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李
一、通过“三项机制”前移议案建议审核关口,促进代表所提意见建议高质量。较高的议案建议质量来自于为民代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基层情况的深入了解,对现行政策的深刻把握。健全高质量建议筛选机制。严把代表建议入口关,加强会前前置审查,对于拟提交的代表建议,先期进行法律政策比对和真实性考证,对不宜提交的与代表沟通撤回,对一案多事或一事多案的进行拆并处理,再由基层人大问计于职能部门和行家里手,对代表建议质量实行二次把关。健全代表常态化学习培训机制。严格落实“两会两视察”制度,定期召开政情通报会和形势报告会,每年至少两次组织代表集中视察,拓宽知情明政的途径。邀请专家学者答疑解惑,往届优秀代表现身说法,强化代表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提升洞察大局大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指导基层人大同步开展履职培训,会前编印《议案建议目录》《议案建议选编》等,对上年度议案建议作综合分析,明晰选题、内容等方面撰写要求,促使代表所提建议合规合情合需。健全代表线上线下履职平台。深化“走选区,访选民,议发展,惠民生”活动,依托代表之家、代表联络工作站等55个主题实践活动园地,组织代表进企业、到社区、入村组,集中民智、提炼观点融合成代表建议。开通“代表议案建议网上办理平台”,对人代会期间代表提交的议案建议内容全部录入,审核、分办、承办等各环节线上线下同步公开,实现办理过程的“全程可视”。自主研发“代表议案建议大数据分析系统”,通过统计、检索和分析功能,将代表建议分为8个方面32类,梳理出每年度代表反复提到的问题、最期待解决的问题,并自动生成与去年同期意见建议的对比图表,形成内容详尽的《代表建议分析报告》。
二、通过“三个结合”实现全程督办规范化制度化,促进代表建议过程办理高质量。运用全程式跟踪、阶段性核查、动态化监督等举措,形成代表建议全程督办闭环。主力督办与分工协办相结合。根据议案综合性强、涉及部门多的特点,抓好人大机关工作力量的统筹协调,对口督办工委牵头抓总、相关委室统分结合,协同作战。对口督办和领衔督办相结合。实行县长审签、各分管副县长分头负责制度,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组织有关承办部门落实办理。每年选取20件社会高度关注、代表反映集中的建议,由常委会各位主任牵头,领衔督办并协调解决难点问题。代表建议督办和常委会议题、年度监督重点相结合。尝试把代表建议与常委会审议议题有机融合,把建议督办与视察调研、专题询问等人大日常工作有机融合。在开展议题调研、执法检查、审议询问过程中,邀请提建议代表全程参与,充分表达提建议初衷,发表意见看法,使常委会日常工作成为督办代表建议的重要抓手,推动代表意见建议进入政府决策和工作。
三、通过“三个创新”提高建议落实率和满意度,促进代表建议办理效果高质量。强化把“四率”,即见面率、办结率、满意率和问题解决率,作为量化工作的重要指标,努力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创新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加强对往年“纳入计划”B类代表建议的跟踪问效,采取“挂牌督办”“办结销号”等措施,促进优质办结和解决率提高。对于二次办理仍不满意的代表建议,睢宁人大创新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邀请10余位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和机关退休老同志组建评估队伍,通过实地勘察、走访办理单位、与代表沟通等方式,实事求是地对代表“不满意”建议办理工作进行评价,形成评估报告提交常委会。再由常委会召集专家组成员、提建议代表和承办单位负责人召开点评会,深入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并要求承办单位按照规定时限重新办理并答复代表,常委会还将听取政府对不满意件办理情况的汇报。创新推行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票决制度。改变过去阶段性督办为全程督办,从建议交办之日起,跟踪答复代表、落实代表意见、代表满意反馈等办理工作各个环节,做到督办常态化;建立与承办单位经常性联系制度,随时掌握办理工作进展情况。在年末召开的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建议办理情况工作报告并对重点建议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现场投票计分,即时公布结果。得满意票数高于80%(含)为满意格次,得不满意票数高于20%(含)为不满意格次,对于评价结果为不满意的代表建议,要求承办单位再次听取代表意见重新办理,切实解决办理单位“重答复轻办理”和代表“被满意”等问题。创新推行“双评双创”活动。组织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议进度、议措施,议成效”,在对实际办理效果量化考核的基础上,把各承办单位办理时限和工作进展在“一网四平台”公示公开,增强评选工作的透明度。始终用“走在前列”的标准对标定位,召开代表工作现场推进会和总结表彰会,开展创新案例、调查研究等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评选活动,先后评选优秀人大代表120余人次,优秀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30余件。注重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反馈和回应功能,对代表议案建议重点督办活动进行宣传,营造社会关注的良好氛围,密切代表同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增强代表履职为民的积极性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