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双欢,刘 芳
(宜兴市人民医院,江苏 宜兴 214200)
重症胰腺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由于该病长期处于高代谢的状态,因此,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因此降低了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增加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应加强对重症胰腺炎感染病人的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确保患者健康安全尤为重要。为此,本文详细分析了早期空肠内营养护理对重症胰腺炎感染病人的影响效果,详情如下。
将我院收治的50例重症胰腺炎感染病人作为此次探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2017年4月-2019年4月,将所有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其中分成观察与对照两组,每组患者分别有2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20-75岁,中位年龄(47.5±2.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20-76岁,中位年龄(48.0±2.3)岁。对比后发现,组间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备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
给予对照组常规优质护理,监测患者病情及各项指标变化,做好病房环境、用药及疼痛护理,静脉配置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在常规优质护理基础上将肠外营养支持改为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首先为患者详细讲解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及相关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度;为患者采取鼻饲置管,做好管道固定工作。首先输注生理盐水,再给予患者营养液,严格控制营养液的滴注速度,并根据营养液种类调节滴注速度,营养液的浓度要以低到高的浓度进行输注,确保患者合理补充营养物质,保证患者机体营养均衡。
将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免疫球蛋白中IgG、IgM、IgA)的免疫功能各项指标水平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并记录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干预前观察组患者IgG(g/L)、IgM(g/L)、IgA(g/L)指标数据为(6.3±0.5)、(6.4±0.5)、(6.2±0.3);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前相关数据(6.5±0.6)、(6.5±0.6)、(6.3±0.4)对比无显著差异(t=1.2803,0.6401,1.0000,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上述免疫功能各项指标分别为(8.2±0.5)、(8.6±0.2)、(8.4±0.3),观察组患者免疫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其数据为(9.3±0.7)、(9.4±0.6)、(9.2±0.8),组间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之上(t=6.3936,6.3245,4.6816,P<0.05)。
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24.0%(6/25)例相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其数据结果仅为4.0%(1/25)例,两组之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x2=4.1000,P<0.05)。
重症胰腺炎是一种危险性较高的急腹症,并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及病死率高等特征,发病后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高热、恶心及呕吐等症状。而该病的高代谢、炎症蛋白消耗和禁食的限制,极易造成患者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从而损伤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因此极易发生感染现象,最终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1];由此可见,加强对重症胰腺炎感染病人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确保患者康复效果尤为重要。为此,在本次研究中将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在重症胰腺炎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全面分析[2]。结果发现,通过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后的观察组患者免疫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提高,且发生的并发症均较少,其数据结果同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均具备显著优势。之所以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是因为术后科学合理的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可直接帮助患者改善营养不良症状,能够有效维持患者机体代谢,对维持患者内脏血流稳定性和胃肠道粘膜完整性起到了重要性作用,并能有效纠正患者低蛋白血症,确保机体各功能组织器官不受营养不良影响,从而避免患者因免疫功能下降导致的并发症发生,最终确保了患者的身体康复效果[3]。
综上所述,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重症胰腺炎感染病人的影响价值较高,对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及确保患者康复效果中起到了重要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