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万程
(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青海省肿瘤医院 功能科,青海 西宁 810000)
肾脏小肿瘤是一种在肾脏部位产生肿瘤的病症,该病早期的症状表现为患者不断的出现发热高烧、贫血,甚至出现高血压肾肿瘤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等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在早期出现这样的症状一般不会引起患者的注意,患者通常会当作普通的小病看待,给该病的发现带来一定的难度, 现阶段,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肾脏小肿瘤临床诊断率不断提高,该病症被定为:在MRI增强扫描、CT增强扫描或超声造影检查下呈现为肿瘤增强且肾脏实质性肿瘤最大直径≤4cm的一种疾病,肾脏小肿瘤病症为临床T1a分期肾肿瘤,尽早实现该病症的诊断,不仅可规避严重性创伤性治疗手段,且可抑制患者病情的发展,提高预后治疗效果。经临床研究显示[1],在肾脏小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中应用超声造影有显著甄别价值,该检查方式实施过程中可通过与特异性成像技术进行结合来实现对患者肿瘤组织的动态化观察,进而为肿瘤的良、恶性进行客观评价,基于此,本文对超声造影不同增强强度及定量参数在肾脏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研究时间: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经病理学检查证实患有肾脏小肿瘤病症的187例患者。基本资料:男140例,女47例,平均年龄为(50.7±14.3)岁,平均病灶直径为(2.9±0.9)cm,所有患者肿瘤组织技能为单侧单发。纳入标准:经病理学验证后与肾脏小肿瘤病症诊断标准相符患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类疾病患者;无诊断金标准患者;研究配合度低下患者。
1.2 方法。此次研究所入选187例患者在术前均接受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使用飞利浦彩色超声诊断仪(生产厂家:美国奥地利公司;型号:PHILIPS-EPIQ5)对患者进行检查,检查前将探头频率保持在2MHz-5 MHz之间,超声造影过程中应将TGC、机器增益以及焦点位置保持一致,将机械指数调整为0.10。将剂量为5.0 mL的生理盐水加入到造影剂中振荡后充分混匀,每次造影时需抽取1.2 mL的造影剂溶液于患者前臂浅静脉处快速进行注射,并随即注入5.0 mL的生理盐水进行冲管操作,且需与推药速度保持一致。在常规超声检查后,应对最佳显示切面进行确定,将探头固定好后要求患者匀速及缓慢的进行呼吸,并在启动造影程序后再次要求患者减慢呼吸或者是屏气,以良好的对造影过程进行观察,在标准DICOM格式下对常规超声图像及造影动态化影像资料进行保存。若在检查后发现,需对患者进行重复造影,应保障2次造影检查间隔时间超过15 min。借助于定量分析软件对患者的超声造影动态化影像资料进行定量参数分析,5个定量参数分别为最大峰值强度、达峰时间、上升时间、平均渡越时间与曲线下面积。增强强度以同时期正常肾皮质与肿瘤病灶处最高回声进行对比,可分为高增强、等增强及低增强三种类型[2]。
1.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为:造影强度对肾脏小肿瘤良、恶性的诊断情况;不同增强强度下良、恶性肾脏小肿瘤定量参数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P值用SPSS 22.0软件计算,计量资料的表示方式及计算方式为:用()表示,用t计算,统计学差异评判标准为:P<0.05。
2.1 造影强度对肾脏小肿瘤良、恶性的诊断情况。187例患者肾脏小肿瘤患者注射造影剂后均显示增强,其中低增强有45例,包括良性有32例、恶性有13例;等增强有47例,包括良性有13例、恶性有34例;高增强有95例,包括良性有9例、恶性有86例。
2.2 不同增强强度下良、恶性肾脏小肿瘤定量参数情况。低增强强度下良、恶性肾脏小肿瘤的各项定量参数无明显差异,P>0.05;等强度及高强度下良、恶性肾脏小肿瘤定量参数中最大峰值强度、上升时间、平均渡越时间及曲线下面积定量参数差异性较大,P<0.05;而达峰时间差异性不大,P>0.05,见表1。
表1 不同增强强度下良、恶性肾脏小肿瘤定量参数情况( )
表1 不同增强强度下良、恶性肾脏小肿瘤定量参数情况( )
注:与良性相比,*P<0.05;与良性相比,#P>0.05。
组别 n 最大峰值强度(%) 上升时间(s) 达峰时间(s) 平均渡越时间(s) 曲线下面积(%)低增强 良性 32 20.35±12.92 16.94±5.52 16.45±5.67 23.72±20.56 345.56±276.86恶性 13 22.76±10.67# 15.63±4.34# 14.69±4.25# 28.99±30.56# 445.76±324.80#等增强 良性 47 41.23±30.67 14.36±4.68 11.01±4.65 33.67±21.80 845.29±676.98恶性 13 180.76±220.57* 10.23±3.56* 10.46±5.19# 25.69±30.76* 2632.40±1129.76*高增强 良性 9 42.26±34.43 11.76±5.70 11.56±5.79 34.90±22.81 756.56±625.89恶性 86 245.49±282.67* 7.83±3.09* 10.99±3.43# 18.76±10.16* 2865.87±1350.66*
恶性肾脏小肿瘤的定义是,肿瘤大小直径≦4 cm,随着现代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院内的影像学设备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使得肾脏小肿瘤的被发现率也越来越高,目前对于肾脏小肿瘤的治疗方式有很多种,例如保肾手术、腹腔镜手术等。超声造影是一种新型的超声检查方式,超声造影检查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越发的趋向于成熟,它是第三代超声检测技术,其操作方法是在外围注射一种超声造影剂进入人体内,这样种超声造影剂会跟随血液全身流动并持续发出对应信号方便仪器检测,进而得知血流的供应状态,以此方式来检测病症。运用超声造影技术进行诊治,在不同的增强强度下会产生呈现出不同检测结果。
低增强下,患者的肾脏小肿瘤在超声造影下将表现出供血缺乏、血流灌注量减少、背向散射弱以及病灶中微泡较少等现象,本次研究发现:低增强强度下良、恶性肾脏小肿瘤的各项定量参数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使用借助于定量分析技术并不能对低增强良、恶性肾脏小肿瘤病症进行鉴别,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医生可联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二维超声与超声造影来进行良、恶性肾脏小肿瘤鉴别。等强度及高强度下,患者的肾脏小肿瘤在超声造影下将表现出供血及血流灌注量丰富、背向散射强、病灶中微泡较多等现象,本次研究发现:等强度及高强度下良、恶性肾脏小肿瘤定量参数中最大峰值强度、上升时间、平均渡越时间及曲线下面积定量参数差异性较大,P<0.05;而达峰时间差异性不大,P>0.05,该研究结果说明等、高增强联合定量参数将有效提高肾脏小肿瘤良、恶性鉴别效果。其中曲线下面积将对微泡灌注所达到的平衡状态进行反映,最大峰值强度与曲线下面积可从整个灌注过程与灌注的峰值来对患者肿瘤组织处的血流灌注量进行反映,在等增强与高增强下,恶性肿瘤组织处的血流灌注量要明显多于良性肿瘤,而平均渡越时间明显小于良性肿瘤,这说明恶性肿瘤的病灶廓清速度要显著快于良性肿瘤[3]。对肾脏小肿瘤患者进行超声造影后,以不同增强强度对其良、恶性情况进行鉴别存在有程度不同的主观性,但是若在基础上联合定量参数技术则可进一步提高肾脏小肿瘤良、恶性诊断客观性。但是需引起关注的是,目前,定量分析在超声造影中的应用仍存在有局限性,反映在本次研究中为:在选取研究样本及范围有限的情况下低增强下良、恶性肿瘤定量参数无明显差异,且少部分供血丰富的良性病灶参数呈现出恶性表现等,望今后研究中,更多的学者可以对此问题进行克服[4-5]。
综上所述,超声造影不同增强强度及定量参数在肾脏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较高,有利于为该病症的诊疗提供科学依据,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