已经斩杀了阿普苏,此时提亚马特已经被激怒,率领部众决定复仇,天神安努任命埃阿为主帅,但是被打败。此时需要一位新英雄来拯救诸神,于是马尔都克被选中。神话中明确交代了是安沙尔把马尔都克推荐给了安努,因为他是天神安努的顾问,他在危难之时向安努提议,认为“埃阿的儿子马尔都克长得虎背熊腰,力大无穷,并且智谋超群”,并确信他一定能打败提亚马特。
如同传统意义上的救世英雄一样,马尔都克的确具备成为英雄的素质。马尔都克有四双眼睛,四对耳朵,耳聪目明,与众不同。埃阿认为自己的儿子“一定会戴上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力量的生命牌,成为众神之王”,于是悉心培养马尔都克,使马尔都克超凡脱俗,智勇双全。可见,马尔都克无论是自身的实力还是建功立业的机会,都不能排除众神选择的结果,似乎他的诞生注定就是为了拯救世界一样,并且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平民英雄,通过自己的刻苦奋斗从凡人变为神,进而升为主神,而是他自出生就是天神体系自身的一员,出身十分高贵,足以见得众神的选择,主要是顾问安沙尔以及自己父亲埃阿的选择,是他地位得以确立的基础。
(三)现实生活帝王的诉求
从马尔都克被选择去战斗,到确立天界统一的秩序,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对未知自然的想象,很大程度上也有后代帝王不断代入的政治隐喻。巴比伦神话大致产生于公元前2000年前后,此时的巴比伦正处于空前的统一状态。现实的帝王通过不断抬高与赞美马尔都克,一则是庆祝巴比伦的统一,二则是借马尔都克之名确立自己政治地位的合法性。正如《埃努玛·艾利什》中提及的那样,马尔都克诞生之前,世界一片混乱,而马尔都克带领后代天神反抗提亚马特,正是对应了现实生活中新王朝推翻旧王朝建立自己全新的政权,敦厚的巴比伦人在庆祝新年时,在仪式上也凸显了马尔都克的地位,“巴比伦人便扛着他的画像,穿街走巷地举行游行,庆祝胜利。以这样一种具有巫术意味的方法,人们渴望那些左右人类命运的神祇,给他们带来一个地腴物丰、吉星高照的新年。”而到了新年的第五天,国王会出现在祭祀大典中,用于殿利先生的话来说,“国王的职责在于代替神来到人间而已。”此时的国王通过扮演神的奴仆、传达神的旨意等一系列操作使自己与马尔都克产生联系,并借此向世人传达自己地位的合法性。
古代帝王借助“王权神授”的思想体系,将自己对国家的治理与神的旨意联系在一起。正如于殿利先生提到的这一过程的三个阶段:“首先,宣布自己是神在人间的代表,是神的大祭司;其次,自己死后被封为神;最后,也是把王权神授理论贯彻到极致的表现,就是国王在活着的时候就直接被封为神,或自称为神。无论国王是在死后被封为神,还是生前自称为神,都体现了王权的强大,达到了与神比肩,甚至‘神即我,我即神的高度。”由此可见,马尔都克神在这个层面上,也是被世俗政权所“选择”的。
四、结语
神话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体现的是特定时期的人民利益诉求,神话的创造者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合理融入神话创作中,体现了世俗社会的利益诉求。马尔都克这样一个众神之主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早期统治者的化身,他们自称来自天神的选择,代表了大众利益,并不断塑造自己的统一政权统治,他在确立地位的同时伴随着神话文本以及世俗社会当中对他的选择。巴比伦神话当中关于马尔都克的故事,为我们描摹了早期社会一神崇拜的逐渐成型,同时便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原始社会逐渐走向秩序的社会形态变化历程。
参考文献:
[1]赵乐甡,译.吉尔伽美什[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2]国洪更.巴比伦神话故事[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3]晓红.巴比伦神话故事[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
[4]国洪更.古代两河流域的创世神话与历史[J].世界历史,2006(04):79-88.
[5]李海峰,宋娇.古代两河流域创世神话研究综述[J].外国问题研究,2018(04):69-76+118.
[6]宋娇,李海峰.古巴比伦人与犹太人创世神话论析[J].宗教学研究,2018(03):238-244.
[7]李海峰,宋娇.从《埃奴玛·埃里什》看古代两河流域神灵的屬性特征[J].外国问题研究,2017(04):47-52+119.
[8]杰弗瑞·斯丹克,丁蒙.神话与历史的对应——美索不达米亚神话意象在大卫王权崛起中的回响[J].社会科学战线,2008(06):165-171.
[9]于殿利.巴比伦与亚述文明[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0]于殿利.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宗教的人本主义因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81-87.
[11]孙承熙.巴比伦泥板书、《旧约·创世记》和《古兰经》中创世神话之比较——兼论闪族宗教观的演变[J].国外文学,1993(02):83-9.
(作者简介:赵健男,男,硕士研究生在读,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东方文学)
(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