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霞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会东县金江街道,四川 会东 615200)
只有严格的控制玉米的病虫害情况,才能保证玉米产量的稳定生产。玉米常见的病虫害及相关技术是多样性的,种植人员要对玉米病虫害的技术充分掌握,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玉米品种可能发生的病虫害,利用科学的防治措施保证玉米的健康生长与收获质量。
此病是玉米种植时主要的病害之一,青枯病的爆发性较强,对作物的伤害较大,玉米在灌浆后期容易发生青枯病,而且一旦爆发青枯病,对玉米后期灌浆造成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与质量受到损害,如果种植人员不能准确的察觉到此病症,会使玉米的产量大大降低。此病症状表现为:玉米叶子突然枯萎,玉米灌浆末期,整株叶片呈现出水烫状,褪色并干枯,果穗呈下垂状态,苞叶干枯死亡,情况严重时会导致倒伏症状的发生。主要的发病原因与菌落有一定关系,其繁殖的速度影响着此病的爆发可能性。因此,要保证土壤含水量,防止此病的发生。
玉米螟是玉米种植中发生的虫害,也称作钻心虫,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是玉米重要的害虫之一。玉米螟会啃食玉米内部,导致质量与产量受到影响,主要的症状为,玉米叶出现排列的小孔,发现此症状时,要立即采取措施防止玉米螟继续啃食内部。玉米螟会对玉米的各部位进行伤害,导致玉米的功能受到影响,影响作物质量。
黑穗病的症状如同乌米一般,也是玉米较常见的害病,其主要危害是影响玉米的正常授粉,影响其生长速度。黑穗病较严重时玉米的产量会大幅度降低,主要病症是玉米的雄性花器发生病变,基部膨大导致内部花粉受到损坏,花粉不能进行正常的授粉与传播,进而导致玉米产量降低。主要病因是对病害的防治工作不到位,主要表现为雄花基部膨大,花粉变黑,严重时为雌穗内部花粉生长不完善,形成丝状物,主要原因是上季玉米留下的病菌,加之在播种前没能做到良好的预防工作。
要想从根本上降低玉米病虫害的发生,首先要选择抗病、抗虫害性能较高的玉米品种,在进行种植工作前,要精心做好准备工作,将药剂严格处理,同时注意控制播种玉米前的温度。玉米种子离不开药剂的帮助,种子与药剂进行搅拌,可以进一步的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播种时的温度不可低于12℃。否则会影响玉米的正常出芽。
玉米的不同种类决定了防治病虫害的技术也不相同,因此,种植人员要根据实际的玉米品种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方法,例如玉米的大斑病,当发现叶片呈现褐色或青灰色时,要及时的对地表湿度与温度进行调整。这样也能够有效的阻止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四川地区的温度与湿度较高,因此,当发现叶片变色时要及时的处理。
玉米的生长过程是防治的关键阶段,此时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玉米的产量与质量。因此,要做好玉米培育工作,做好保苗与壮苗,使玉米自身的抗病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此外,也要做好玉米施肥与除草的工作,注意除虫。进一步的保证玉米的产量与质量。要提高玉米的受精质量与授粉能力,提高玉米的增收率。
物理的相关技术可以使农作物本身不受到药剂的影响,使农作物达到绿色食品的健康要求。玉米在我国多被应用于食品与饲料,因此,玉米的安全与健康是十分重要的。物理技术可以使玉米的药剂减少对人类与其他动物的不利影响,同时,对土壤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不会造成伤害。利用紫外线消杀作物中的病虫成本还是就较高的,因此,在资金预算不足的情况下,是没有办法应用的,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运用,选择适合当地情况的方式防治病害。生物技术有着环保的优势,对病害进行分析,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害虫的生长繁殖速度降低,但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发生的病害及各自的天敌也不相同,因此,为了生态的平衡发展,要将生物数量维持平衡的状态,避免因为生物失衡造成的生态破坏。
玉米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应当以预防为主,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防治办法,可以选择经济型,降低成本的相关措施,保护环境有效预防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的增产增收。在选择相关措施时,要注意不可破坏环境,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玉米的收获期也是需要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的关键期,在玉米的收获期要对虫害的防治格外注意,要注意做好玉米螟的防治工作,防止影响玉米的作物质量,此外,要注意加强对田间的管理与维护,进一步的避免发生虫害的风险,控制虫害的生长速度,保证玉米籽粒的质量,进而保证我国玉米产量的稳定发展。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物之一,为了保障我国玉米产量的稳定生产,首先要在玉米的管理技术上加大力度,种植人员要对玉米的生长习性与常见的病虫害进行充分的了解,掌握相关的科学技术,根据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保证玉米的正常产量,进而使我国农业生产得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