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涉密人员管理体系构建探析

2020-12-09 05:24杨晋
商情 2020年44期
关键词:管理体系探析构建

杨晋

【摘要】报告从科研院所涉密人员管理工作入手,从涉密人员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两个方面展开分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从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加强顶层谋划、强化改革创新四个方面为切入点,着重讲解涉密人员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及体系构建工作的可行性分析,最后对涉密人员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涉密人员  管理体系  构建  探析

前言:习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作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为新时代保密工作指明了方向。面对新时代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遇到的新挑战,科研院所承担的任务日益繁重,高素质、高水平的涉密人员队伍则是保障科研生产任务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中央保密委、国家保密局、国防科工局等保密管理机构的近年来发布的工作要点和涉密人员管理的有关通知,也明确的指出了现有涉密人员管理出现的问题,对涉密人员的管理要求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构建完整的涉密人员管理体系,将对科研生产任务的顺利推进起到极大的保障作用。

一、涉密人员情况简介

(一)人员构成

我国的科研院所多为事业单位,从业人员身份复杂,除事业编职工外还有劳动合同制职工、劳务派遣职工以及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访问学者、客座研究员、学习实习人员、挂职返聘借调人员、外协外包人员、工勤服务人员等。

(二)岗位构成

从岗位性质上来区分,目前科研院所的涉密人员主要分布在科研、工程等岗位,少量分布在经营、管理、公益服务等岗位。

二、涉密人员管理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一)涉密岗位密级界定不准确

在以往的工作中,涉密岗位通常是以岗位性质来区分,将涉密岗位分为科研、工程、行政等类别,分别按照核心、重要、一般确定密级,但是密级确定依据不清晰,实质上是“以人定岗”没有做到“以项定岗”,存在“高密低定、低密高定”的问题。例如某些单位承担涉密项目的人员为重要涉密人员,而有关领导却是一般涉密人员;一个涉密项目有多个参与人员,却仅有一人定密等情况。充分反映出某些单位领导的保密意识淡薄,保密责任缺失。

随着近几年来保密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根据“以项定岗、以岗定人”的原则,涉密岗位界定工作已从按岗位性质区分转变为按岗位内容区分。涉密岗位界定工作紧密结合定密工作,围绕定密细目,使得岗位定密依据更加规范清晰,岗位密级界定更加准确。

(二)涉密人员岗前培训审查流于形式

部分单位在工作中还存在未经审批先进入涉密岗位,后补办手续的情况。某些单位为保障工作进度,要求人员即刻到岗,尤其是在重大项目中情况尤为突出,导致涉密人员岗前培训不够,保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保密技能掌握不全。反映出部分单位在岗前审核上流于形式,未尽到有效监督审查责任。

(三)涉密人员岗位变动未及时履行审查手续

根据军工保密资格认证标准,涉密人员岗位或涉密等级调整的,或者个人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复审。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涉密人员岗位变动时未及时履行岗位变更手续,甚至不办理手续的情况,会产生未清退涉密载体或载体交接手续不全等问题,导致单位内部的保密管理工作出现漏洞。

(四)涉密人员缺乏专项性保密培训

在当前新的国际形势下,科研院所承担着较多的重大项目,这些项目任务重、时间紧,对承担相应任务的涉密人员的要求也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事重大专项的涉密人员应进行针对专项的保密教育培训,而实际情况是部分涉密人员认为有关保密要求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不如抓紧时间干业务工作,其他事情可以先放一放,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认为泄密、窃密案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边,对承担的保密项目造成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五)涉密人员的监督考核机制尚待完善

对涉密人员的监督考核是确保涉密人员正常履职的重要抓手。在实际工作中,涉密人员普遍存在未及时按月自查问题,单位也普遍存在未按规定如实考核等问题,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留痕”。同时还存在涉密人员年度考核机制未融入到业务工作中去,考核方式不严谨的问题。

(六)涉密人员档案形式各异

随着国家对涉密人员管理工作的重视,近年来国家出台并实施了许多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其中第三轮保密资格审查认证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完善涉密人员档案。在历次的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工作中,涉密人员档案从最开始的只有审批表一类材料到现在的人员基本信息、承诺书、岗位变动及类别调整、教育培训、保密考核、出国(境)备案、离岗离职、奖惩共八类材料,每一轮保密资格审查认证都有一种档案形式,历史延续性较差。

(七)涉密人员保密补贴标准偏低

作为涉密人员要尽到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承担保守秘密的责任,在工作中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遵守相关的保密规章制度、掌握相应的保密技能,但是涉密人员的保密补贴标准受工资总额影响,起不到应有的激励和保障作用,致使涉密人员人心不稳,不愿定密承担责任,造成涉密人员的责权利不统一问题。

三、问题分析

上述问题,表面看上去侧重点各不相同,互不相干,但又存在着隐形的必然联系。通过全面分析可以看出,科研院所的涉密人员管理工作总体上比较滞后,缺乏大局观,仅偏重于某一项管理职能单独研究,没有基于顶层设计以整合各部门管理职能联动的通盘考虑,缺乏前瞻性和指导性。

(一)从涉密人员科学化管理方面分析

首先,由于缺乏涉密人员管理甚至保密管理的顶层设计,导致涉密人员使命感、责任感、危机感缺失;其次,管理工作经验主义倾向严重,制定规章制度只注重于易操作、见效快的特性,缺乏围绕院整体战略开展工作的意识,导致涉密人员管理与院重点工作脱节,难以协同;最后,对涉密人员的重视不够,没有考虑到涉密人员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与普通工作人员混同管理,导致涉密人员管理不到位。

(二)从涉密人员个人因素方面分析

一是,存在“怕麻烦”思想,普通工作中“优化流程、删繁就简”是一种科学化的工作原则。但是在保密工作中,如果怕麻烦图省事,按规定三步走的事情非要两步走完,是典型的违规行为。

二是,存在“等靠”思想,部分涉密人员对保密工作等待观望、等闲视之,认识上不到位,该按时完成的工作未尽快落实,甚至认为保密工作靠保密管理人员作就够了。

三是,存在“应付”思想,部分涉密人员在工作中应付了事、粗心大意,做事不认真细致,在工作中的某些关键环节缺乏认真和严谨,求快不求稳、求全不求细。

四是,存在“懒惰”思想,部分涉密人员尤其是保密管理工作人员对保密工作懒得动脑筋,不愿深入研究学习,思想不上进,对工作墨守成规、不求创新;对保密新要求、新知识懒得动嘴求教;对他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懒得指出,不愿多事。

四、涉密人员管理体系构建

(一)提高政治站位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新要求,作为涉密人员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保密工作的基本方针,将保密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对待,将保密工作提升到保国家安全、政治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肩负起保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大政治责任。涉密人员在工作中要坚持“党管保密、依法管理、综合防范、创新驱动”的基本原则,意识到保守国家秘密就是“保国家安全、保家庭幸福、保个人前途”,不忘保密工作的“初心”,牢记保密工作的“使命”。

(二)强化责任意识

保密工作的关键在于勇于担当,勇于担当的关键在于落实责任,建立健全的保密工作責任体系才能保障保密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各级党组织应坚持“党管保密”的原则,充分发挥好党的政治优势,依据“业务谁主管、保密谁负责”的原则,监督各级党政干部履行好“一岗双责”,将保密工作履职情况纳入领导干部个人述职,在民主生活会中交流汇报;二是,将保密工作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巡察工作,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贯彻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情况进行巡察,将巡察工作作为推进保密工作的保障,体现出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三是,将涉密人员考核工作融入到领导干部考核和职工年度考核工作中去,将保密工作履职情况与薪酬改革方案中的绩效考核体系挂钩,与个人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前途紧密结合。

(三)加强顶层谋划

面对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境外敌对势力异常活跃,保密工作日趋严峻的新形势,科研院所应通过紧跟最新保密管理理念、运用最新保密手段、改进保密工作机构职责等方式构建保密管理体系。一是,通过外出学习、对标交流的方式,加强保密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二是,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合理简化工作流程,减轻涉密人员负担,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方法提前预判保密工作风险点;三是,贯彻第三轮军工保密资格认证标准,按照业务谁主管,保密谁负责的要求,将保密工作融入到业务工作去,将保密要求纳入业务工作领域的相关规章制度里去,将业务工作与保密工作拧成一条绳,涉密人员在业务工作中自觉遵守保密要求,解决 “两张皮”的问题。

(四)强化改革创新

十九大报告中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提出用新理念新举措引领保密工作新发展。一是,强化定密管理工作,以密点标注试点工作为抓手,明确一级定密细目,系统梳理二级密点细目,让涉密人员清晰的掌握自己业务工作中应保守的密点;二是,创新学习方式,开展全方位保密意识和知识教育培训,将保密教育培训与业务培训、理想信念教育、爱国教育、警示教育等相融合,提升涉密人员的保密意识和知识,培养良好的保密习惯;三是,创新管理方式,对涉密人员全周期档案化管理,参照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建立涉密人员档案,对涉密人员的岗前教育培训、上岗审查、在岗教育培训、年度复审考核、资质备案、出国(境)记录、载体交接、脱密期管理记录等材料统一归档造册,确保涉密人员安全可控;四是,强化保密管理队伍,引入专业化的保密管理人才,健全培养机制,优化队伍结构,打造一支忠诚可靠、业务精湛的保密管理人员队伍;五是,建立涉密人员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跟踪涉密人员状态,制定标准化管理流程,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五、可行性分析

(一)加强涉密人员岗前教育培训

目前,涉密人员岗前教育培训无硬性要求,方式多样,有的通过一对一的师徒相授的方式,有的通过观看保密教育记录片的方式,有的通过集体授课的方式,有的通过自学的方式等,甚至有的单位只走形式未开展培训;培训内容五花八门,学习保密知识应知应会、学习保密信息技术、学习保密考试试题,学习保密法、学习保密规章制度等,培训学时从两学时到十几学时不等,培训质量参差不齐。

建立统一的岗位教育培训制度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明确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学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报告中的“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培训内容,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升岗前保密教育培训的政治高度。

(二)确保保密责任落到实处

各级党组织发挥好“战斗堡垒”的作用,保密工作列入党组织工作计划,将“党管保密”落到实处,有关部门出台具体的指导意见。

(三)通盘考虑,顶层设计

面对新形势,以新理念、新技术,构建保密管理新体系。自从保密管理部门将涉密人员管理、定密管理、载体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业务移交至业务管理部门后,保密管理部门对于保密工作的管理思路已与现阶段的具体保密业务管理工作有所脱节,在具体的业务领域发挥的指导、监督能力有限。

(四)优化创新管理工作

面对新形势下的严峻挑战,必须创新管理模式保障保密工作顺利开展。针对我院涉密人员岗位密级界定不准问题,往上追溯原因在于定密不准。保密工作开展不畅,原因在于涉密人员管理不科学。

六、展望

通过科学化分析研究,运用前瞻性、战略性、指导性的新理念新举措引领涉密人员管理工作新发展。尤其是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方法构建涉密人员管理体系可以为科研院所实现涉密人员动态化、全程化、精细化管理提供强力支撑,同时有效降低失泄密风险。

参考文献:

[1]余剑锋.以新时代新思想为引领开创核科技领域保密工作新局面[J].保密工作,2018(12).

[2]徐东华.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看涉密人员管理创新[J].保密工作,2018(5).

[3]王鲜红.军工科研单位涉密人员管理研究[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4(3).

[4]吴同斌.涉密资质单位保密工作人员“十戒”[J].保密工作,2018(6).

猜你喜欢
管理体系探析构建
探析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新建城区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措施
地铁资产管理体系运行评估研究
基于ERP系统构建协同化的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体系
“珠江”荣获《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一道选择压轴题的多种解法的探析
探析一道新编填空题的多种解法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