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玲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 沧州 06100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多发于中老年患者,是指患者的下肢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患者的下肢出现全身动脉硬化性疾病,造成患者的肢体出现缺血[1]。如若治疗不及时,会造成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或者坏死的症状,会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疗效,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探讨综合护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疼痛的疗效观察,具体如下:
选择2016.01-2018.12,3年以内在我院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00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5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250例,综合护理)。护理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分析。现对两组病患的病程,年龄等基本资料进行研究,表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此次研究均表示知情,并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此后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的批准认可。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①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患肢进行适当保暖,不能热敷或者冷敷,防止出现血管收缩的正在,最好帮助患者在睡觉时取适当的体位,例如头高脚低,帮助血液灌流至患者的下肢,也要适当更好体位,帮助血液更好循环。②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定期进行Buerger运动,帮助患者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下肢的功能。③护理人员需要帮助保持情绪稳定,叮嘱患者应进食低胆固醇以及高维生素的饮食,指导患者正确服药,并观察患者服药期间是否有出现出血的情况。
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的方法。观察组的患者在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使用中医疗法。具体如下:采用含有红花、桂枝、乳香、没药、透骨草以及千年健等药物的药液浸泡患者的小腿,浸泡时间控制在20min以内,水温在40度以下,最好在冬季使用,以免加剧患者肢体缺血的状态。或者帮助患者进行按摩,在患者肢体的患处各穴位进行轻柔,不可用力过度,定时按摩即可,以防造成患者下肢出现静脉损失的情况,从而血液回流出现障碍。
两组患者通过使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来判断综合护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疼痛的疗效。疼痛评分标准:0~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的疼痛感越强。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者共有250例,治疗前的疼痛评分为(3.42±0.75),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为(2.84±1.27);观察组患者共有250例,治疗前的疼痛评分为(3.38±0.73),t=0.6043,P=0.5459;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为(1.90±1.05),t=9.0195,P=0.000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疼痛评分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在休息时间感到肢体疼痛、麻木,常常伴有手脚冰凉,有时还会引起腿抽筋,患者在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肌肉疼痛等症状,治疗此类症状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2]。由于动脉硬化是属于全身性疾病,通常当患者有严重静息痛或者足趾溃疡时,才使用手术进行治疗,但是手术的效果往往较差,因此,突出了综合护理的意义。
常规的护理措施无法具体针对患者实际需要的护理需求制定相应的方案,加上治疗的时间较长,也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因此常规护理措施往往无法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
与之相比,综合护理是针对常规护理的进一步完善,利用中医的护理技术对患者的患处进行针对性治疗,例如浸泡药物疗法,可以帮助促进患者肢体的血液循环,减轻患者肌肉萎缩的程度,帮助疏通患者的下肢气血经络,对缓解患者的疼痛具有很好的疗效,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借鉴经验。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疼痛程度有一定的缓解,能够帮助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