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资源有效融入国家课程实施模型初探

2020-12-09 05:30刘点点王翰子
西部论丛 2020年13期
关键词:融入模型

刘点点 王翰子

摘 要:区域资源凝结着丰富的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质,是国家课程开发的有效载体。区域资源拥有灵活性、生动性、无限生成的优势,将区域资源融入国家课程可以依托其自然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三条价值路径,采用课内嵌入、户外探究、独立引言三种模式,最终达到二者协调融合,促进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彰显教学改革特色。

关键词:区域资源;国家课程;融入;模型

2001年6月8日,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改革的大幕已经开启,加强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与自然环境沟通、与最新科技接轨的课程是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课程。

从2017年开始,国家教育部统编版教材开始使用,逐步取代各版本地方教材。教材的统一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提出更高要求,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寻找教学资源、设计教案,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习得知识、生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是新课程改革的真实样态。国家课程是固定的,但教师和学生是生动的个体,将固定的课程与生动的个体连接的桥梁应该是动态的资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动态、鲜活的资源为契机,将国家课程与区域资源相融合,对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学生可及的区域资源服务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思考,解决真实问题,这既是对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也能彰显区域、学校的育人特色。

一、区域资源选取的原则

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成长,育人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是教学中的课堂设计。教学设计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找到学生学习的生长点和最近发展区,进而完成从“怎么教”到“教什么”的转变。在学生熟悉的动态真实情境中,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将区域资源融入国家课程能让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和自然。那么区域资源的恰当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适应性原则

区域资源必须与国家课程内容相适应,通过对学科核心素养和教学目标的解读,选取与之相适应的区域资源才能不偏离国家课程的中心要义。

(二)发展性原则

区域资源要具有发展探究性,学生可以进行数据搜集、信息采集与问题探究,从而对原有知识进行系统建构或生成新认知指导课堂学习。

(三)开放性原则

区域资源作为课本以外的课程素材本身应具备开放性,这包括地域开放、内容选择开放和信息公开开放,学生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依据所需通过网络或实地调取相关数据进行研究。

(四)综合性原则

教学的目的不只在于培育知识,更在于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区域资源作为可选择的优势教学资源,应具备全方位育人功能,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学习动力的同时,培育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

二、区域资源融入国家课程路径

区域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地域特色,不仅是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的体现,也是该地区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发源,是国家课程二次开发的源头。区域资源能为学生提供更真实的学习情境,作为教师应该依照区域资源选取原则有效开发利用区域资源,使国家课程更加生动、富有生命力。对于区域资源可以从自然价值资源、社会价值资源、文化价值资源三条路径出发融入国家课程,探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注重生活情感体验、问题探究的国家课程模式。

(一)利用自然价值资源融入国家课程

自然是一本天然、真实的活教材。任何文字的叙述都不足以阐释自然的神奇与奥秘,对自然的探索是学生天生的兴趣来源,也是持续探究的动力源泉。利用区域的自然资源可以开展实践探究,因地制宜解决课程中的实际问题。教师也可以根据地域特色对自然资源进行整合、分类,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1.利用河流资源。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孕育了亿万华夏儿女,黄河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兴起、延续和发展,可以说一部黄河史就是一部中华文明史。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寻与黄河有关的歌曲,感悟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同仇敌忾的英勇壮气,符合国家历史课程八年级上册内容。黄河也是一条天然河,黄河水流的冲击形成了天然的冲积平原,养育了近亿河南人。教师可以让学生研究河流水流对地形地貌的影响,研究河流、天气对农业的影響,符合国家地理课程内容。

2.利用地貌资源。不同地区土壤颜色、肥沃度、酸碱性不同,不同地区岩石分层也不相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土壤对植物的影响,通过岩层推断地质时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升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二)利用社会价值资源融入国家课程

如果说自然价值资源是活教材,那么对社会资源的开发就是隐形教材,看似与国家课程无关的社会价值资源,也是开展课程的良好依托。

1.交通枢纽站。交通是城市的命脉,无交通不城市,各个地市都有自己的交通枢纽站。作为公共场所的交通枢纽站是良好的教学资源基地,当然也带有本地区独特的地域特色。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机场、火车站、高铁站调研飞机(列车)班次和目的地,从而推断本地区的对外联系程度,进而理解国家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实施,感受家乡的变化,符合国家历史课程八年级下册课程标准要求。

2.行政服务大厅等行政机构。行政服务大厅不仅是人们办理行政业务的场所,也是学生学习国家行政体系的现实教材。走进行政服务大厅,学生可以了解国家税务办理流程和行政机构设置;走进法院、检察院,学生可以实景观摩法庭审判程序,体会法律的严谨公平性,对标道德与法治课程。

(三)利用文化价值资源融入国家课程

区域文化是特定地区的人民在长期的历史积累、发展与传承过程中形成的文明成果,不仅代表了当地人民的精神愿望和情感诉求,也是课程开发的重要源泉。维果茨基也认为个体的心理活动与一定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背景密切联系在一起,知识与学习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开发区域文化价值资源不仅能快速使学生获得归属感,还能让学生实现区域文化价值观的建构与塑造,提升文化软实力。

1.传统乐曲。音乐创造来源于生活,产生于生产劳动与生活实践之中。尤其是被社会群体广泛传颂认知的传统乐曲,更是文学、历史、艺术的重要体现。因此,将体现文化价值的传统乐曲资源融入国家课程,能使教学回归自然生态,使学生在曲中感悟音符的律动,在词中诵读文学的韵味,在旋律中感受历史的厚重,以培养学生感受学科美、鉴赏学科美、表现学科美的多元能力。

2.传统建筑。建筑是文化的显性符号,其建造过程体现了人与人的交融、历史与当今的对话。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少林寺这一传统寺庙建筑资源,讲授人类文明的和平交往方式与佛教的传播,让学生在寺庙中找寻佛教的踪迹从而推断古代中国与天竺之间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眼看、手记、脑分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索能力。

3.博物馆等文化价值凝聚场。博物馆、展览馆是帮助学生了解当地历史文化、搜集历史信息的重要场所,教师可以根据博物馆文物的时期划分、材质划分等发现符合不同阶段学生需求的区域资源。比如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不同时期文物的材质,从而得出生产工具的进步,进而推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关系的核心概念。

三、区域资源融入国家课程的模式

区域资源必须与国家课程进行有机融合才能真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在区域资源融入国家课程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模式:

(一)课内嵌入式

所谓嵌入式是将区域资源作为素材由教师提前考察、取材、整合后作为备课素材整体嵌入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强调的是这与网络搜索到的资源或教材(教参)提供的素材是有区别的。网络、教材(教参)上的资源即使符合当地区域特色也有一定的滞后性,不一定是最新的区域样态,这与教师实地实景取材的资源是有本质不同的,对学生的吸引力也是不同的。教师在实地取材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对课程进行再设计,区域资源的选取也更符合学生需求的实际。

(二)户外探究式

区域资源作为校园之外的资源对学生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可以走出教室,到真实的大自然去。因此区域资源的首当融入方式是作为课外探究的活动场。教师在户外探究前需要对国家课程的分析提取核心概念、设定目标、预设驱动性问题、制定成果展示与评价方式、进行科学分组。在户外探究中观察记录学生表现。在户外探究后组织成果展示、开展多维度评价,对重要核心概念进行总结点拨。

(三)独立引言式

前面两种融入模式都贯穿于国家课程传授的课时中,而独立引言式既不脱离国家课程又不占用国家课程讲授的实际课时,即在讲授课程前以区域资源为案例进行充分剖析,进而提炼学习某一特定地域知识的学习方法指导国家课程内容的实施。比如在讲八年级区域地理时,先以郑州市为例研究影响郑州发展的区位要素,进行总结影响一个地区发展的要素。以此为基础学生在学习美国等地区域发展时就显得得心应手了。

课程一词,原意为“跑道”,引申为学习的过程。跑道有起点和终点,引领学生走向一种特别构想的美好生活。区域资源是富有张力的素材,对其的选取、应用需要更加细化的研究。选取恰当的区域资源,并能有效融入国家课程,时刻关注学生生命发展需要的教育就是富有生命的教育。

參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门户网站: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8001/201404/xxgk_167343.html. 2001年6月8日

[2] 何花,常永才.民族传统乡土知识何以与现代学校课程整合——新西兰让卡曼格学校毛利语教育项目的个案分析[C]//滕星乡土知识与文化传承——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373

[3] 詹姆士 亨德森.革新的课程领导[M].志平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3

作者简介:刘点点(1978.3~),女,汉族,郑州一中国际航空港实验学校,中小学一级,本科学历

作者简介:王翰子(1989.11~),女,汉族,郑州一中国际航空港实验学校,中小学二级,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融入模型
自制空间站模型
从勾股定理到“一线三等角”模型
模型小览(二)
导数中涉及“[ex,l n x]”的模型
圆周运动与解题模型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