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道教美学思想与现代艺术设计

2020-12-09 05:30耿慧琳
西部论丛 2020年13期
关键词:现代艺术设计美学

摘 要:在现代设计领域,道教美学思想作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一部分,因其独特的人性关怀和自然旨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传统道教美学思想所提倡的“自然”、“简约”更能满足当下人们对回归自然的渴望,对宁静的内心与充实精神世界的需求,以此来缓解当今世界物质至上、功利至上和科技理性过分膨胀给人们带来的压力和紧张感。下文将从对中国传统道教美学思想的发展过程入手,通过梳理中国传统道教各时期的主要美学思想,继而从中探寻中国传统道教美学思想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传统道教;美学;现代艺术设计

一、道教美学思想的发展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发源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民族宗教,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作为中国本土宗教与其他宗教相比具保留了更多的中国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道教美学思想是道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宗教文化的形态影响着中国人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趣味,并一直贯穿于整个中国美学思想史当中。许多优秀的文学、艺术家都深受道教美学思想的影响,并创作出了杰出的作品,如杜光庭的文学作品《墉城集仙录》、《神仙感遇传》 、吴道子的画作《十指钟馗图》和《先师孔圣尊像》、黄庭坚的诗《杂诗七首》等,其中都不同程度的表现了道教美学理念和审美趣味。

下文将通过对中国传统道教美学思想发展过程的梳理,提煉出不同时期道教美学的中心思想与审美理念,再结合现代艺术设计的需求,给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以启示。

四川大学盘潘显一教授在对中国传统道教美学思想进行研究时,将道教美学思想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道教前美学思想、道教美学思想发展阶段、道教美学思想融合阶段、道教美学思想分化与整合阶段、道教美学思想世俗化阶段。那么,本文也将按照这五个阶段对道教美学思想的发展进行梳理与归纳。

(一)道教前美学思想

道教前美学思想,是广泛吸取了上古神话美学思想之精华,再通过加工改造成了一个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道教前美学思想是道教美学思想的前奏和序幕,在这一过程中美学思想经历了宗教化的转化过程,从道家美学思想衍变到道教美学思想,先秦道家到葛洪神仙道教。

道教前美学思想阶段的时间跨度是从汉末至隋唐之前,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道教前美学思想史。道教美学思想在这一时期产生和发展,以上古神话美学思想、《周易》朴索辨证美学思想,先秦诸子百家之美学思想(特别是道家老、庄的美学思想)为思想依据和文化根源,形成了先秦道家的哲学理论和美学思想。形成了反“感性”的审美观、反具象的“道美”说、反“浮华”的文艺论。第二个时期是早期道教美学思想史,在这一时期道家逐渐衍化成道教,美学思想也从先秦道家衍变成葛洪神仙道教,进行了宗教化的转化过程。晋代道教学者葛洪是这一时期美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神仙美学将“ 仙” 所达到的境界作为人生美学理想, 主张的美学品格是“ 真” 和“ 朴”, 认为隐士于山林中会有助于修养美学品格,这就将山水之自然美与“道”美统一起来。

(二)道教美学思想发展阶段

道教美学思想在隋、 唐、 五代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由于隋及初唐的民族融合道教美学对各家美学思想兼收并蓄,显示出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因而此时的道教美学思想在与异质文化的碰撞下展现出丰富多样,大家纷呈的盛状。

在这一时期的道教美学思想除了由于民族融合而展现的包容性、开放性特点外,也逐渐走向上层化。道教在隋、唐得到了统治者的承认,道教的地位得到提升,甚至一度成为成为唐王朝的国教。道教美学思想和审美趣味也成了当时美学思想的主流,如唐代服饰的审美观就受到道教美学思想的影响,宽袍广袖即是唐人崇尚仙人的飘逸美的结果。

这一阶段的道教美学思想受到重玄学影响,表现为虚静无欲的审美心境,崇尚无味的恬淡美学趣昧,以及生为美,以寿为美的审美追求。这时的绘画、诗歌、书法、雕塑等作品都反映出道教的审美理想和精神追求。杜光庭作为隋、 唐、 五代道教的集大成者,他的的美学思想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杜光庭擅长诗文写作和书法,在他的作品中完整展现了当时道教美学思想的特点和追求。

(三)道教美学思想融合阶段

赵宋王朝的建立与巩固,道教进入了又一个兴盛时期。此时道教与儒、佛相融合,道教美学思想也与儒家修养、佛教禅理相融合。这一时期道教美学思想的精髓是对“自然”的崇尚,主张与山林为伴、投入自然的怀抱中即是美的。当期许多著名文人如苏轼、黄庭坚、王安石、周敦颐、 蔡京、苏辙、宋徽宗等的道家风格都十分鲜明,在许多艺术作品中都表达着对摆脱物欲、逍遥于自然的向往,体现了道教尊崇的“大美”思想即“道法自然”、天地自然。除此之外,北宋时期对“平淡”的艺术风格十分推崇。周敦颐在《通书》中说:“乐声淡而不伤,和而不淫。入其耳,感其心,莫不淡且和焉。淡则欲心平。和则躁心释。优柔平中,德之盛也。”更有苏轼在《与侄书》中说到:“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 在这里道教美学思想所推崇的“平淡”只是表现平淡,但实则内涵丰富,与老子的“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同境界,是人为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四)道教美学思想分化与整合阶段

南宋金元时期的道教美学思想逐渐进入了一个分化、整合的阶段。一方面,道教受到当时的主流思想——理学的影响,道教美学思想带有了理学倾向,认为“ 至善” 即“ 至美”,推崇“美善同一”的道教美学思想。另一方面,民间道教兴起并融合、吸收了禅宗“ 顿悟心性” 的精神说和提倡禁欲主义的物质观,使民间道教美学思想带有了更多的禅宗美学思想的意味。这时的道教美学思想在分化和整合中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并在当时的文学和绘画中得到体现。

画坛领袖赵孟頫是当时道教美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他虽然身在朝廷,但内在精神始终不离“清静”二字,其画风简约、清远,蕴含着道教的美学思想。并带领后人形成了清、静、简、淡、雅、拙、空、远的文人画风格。

(五)道教美学思想世俗化阶段

明清时期,由于帝王对宗教信仰的实用主义需求和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道教美学思想逐渐趋向世俗化。这时的道教内部开始渐趋腐化,教徒倾向权贵以求自身利益。而后许多高道为了拨正这一腐败现象,推崇以伦理标准为道教的审美判断标准,以此来引导教徒返本归元。此外,由于此时的平民阶层也具有非常可观的经济实力,道教思想开始通过世俗的文学的方式来进行宣传,如《封神演义》、《 西游记》、《韩仙子全传》、《聊斋志异》等章回体小说均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纵观中国道教美学思想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道教美学思想主要体现为中对“自然美”的向往、对“平淡”的推崇,以及对“至善”的追求。时至今日,道教美学思想作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史和审美文化的一部分依然影响着现代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趣味。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美学的应用促进设计的发展。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可以启发中国现代艺术设计走出一条独特的自我道路。道教美学作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一部分,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现代艺术设计发展以启发。

二、中国传统道教美学思想与现代艺术设计

(一)现代艺术设计中道教美学思想的体现

道教美学思中对自然的崇尚、对“真我”的追求,在今天这个无限度地追求财富、成就、功名、利欲的时代正好满足了人们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寻求“避世”一隅的需求。在许多产品设计、包装设计中,逐渐使用原始的、天然去雕琢的造型和材料替代了工业气息浓厚的、造型做作的产品。使设计能从视觉和情感上刺激人们的感官,从而建立人与自然的联系,并让人们从中寻得宽慰。

除此之外,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极简主义受到大家的追捧。极简主义提倡在设计上做减法,去伪存真,带有“有无相生”的道家平淡、简约美学思想。简洁的未必是简单的,只是在设计上留有更多的“空间”,以友好而开放的态度去启发人们的思维,引起最大程度的共鸣。如日本的极简设计作品,在色彩上表现为白,在造型上形状简单,在神韵上表现为自然、微妙不显。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道教文化,或深或浅的对人们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观念产生了影响。提炼道教美学思想运用于指导现代艺术设计实践,基于传统而创新,能够让现代艺术设计扎根于本民族肥沃的土壤之中,再次开出“花”来。

(二)道教美学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发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应用道教美学独特的人性关怀和自然旨趣于现代艺术设计,让人们在静观中悟道,在自然中寻得宽慰,是弥补机器和物质缺乏人情味的良方。中国传统道家美学思想中对“自然的追求,指的是自然而然,反对过分的人为雕琢,从而保持一种虚静安详的心理状态,在其中寻找到真我。现代艺术设计应该在中国传统道教美学思想中吸取“自然”的法则,通过作品表现质朴、天然的趣味,让受众产生一种亲近感和精神上的回归感。使受众在接触和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能在其中探寻一些自我的感悟和情感归途。

自然并不是复古,简洁不等于简单。中国传统道教美学中的“简”是有深厚意蕴和微妙细节的简约,而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减,这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有指导意义。现代建筑大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提出“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其中‘少不是空缺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丰富。体现了设计要形式简单,高度功能化、理性化的主张,这种极少主义与道家美学追求有相似之处。道教美学中的简约还与老子的“虚实”、“有无”理念相关,要使画面简,就要注意留“虚”、留“无”。“虚则无欲,无欲方能观妙”,在设计中留“虚”才能让受众在审美过程中心无旁骛、聚精会神地体味作品中的含蕴。留“无”则是以“空”去接纳,在设计中留“无”,给受众走进作品的空间,接纳、包容观者的不同感受和理解。受众不需要与设计所传达的信息对峙,而是更好的融合,使作品与受众产生更加长久的互动。在有效传达信息的同时更多地对受众表达关怀是设计应该考虑到的,向人心进一步,在形式上让一步。

中国传统道教美学的特征和审美趣味给现代艺术设计以启发,如对“自然”的崇尚,表达着对摆脱物欲、回归自然的向往。以及道教对“简”的推崇,以体味虚空,都可以作为现代艺术创造的参照和灵感来源。现代艺术设计应该尝试将中国传统道教美学思想与实践相结合,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将“古”“今”碰撞出绚烂的火花。

参考文献

[1] 潘显一, 殷明, PanXianyi, et al. 论道教美学思想的发展与嬗变[J]. 江西社会科学, 2010(4):50-59.

[2] 潘显一, 李裴, 张崇富,等. 道教美学笔谈录[J]. 世界宗教研究, 2003(2):127-140.

[3] 傅夢萍. 设计悟道——浅议道家思想与现代艺术设计[J]. 包装工程, 2004, 25(2):179-180.

[4] 郭道荣. 论中国道家美学思想与现代艺术设计[J]. 美术大观, 2007(4).

[5] 李远国. 至美无象--论道家的美学思想[J]. 中华文化论坛, 2004(4):128-131.

作者简介:耿慧琳(1994-),女,汉族,江西赣州人,美术学硕士,赣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猜你喜欢
现代艺术设计美学
印花派对
相悖美学
纯白美学
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色彩的结合
现代艺术设计中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和色彩元素之研究
传统绘画对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作用研究
现代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探索
艺术设计对于民间绘画色彩的借鉴
麦西西摩登童装美学
春食色彩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