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嘉惠
自小,我便是个重口味的人。
吃菜要够咸、够香,吃糖则要够甜,才觉得入口有味。
这不,我伸出筷子夹起一块清蒸鲈鱼肉,还得把它打着转在盘中的酱油里滚一圈,直到白嫩的鱼肉被染成深褐色,才心满意足地快速夹起,塞到口中,生怕蘸好的酱油漏出一滴。
外婆却不赞同我的吃法,夹起鱼肉稍点一点酱油便能入口,还不忘数落我:“你呀你!吃这么咸干嘛?鱼肉自带的鲜香都被酱油味盖住了,每道菜进了你的嘴就只有咸味!”
我不满地撇嘴,心思却被外婆口中鱼肉的鲜香勾住。
外婆曾多次和我强调每种食材都各有其独特风味,品菜时不能忽略原材料的本味,让调味料喧宾夺主——难道,不加大量调味料的食物亦有别样风味?
又是一顿晚饭,喝排骨豆芽汤。我强忍住往汤里加香加盐的冲动,怀着好奇微抿一口。
口中,不再充斥着咸味,仔细去尝,这清淡中,竟确实是有味的!豆芽的清甜,混着排骨的浓香,像钢琴配小提琴,没有架子鼓的节奏打击,没有电吉他的吵闹颤动,只有一种清晰的、和谐的、相得益彰的美感。
惊喜之下,猛地喝了一大口,顿时,豆芽的清甜和排骨的美味充盈舌尖,就像花仙子踏着轻盈的脚步在我的舌尖跳舞,跃起的舞步、轻扫过的薄裙,无一不刺激着我的味蕾,清冽、纯净,有着一股原生态的、自然的、独有的魅力。
本以为无味的豆芽排骨汤,细尝之下,亦是有味的!这味道不浓烈、不熟悉,却因其独特而迷人。
不禁懊恼,曾经的自己竟如此肤浅,过度追求刺激的浓味,却忽略了浓墨重彩下那平淡而独特的味道。
照这种吃法,重新尝过那些老菜,才发现胡萝卜的甜、虾的鲜、笋的清、白米饭的醇厚……
每一种食材都各有它的特點,正如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有的人沉静、有的人开朗、有的人谨慎、有的人乐观……剥去那相似的外壳,探到那颗独一无二的心,才能品出人的真味。
这真味,无关酸甜苦辣,因独特,而有味。
老师评语
本文有以下特点:一是结构清晰。文章先从自己是个重口味的人说起,后因外婆的话而尝试改变,惊喜地发现各种食材独有的魅力,进而由每一种食材联想到每一个人,层次清晰,主旨突出。二是感悟深刻。文章从吃菜中吃出了人生的道理:这世上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一个人都因独特而有味,而我们则需要剥去他们相似的外壳,才能品出人的真味。三是语言精美。如“豆芽的清甜,混着排骨的浓香,像钢琴配小提琴,没有架子鼓的节奏打击,没有电吉他的吵闹颤动,只有一种清晰的、和谐的、相得益彰的美感”,又如“豆芽的清甜和排骨的美味充盈舌尖,就像花仙子踏着轻盈的脚步在我的舌尖跳舞,跃起的舞步、轻扫过的薄裙,无一不刺激着我的味蕾,清冽、纯净,有着一股原生态的、自然的、独有的魅力”,尽显“有味”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