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艳
(河北省滦平县气象局,河北 承德 068250)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之一,主要种植区包括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和以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区为主的西南山地玉米区等。最近几年,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日益明显。
玉米是喜温作物,对温度反应较为敏感,在生长季节内,玉米生长过程受到生长地温度、日照时数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在我国北方春播玉米种植区、黄淮海平原玉米种植区等地区,玉米生长过程中的气温有所升高,不仅保证了玉米的出苗率,充足的光照也给寒地玉米争取更多积温提供了有利条件。简而言之,玉米生长关键时期出现高温天气有利于玉米作物产量的提高。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辩证地看待气候变暖的问题。气候变暖虽然会更有利于北方地区的玉米种植和产量提升,但是南方种植地区低温、干旱等灾害的风险也会同步增加。
玉米是水分利用率较高的农作物,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如果雨水充足,会更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升。当然,气候变化给玉米产量带来的影响并不全是有利的。近几年,随着全球变暖的大趋势,玉米的种植品种、种植地区可能会有所变化,比如在积温升高的种植地区,玉米种植品种可由早熟品种变为中熟或者晚熟品种、播种和收获时间可进行调整等等,如果不及时更换玉米的种植品种,玉米产量不但不会提升,反而还可能会有所下降。
随着人类社会科技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我们已经可以使用一些现代化技术将其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从而达到规避风险,保证粮食产量的目的。
气候变化只能预测,无法进行人为干预,因此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调整耕作制度,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来提升产量才是上策。比如随着全球变暖,过去北方因为气温过低、不适合种植玉米的地方开始具备种植条件,北方的春播玉米种植区可以适当向北扩展,通过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来提高玉米的产量。再比如,随着气温不断升高,玉米一年一熟种植地区可以开始尝试两熟甚至三熟,将一熟的种植面积比例不断缩小。总的来说,气候变暖有利于玉米多数制的发展,我国玉米的复种指数会有所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将会得到较大的发展。
对于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如洪涝、干旱、病虫害等,需要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进行干预,将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除此之外,提高对盐碱沙漠地区、水土流失等的综合治理措施,将低中产种植发展为高产种植地。同时要研究推广以自动化、智能化为基础的精准耕作制度,实现农业化的现代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地区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要想减轻气候变化对玉米种植和产量的影响,还需要不断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应变能力和抗灾能力。最近几年,极端天气对我国农产品种植的影响越来越大,有的甚至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对农业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十分不利,比如洪水、干旱等。为了减轻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比如不断更新改造老化的农业排灌工程设施,进一步扩大灌溉面积,发展节水型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科学灌溉,提高农业的用水效率。玉米是水分利用率较高的农作物,积极发展节水型农业,当极端恶劣天气来临时能够提高防御能力。
最后,要想保证玉米的产量持续、稳定增长,还应该加快稳产增产技术的研究,培育和选用抗逆品种,优良的玉米品种对气候的适应性更强,更能够适应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不会因为极端天气造成产量锐减。所以对我国主要玉米种植地区的光照、气温、降水量等加以科学分析,在此基础上研发和改良玉米品种,有计划地培育和选用抗寒、抗旱、抗高温的品种,其对玉米产量增长的积极作用十分明显。
综上所述,气候变化对我国不同玉米种植区玉米产量的影响各不相同,不可一概而论。气候变化带来的温度、水分条件等能够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要求,尤其是在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气温与降水会对产量产生重要影响。对于气候变化带来的那些不利影响,我们要正确使用现代化技术去应对,尽可能保证玉米产量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