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仁琴
(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医院肿瘤科,安徽 马鞍山 243000)
胃癌初期病变不易觉察,待确诊时往往已步入中晚期,预后较差,虽可通过手术切除,但接近一半患者复发[1]。化疗产生较多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出现消极对待治疗的情况,直接影响化疗的效果[2]。本研究选择我院进展期胃癌化疗患者88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及中医护理,对其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现报道如下。
自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5月就诊的进展期胃癌化疗患者中选择88例均分2组,常态组44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科研组44例患者采取中医护理。
常态组:男女比例23:21,年龄34.7~69.4岁之间,平均(52.21±5.19)岁。文化程度分初中及以下、高中及大专、本科及以上各有患者22例、16例、6例。科研组:男女比例26:18,年龄34.8~68.7岁,平均(52.34±4.97)岁,文化程度分初中及以下、高中及大专、本科及以上各有患者21例、15列、8例。两组患者的资料数据经比对,无明显差异存在,P>0.05。
常态组采取常规护理,执行监测体征、观察病情、生活与心理护理等措施。科研组采取中医护理,细节描述:
(1)中医辩证护理
收集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与病性详细了解,然后辩证开展中医护理工作。有气血双亏表现的患者,应适当增加被褥、调整室内温度等保暖措施,避免患者感觉寒冷,在护理过程中尽可能少接触患者,避免不必要的疼痛感。有胃部刺痛感症状的患者,应当提醒患者采取清淡饮食。有肝胃不和症状的患者,应当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情志疏导。有脾胃虚寒症状的患者,对于患者的胃部进行保暖处理,避免受寒。(2)中医情志护理。进展期胃癌患者普遍存在悲观、消极等不良情绪,其家属往往也有类似的情绪表现。中医学科强调七情属人体对外界环境的主观反映,同时影响五脏六腑,不良情绪会导致脏腑器官功能下降,从而影响疗效。与其家属应当多沟通,以鼓励、传递正能量为主,帮助其调节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3)中医熏蒸、敷贴及按摩护理。在患者化疗之后有明显疼痛感时,将络石藤、艾叶、防风、鸡血藤等中药,与水煎煮,温度40℃时对患者疼痛部位进行熏蒸,每次半小时,2天1次,这样可以止痛通经。将中药消炎散与少量麻油调制于糊状,对于患者疼痛部位进行敷贴,促进肿胀组织消失,局部组织修复。让患者俯卧,按摩者站于患者的一侧,以双掌跟部对于患者的骶腰部与其两边肾俞穴反复揉搓,以拇指按揉气海、归来、三阴交、足三里、脾俞、肝俞等穴位。
通过SF-36健康测量量表从情感职能、生理机能与生理职能3个方面对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同时观察患者胃肠道反应、脱发、发热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以SPSS 21.0处理,计数资料(不良反应率)与计量资料(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以例数(%)、均数±标准差()表示,运用x²、t检验,如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达。
观察患者胃肠道反应、脱发、发热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常态组胃肠道反应、脱发、发热的患者例数分别为6例、5例、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总计40.91%,科研组胃肠道反应、脱发、发热的患者例数分别为1例、1例、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总计9.09%,相比之下,科研组更优,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SF-36健康测量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科研组情感职能、生理机能与生理职3方面评分分别为(82.1±13.4)分,(83.1±10.1)分,(82.6±9.2)分。常态组情感职能、生理机能与生理职3方面评分分别为(55.1±13.4)分,(60.1±9.1)分,(51.6±10.2)分,相比之下科研组更优,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进展期胃癌在化疗过程中会引发各种不良反应,不仅损害患者的身体机能,而且影响其治疗耐受性,使得疗效达不到预期[3]。本研究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将辩证护理的概念带入化疗过程当中,根据患者的病情与性质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4]。同时实施情志护理干预,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进一步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并且对于患者家属也同时实施情志护理,给予其正能量的引导与鼓励,在家属的共同配合下,更好的提升化疗效果[5]。另外通过中医熏蒸、敷贴及按摩护理,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实验结果显示,科研组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2项指标均优于常态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对进展期胃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增强患者耐受性,保障化疗的正常实施,同时降低化疗带来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