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祖梅
(十堰市郧西县妇幼保健院,湖北 十堰)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是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五大疾病之一[1]。FPFD 的病因较多,其中妊娠与分娩是主要且独立的危险因素[2]。产后如不加以康复训练若干年后就有可能出现疾患而影响生活质量。现阶段临床关于产后开展康复训练的最佳时间的随机对照研究数据较少,为了给产后盆底康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研究观察分析了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现导报如下。
入选病例为我院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120 例进行产后盆底康复训练的产妇,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A 组:60 例;年龄(23-36)岁,平均(28.8±2.5)岁;孕期增重(8-20)kg,平均(18.5±2.0)kg;顺产36 例,剖宫产24例;新生儿体重(2.5-4.5)kg,平均(3.5±0.5)kg。B 组:60 例;年龄(22-35) 岁,平均(28.5±2.3) 岁;孕期增重(7-19)kg,平均(18.0±2.0)kg;顺产35 例,剖宫产25 例;新生儿体重(2.6-4.3)kg,平均(3.4±0.4)kg。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
①初产妇。②盆底手测肌力≤3,可伴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
①妊娠并发症、分娩并发症、异常产褥者。②体内有电传导器械者。③外阴出血、产后恶露持续存在。④泌尿系统急性炎症。⑤依从性差。
两组均给予为期两个月的常规盆底康复训练,A 组于产后(6-8)周内开始、B 组于产后(10-13)周开始。
(1)盆底肌肉锻炼:了解产妇个人情况(盆底肌、学习能力等),加强产后宣教。指导产妇有意识的收缩臀部肌肉、紧闭阴道、尿道、肛门并保持3s、放松3s,持续约15min,每日3 次。鼓励产妇持之以恒,并逐渐增加训练次数。
(2)盆底肌训练仪:采用神经肌肉刺激训练仪进行盆底肌训练,给予频率8-32Hz、20-80Hz;脉宽320-740us、20-320us的电刺激和生物反馈。训练患者学会I、II 类肌纤维收缩。给予会阴-腹部协调收缩、I、II 类肌纤维等生物反馈训练模块等,每次30min,每周2-3 次。
(3)盆底康复器:采用阴道哑铃在家进行训练,指导产妇正确收缩盆底肌肉并将阴道哑铃(从重量最轻、直径最大的球囊开始)放在阴道内保持1min,逐渐延长保持时间并进行站、坐、慢走、快走等,每次约15min,每日1 次。
1.5.1 尿失禁
统计对比两组康复训练前后尿失禁发生情况,通过询问病史及妇科检查判断,轻度:咳嗽、打喷嚏有尿液不自禁流出,每周≥2 次;中度:跑步、负重等日常活动有尿液不自禁流出。重度:站立、休息时有尿液不自禁流出。
1.5.2 盆底肌
统计对比两组康复训练前后盆底肌力(I、II 类肌纤维肌力)变化。采用神经肌肉训练仪检测肌力变化,分为0-V 级,等级越高表示肌力越好。
应用SPSS 19.0 软件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s)行t检验,临界值α=0.05,若检验值P<0.05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A 组康复训练后尿失禁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康复训练后中度尿失禁明显少于B 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康复训练后A 组产妇I、II 类肌纤维肌力等级均明显高于B 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康复训练前后尿失禁发生情况比较[n(%)]
表2 两组盆底肌肌力比较(级)
女性盆底肌肉承托盆腔脏器,肌肉受损则会引发功能障碍继而造成女性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不良影响[4]。如发生FPFD,FPFD 是盆底肌肉损伤、松弛、盆腔支持结构退化、缺陷等导致的系列疾病的总称,常见的有尿失禁(UI)、性功能障碍(FSD)、粪失禁(FI)、盆腔脏器脱垂(POP)等。
产后盆底康复对于预防FPFD 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产后盆底康复是一组非手术性的功能康复训练,能够强化生物反馈,且具有无痛、无创等优点[3]。近年来产后盆底康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和孕产妇的重视。临床通过系列盆底康复训练方法帮助产妇有意识的控制盆底肌肉、增强盆底肌力量并合理调整盆底肌活动形成良好的条件反射,改善盆底肌的修复效果,提升阴道紧缩度从而起到FPFD 的防治目的。关于产后盆地康复训练的时间选择目前临床仍有争议,国内主张产后应尽早开展盆底康复,主张产后42d 为盆底康复的黄金时间。赵玉芬等报道产后42-56d 开展盆底康复能够有效减少尿失禁发生[6]。孔椅梅报道产后42d 相较于3 个月开始盆底康复尿失禁发生率明显较少,盆底肌肌力明显改善[7]。而欧美一些国家则提倡产后2-3 个月。本研究发现A 组康复训练后尿失禁阳性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尿失禁严重程度轻于B 组;I、II 类肌纤维肌力等级均明显高于B 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产后6-8周开展盆底康复能够有效减少尿失禁、改善产妇盆底肌肌力,与当前研究结论基本一致。产后6-8 周开始盆底康复的优点在于早期盆底康复能使盆底肌力更恢复,且产妇此时开始盆底康复可在产假内基本完成疗程。缺点在于产褥期刚刚结束,产妇身心疲惫、思想准备不足,且有可能产生副作用。产后10-13 周开始的优势在于避免了不必要的康复训练和阴道充血摩擦导致的副作用,缺点在于职业女性有可能难以接受训练。故而在时间选择时还应结合产妇自身情况,且应禁止恶露未排干净或月经期开展[8]。
综上所述,产后盆底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盆底肌力,预防和减轻尿失禁,康复时间越早效果越明显,临床应针对产妇具体情况在产后早期积极开展盆底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