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瑞,景兰,崔鹏飞
(1.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 儿童青少年心理医疗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2.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三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儿童孤独症又被称为儿童自闭症,其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精神疾病范围内[1]。并且,儿童孤独症属于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中的一种亚型疾病,该病常见于儿童尤其以男孩居多[2]。患有孤独症的儿童从婴儿阶段开始,就无法与周围的人群或者环境建立正常的情感联系,其常表现为环境隔离、冷漠、没有语言交流以及语言异常的情况,患有儿童、孤独症的患儿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内,基本上丧失了正常人应该有的情感变化[3]。基于此,本文将采用培训家庭康复训练模式,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作用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童孤独症患儿82例,将患儿分成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各41例。实验组患儿的年龄在2-8岁,平均(5.34±0.61)岁。对照组患儿的年龄在2-8岁,平均(4.39±1.64)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的患儿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实验组患儿家长带领患儿积极参与医院针对孤独症举办的亲子训练活动,并带领患儿前往相关的康复结构接受治疗,其具体内容如下:①孤独症的基本知识,并提高父母健康认知能力[4]。②儿童孤独症的各种相关康复训练方法,比如结构化教学,感觉统合训练,ABA训练。③对患儿的各项基本能力进行对症训练,训练内容包括训练儿童的语言能力、感觉能力、认知能力、社交能力、生活能力、肌肉能力以及手眼协调等。④培训机构须合理地开展意志活动训练,增加父母与儿童孤独症患儿之间的情感,并提高患儿对各种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⑤行为问题的处理,提高父母对儿童孤独症患儿行为问题的处理能力及应对能力,培训之后由培训机构对孩子进行相关的评估,并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家庭培训计划,为患儿父母配备相应的康复训练教具,便于父母能够在家中对儿童孤独症的患儿进行康复训练[5]。与此同时,康复训练中心还需叮嘱父母,每隔三个月就带领孩子到培训机构类进行一次评估,并通过评估制定或调整下一阶段的详细训练计划,若在进行家庭训练过程中父母存在任何疑问,需随时与相关的老师或者医师进行沟通。
1.3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采用美国儿童孤独症的评估数表对两组患者在训练前后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进行评估,评分越低患儿的孤独症越轻。
1.4 统计和分析。数据用SPSS 19.0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型指标以例(n/%)表示,χ2检验,计量型指标以均数±标准差()描述、t检验。P<0.05标识两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6]。
对两组患儿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实验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在实验之前收集的信息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当对两组患儿进行不同的数据分析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发现实验组患儿的评分要比对照组患儿稍低一些,详细见表1。
表1 训练前后评分比较( ,分)
表1 训练前后评分比较( ,分)
训练后社交能力组别 例数 训练前语言能力训练后语言能力训练前社交能力实验组 41 22.05±5.47 12.45±4.31 28.82±5.19 18.44±3.92对照组 41 21.44±5.16 9.49±4.24 28.13±5.56 15.59±3.87 t - 0.5194 3.1348 0.7635 3.2709 P - 0.6049 0.0024 0.4474 0.0016
儿童孤独症是具有广泛性的发展障碍疾病,患儿基本上以男性握住,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语言、社会交往、智能、兴趣爱好障碍,其主要表现形式有。
语言障碍是孤独症患者的主要症状,也是大多数患儿就诊的主要原因。患儿的表现是语言行为障碍和迟缓,主要形式是语言发育较为缓慢,甚至一部分患儿会终身沉默。
社会交往障碍指的是患儿不能与他人建立社交关系,也难以在日常生活中正常沟通。患儿年纪较小的阶段主要表现为难以与他人进行直接的目光对视,即便是亲人和父母之间的拥抱、牵手等行为均会家已拒绝。在幼儿园也难以与老师、同学沟通。
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指的是孤独症患儿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没有自身的兴趣爱好,即便是同龄人对动画、游戏等十分热衷,也难以有效调动患儿的积极性。于此相对的是,孤独症患儿对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往往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例如电风扇、家具等都会引起患儿的关注,甚至能够目不转睛地观察几十分钟、几小时。孤独症患儿对自身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具有极强的依赖性,例如吃饭时碗筷摆放的位置、出门走路的习惯、上床睡觉的时间等等都需要保证在相同范围内,反之则会引发患儿不安、焦躁心理。
智能障碍在孤独症患儿中的表现具有差异性,一部分患儿的智商能够维持在儿童正常范围内,而约有50%左右的孤独症患儿智商仅为50左右,25%左右的患儿存在轻度智力障碍。其中智力正常的患儿在诊疗中被称为高功能孤独症。
现阶段儿童孤独症被认为属于精神发育障碍类的疾病,患儿由于疾病存在社会交往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言语沟通障碍等问题,导致大部分患儿无法较好的融合到社会生活中,不利于患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并显著降低患儿以及患儿家庭的生活质量[7]。此外,儿童孤独症的患儿家长也需承担较大的心理负担以及生活负担。儿童发生孤独症的可能性比较多,且发病机制比较复杂,通常因脑部出现损伤比较常见[8]。并且,由于患儿脑内受损整合功能存在一定的缺陷,患儿无法将事件进行正常的整合处理,很难对一个场景的数字内容以及文字进行想象,更加难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目前,儿童孤独症患儿并没有显著的治疗措施,大多是对患儿进行干预及教育训练,通过干预和教育对患儿的行为能力、感知能力、社交能力以及语言能力进行训练,以此提高患儿的综合行为能力等。一般情况下,在经过康复训练之后的患儿能够显著提高智力,并提高患儿生活的自理能力及独立生活能力,有效改善患儿以及患儿家庭的生活质量[9-11]。
我院通过本次数据研究发现,接受了培训-家庭康复训练的实验组患儿,在经过干预治疗之后,患儿的孤独症情况有所缓解,且比对照组患儿的缓解要快一些。因此,家长积极参与到培训-家庭康复训练模式中,有助于患儿的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对儿童孤独症患儿实施培训-家庭康复训练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不仅能够治疗患儿的疾病,还能提高父母与患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