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

2020-12-09 22:07:19李欣宜王洪刚
关键词:脑血管病成形术脑血管

李欣宜,王洪刚,秦 慧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1.神经内科;2.血液科,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脑血管病现已成为世界性治疗难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颅外颈动脉狭窄又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主要病因[1]。有关数据表明[2],我国每年新患病患者约250万人,每年因本病产生的医疗费用高达400亿元人民币,如何对颅外颈动脉狭窄进行及早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脑血管病的介入术可对重度血管狭窄具有良好的管理效果,为疾病的病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3]。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于2017年01月~2018年6月期间住院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68例,纳入患者均经头颈部CTA或全脑血管造影(DSA)确诊,所选患者均符合脑血管内支架植入标准,动脉狭窄直径≥70%,后行脑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43~72岁,平均(51.17±8.96)岁,血管平均狭窄度(5.17±1.03)mm,发病部位包括:颈内动脉狭窄53例,锁骨下动脉下狭窄10例,椎动脉狭窄12例。

2 治疗方法

住院期间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提出的治疗方案。内容包括: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调节血脂、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术前3 d口服阿司匹林300 mg/d、氯吡格雷75 mg/d。术后继续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阿托伐他汀20 mg/d,连续口服12月后随访观察疗效。

3 研究结果

3.1 治疗前后颈外血管再通情况分析

术后经DSA检查,血管再通率为100%,血流顺畅,血管狭窄部位狭窄均低于30%,颅内各血管供血良好,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治疗1年后复查血管,支架处再次出现狭窄6例(狭窄率为8.8%,其中4人未遵照医嘱正常服药),未出现狭窄62例(91.2%),前后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 1年后随访并发症分析

1年后随访,出现复发脑血管病共3例,其发生率为4.4%,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例、腔隙性脑梗死1例,患者未遗留持续性神经系统后遗症。

3.3 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NIHSS评分为(21.42±9.38)分,治疗12个月后,NIHSS评分为(3.75±1.05)分,治疗前后NIHSS评分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4 讨 论

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是使用球囊导管、支架等器械消除或减轻颈部动脉狭窄与血栓,改善颈部血管供血区域器官血流灌注的介入治疗方法[4]。由于其微创的优势,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尤其在中国,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普及较为广泛。有研究数据表明,颈动脉出现中度狭窄的患者发生或者再次发生脑血管病几率约为25%,重度狭窄患者发生脑血管病几率约为28%,因此,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积极治疗,可大大降低其脑血管病发生率[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68例颅外脑血管狭窄患者在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后1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也未出现脑出血情况,仅出现3例并发症,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例、腔隙性脑梗死1例,患者未遗留持续性神经系统后遗症,证明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综上所述,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有效改善颅外脑血管狭窄情况,提高患者缺血性卒中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成形术脑血管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50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哈尔滨医药(2015年5期)2015-12-01 03:58:09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
益气祛瘀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