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晔 史小娟
【摘要】本文阐明了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内涵以及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的意义,并通过文献和调查研究发现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面临的问题及困难,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的方法,为加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高校党建
一、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内涵
基层党支部是党组织的重要构成部分,基层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囊括支部内一切大小事务,主要是指由支部委员会或党小组组织召开的,以上党课、学习党内文件、汇报思想、总结报告、民主生活会、党员发展、党费缴纳、宣传工作等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形式,同时还包括健全体制机制,遵守支部纪律,履行党员义务,密切联系群众,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当前正值推进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全面发展的攻坚时期,而“双一流”建设又具有高起点、高标准的特点,这就要求高校党建具有更高的政治站位、更高的建设标准、更强的治理能力。高校基层党支部是高校党建的重要支撑力量,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是高校党建取得成效的重要体现,因此,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是践行高校一流党建工作的应有之义和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研究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三、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开展概况
通过文献和调查研究发现,目前,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多样,能有序平稳开展,基本能完成各项政治任务,体现出了当代高校应有的活力与担当。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基层党支部是攻克难关的一支生力军,高校师生党员们有的奔赴一线支援抗“疫”,有的在社区当志愿者摸查疏导,有的给群众宣讲科普疫情知识。停课不停学期间,党员教师们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在线教学、视频研讨,保质保量完成教学科研任务。许多高校基层党支部也采用新形式,召开网络视频会议,继续进行政治理论和时事热点的学习,相互探讨,共同进步。
四、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党支部骨干理论素养不够
支部骨干的政治觉悟、业务能力等都对支部发展至关重要,許多高校基层支部骨干缺乏创新意识,加上兼任多项学术性、教学性、事务性等工作,导致开展支部生活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对基层支部党员需求不够了解,对新媒体技术运用不够熟练,会议中往往支部书记或支部委员讲得多,互动较少,党员积极性不高,组织生活单调乏味。
(二)政治理论学习和讨论流于形式
“三会一课”是支部活动正常开展的必要配备,是向党员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途经,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基层组织接到上级通知文件,只是照本宣科,没有根据支部情况联系实际,未能真正领会深刻内涵,更无法应用到具体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大大降低了理论学习的效果。
(三)考核机制偏差产生“两张皮”现象
许多高校为了排名,往往重学科建设,轻党的建设;重管理服务,轻思想引领;重文山会海,轻贯彻落实。基层党员教师迫于考核压力,普遍存在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无法抽身参加党支部组织生活的两难困境,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党建工作做不到位,党支部作用发挥难以产生效果。
五、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的方法
(一)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骨干的选拔任用
新形势下,要创新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的选拔任用,要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基础上,把政治思想过硬、业务能力强的骨干配备到基层的关键岗位上去,让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良、素质优秀的党员队伍影响辐射全体师生。同时,要定期组织支部书记开展培训交流,将支部书记的工作业绩考核纳入到基层党建工作中,实行奖优罚劣,切实打造出优秀的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
(二)创新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方式
新形势下,要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必须结合党员实际需求,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党性教育、党建成果,使基层党建工作从现实世界向虚拟网络空间扩展,让党员能随时随地接收党组织的信息,这既可以打破传统学习形式,也能自由分配时间,随时开展学习与交流,提高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完善基层党员业务考核机制
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师生在基层党支部组织中的获得感、归属感。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目标有机统一起来,把教学科研业绩纳入党建工作考核指标,开展“争先创优”“对标争先”等活动,培养一批教学科研岗位上的优秀党员,以先进事迹和优秀成果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和感染广大师生,最终实现基层党组织在教学科研中的中心地位。
(四)加强组织建设和党员发展
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完善组织体系建设、作风建设,严格落实支部纪律、“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切实把规范化建设转化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战斗力,使党组织的作用更加强有力地融入到业务工作之中。同时,要打破高校基层党支部发展党员难的困境,采取点对点联系方式,每位支部委员定期联系一名非党员教师进行培育发展。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多途径、全方位宣传党的先进性,吸引更多群众向党组织靠拢,让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各个岗位发挥主力军作用。
(五)创新丰富支部活动内容和形式
开展形式多样的支部活动,除了原原本本读原著、讲党课、参加党校培训等理论学习外,还可以走出去,组织参观党建馆、党史馆、革命烈士纪念馆、红色基地,观看爱国电影,举办点对点扶贫、志愿者服务、义务宣讲等活动,创新支部生活,提高党员积极性,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党员的道德修养和奉献精神,彰显党员的责任担当,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利用多媒体等方式打造“互联网+”特色基层党支部,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综上所述,要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必须从支部骨干选拔、组织生活方式、党员业务考核、组织建设和党员发展、活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全方位发力,查缺补漏,完善支部体制机制建设,提升党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努力打造新时代一流高校基层党支部。
参考文献:
[1]涂章桥.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评价指标
提取及设计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12).
[2]何克祥,钟晟.论推进党内组织生活
规范化制度化[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8(11):6.
[3]张清江,张明明,李海洋.持续强化
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N].陕西日报,2019-09-21(5).
[4]郭红.质量强党,推动基层党建工作
创新提质[J].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2019(003):36.
[5]辛帅.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创新路径研
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3):10.
[6]韩亚莉.让支部生活“活”起来[N].
东方烟草报,2017-11-23(2).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