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耕砚
(沙雅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新疆 沙雅 842200)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生产中,小麦的产量在总的粮食作物生产量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因此,不断提高小麦品种的产量、品质和稳定性,能够不断改善我国的民生问题,增加粮食的安全性。我国人口数量基数较大,随着城镇化的进程,我国的耕种面积不断减少,所以加快小麦育种进程是迫在眉睫的,我们应该要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调整,不断创新并实践小麦育种方向,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小麦育种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方向主要是以下几点:
小麦在育种过程中,为了能够培育高产、优质的品种,首先在亲本选择上注意其适应性,选择具有较强抗性、适应性和较好评价的品种作为育种的首选,小麦育种的亲本具有较强适应性,能够更好地适应外界的光热、水分、温度、气候、肥料、病虫害等。提高小麦品种的适应性,能够提高种植小麦的价值,同时可以加大推广力度。一般在受到外界因素的变化影响较小甚至是不明显的小麦品种,我们一般会认为其具有较强适应性,可以推广大面积进行种植。为了能够提高适应性强的品种的产量和质量,我们会通过杂交方式改善品种的不良性状。通过多次杂交,采用双交、阶梯交、回交等方式进行试验,能够不断改善小麦品种的性状,从而筛选出具有多抗性的品种进行培育。比如说在新疆某些地区种植的小麦具有严重的条锈病,所以通过多抗品种培育,能够提高小麦的抗条锈性,从而保证小麦的高产量,若是小麦的植株容易倒伏,也应该要不断培育品种提高抗倒伏性,从而提高小麦的产量。在新疆地区种植小麦,应该要结合当地的光热资源、干旱气候等环境进行育种创新和实践,从而提高小麦品种的适应性和多抗性。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育种技术的突破,我国在栽培小麦的过程中也不断突破培育具有超高产量的小麦品种,在栽培体系中不断进行精量播种,提高育种的超高产量。我国的一些研究院在创新实践小麦育种的超高产方面主要选择具有较少无效分蘖和较强分蘖能力的小麦品种,从而不断改善小麦的大穗和多穗,从而提高小麦的产量。在小麦育种超高产尝试过程中一般是对小麦品种的遗传基因进行研究,从而选择并扩大优良品种的遗传基因和变异范围,提高品种的增产潜力,然后对筛选的品种进行培育。目前在创新实践中主要是通过化学诱变、外力辐射、分子杂交等方式进行超高产品种的基因克隆,从而培育中优良的创新品种,实现小麦超高产。此外,小麦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所以在提高小麦的产量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杂交提高小麦种的蛋白质含量。
超级水稻这个概念是袁隆平院士提出的,在这之后,由小麦种植的专家提出超级小麦育种的概念,他们认为具有较强抗病性、抗倒伏性、超量稳定在一定水平之上的小麦品种是优良的,这样的小麦品种可以认为是具有超级品质、产量和稳定多抗性的超级小麦。其中超级品质主要是指小麦的品质十分优良,可以应用于各种专项中,比如说在进行高级饼干、优质面包、甜点、蛋糕等加工中用于原材料,也可以应用在我国面条、传统饺子等面食中;超级产量主要是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光合作用,能够提高小麦的生产效率,产生较高的经济系数,小麦的穗粒数、穗数以及千粒重等比例协调,同时具有较高的籽粒产量;稳定性和多抗性主要是指小麦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抗倒伏性和抗病虫害性,在生产中,小麦的产量维持稳定性。总之,创新小麦育种在超级小麦的育种实践中能够提高优质品种培育的高效性,同时能够提高小麦品种的单产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畜牧业发展也十分迅速,这也带动着我国不断调整农业结合,从而对小麦的种植结构产生影响。因此,在小麦育种研究中也创新实践出饲用小麦育种。饲用小麦育种需要实现的目标有三个:首先是研究培育籽粒饲用小麦品种,不仅要提高小麦的籽粒产量,同时也要提高籽粒中蛋白质的含量,育种实践方式类似于超高产小麦育种;其次是研究培育茎杆饲用小麦品种,不仅要提高小麦的生物产量,同时也要提高茎杆中纤维素和蛋白质的产量,其次是提高籽粒的质量和产量,在实践中应该要研究培育出的小麦品种具有较高的光合效率,小麦的茎杆粗壮,同时具有发达的根系;最后是研究培育麦草饲用小麦品种,要求生产的小麦能够直接成为新鲜的饲料,或者是小麦晒干后能够直接磨碎成为麦草粉,对籽粒没有要求,在培育过程中需要提高小麦维生素、蛋白质以及氨基酸的含量。目前我国在创新饲用小麦育种方面的研究较少,后期将会全面展开创新研究工作。
在我国小麦育种的创新和实践中应该要不断研究不同应用意义的小麦品种,从而满足市场不同的需求。新疆小麦育种也应该要根据实际的种植条件和环境选择合适的方向进行小麦育种创新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