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泓波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江洛林场,甘肃 天水 741000)
林业病虫害是影响林木生长的主要原因,林业病虫害对林木的生长造成重大影响,病虫害不仅影响林的正常生长,而且还会造林林木死亡的情况。目前我国林业病虫害的种类较为丰富,病虫害的危害较大,不同地区的林业病虫害也有差异巨大的特征。特别是在随着人工造林数量的不断增加,单一的造林方式为林业病虫害提供了食物的來源,人工林一旦遭到病虫害的破坏会引导大规模感染病虫害的情况。林业病虫害的自然生态维持性较差,林发的质量较低,病虫害具有极易传播的特征,林业病虫害在短时间内可以造成大面积的爆发或者流行。
我国营林技术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进步,营林技术对防治病虫害有重要的作用,营林技术可以达到科学育苗和优质选苗的效果,从而达到苗林与地方林地环境的有效适应,提高了苗木的抗病虫害的能力,保证林地种植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目前我国大力推动人工造林技术的发展,强调在人工造林技术的辅助下适当地采用先进的药物造林,这样可以提高林木的生态适应性。应当重视营林、造林的设计,根据实地环境编制林地规划,做到选择合适的苗木类型,编制科学的造林设计,采用更加有效的造林方式方法,在造林密度与混交林方式方面进行优化,在科学的统筹安排基础上达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为了适当提高林木的生长质量,还要优化林业体系,在营林造林中遵循预防为主和综合治理的方针,为构建可持续稳定森林环境贡献力量,应当选择适当地营林技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样才能保证林业资源的生态性、经济性以及环境的协调统一。
20世纪80年代,营林技术开始实施。目前,我国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主要集中在喷洒农药上,但是对于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上普遍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导致我国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仅没有取得显著成效,还增加了许多负面影响。如:喷洒过多的农药导致害虫的抗药性提高,同时,过多的用药用量不仅对周围的环境以及水源造成了大面积污染,而且对树林中有益的生物造成了不可预估的影响。大多数害虫都有非常强的繁衍能力和传播速度,再加上外来生物的入侵,仅仅只依靠喷洒农药这一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林业病虫害的问题。而且,害虫大多数都会首先选择附着在抵抗能力较弱的宿主上,因此,通过营林技术培育具有高抵抗力的树种,有利于减少林业病虫害发生的概率。
随着林业面积的不断增大,林业病虫害频繁发生,这要求各地林业部门及时转变营林技术的运用理念,树立防治林业病虫害的观念,重视林业的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认识到林业病虫害预防和治理的困难性,加强对营林技术的运用,最大程度上保证营林技术的使用效果,把林业病虫害扼杀在摇篮里。
打造混交林,是我国防治林业病虫害的根本措施。在全国各地都展开大规模的实践研究工作,用混交林实现防治林业病虫害的目的。一般来说,混交林地表植被较为复杂,虫子种类较纯林更多,因此,混交林具有更高的寄生率。混交林的松毛虫密度相对较高,植被丰富,有利于害虫天敌的栖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害虫扩展的范围。纯林植被较少,害虫的天敌也较少,一旦发生虫灾就会广泛传播,而混交林中植被覆盖率高、虫子种类繁多、虫与虫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明显,大大缩小了虫灾的发生概率。
直接清除被病虫害侵蚀的树木或者对病虫害源进行大规模清除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减轻病虫危害,更有利于除去病虫,是防治病虫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近几十年来,我国一直采用这种方式,把从根源上拔除一切害虫作为预防和治理林业病虫害最主要的方法。运用全部砍伐为主,选择性砍伐为辅的方式,在南方地区取得了巨大成效,如广东、上海、云南等地。
虽然对于通过其他途径传播的害虫来说,隔离带的作用无法发挥,且隔离带的建立成本过高,不适合大规模运用。但是对于一些食性单一的害虫,如落叶松叶蜂、油松毛虫等幼虫的转移危害有一定的阻隔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面积的森林不仅有净化空气的作用,而且还可以产生人类和动物赖以生存的氧气,十分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但林业病虫害始终阻碍着我国的林业发展建设。因此,有关部门需要加大对营林技术的运用力度,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林业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林业病虫害的发生,以保证我国森林資源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