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艺术: 莫里斯的文化观*

2020-12-09 17:19雷月梅
关键词:莫里斯工人阶级异化

雷月梅

(1. 北京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 北京 100089; 2. 山西农业大学 文理学院, 山西 太谷 030801)

作为19世纪英国杰出的批评家、 早期社会主义活动家, 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一生创作了数量惊人的作品, 他是“19 世纪英国文化批评的集大成者”[1]。 莫里斯主张创建人民的艺术, 从而抵制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所造成的劳动异化。 莫里斯提出, 艺术是一种生活方式, 艺术就是工作。 创建人民的艺术是为了让人民能够愉快地生活。

1 创建人民的艺术的必要性

“文化观念是为了应对我们共同生活的环境中所产生的重大的改变。”[2]314文化的观念主要产生于19世纪工业革命之后, 作为对工业革命所造成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反应。 科学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等一系列社会风潮带来诸多社会弊端, 主要表现在信仰缺失、 道德沦丧、 社会矛盾升级、 霸权意识盛行等。 莫里斯生活在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 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 “世界工厂”。 这个时期英国的帝国主义政策已经形成, 整个社会无不受到商业竞争的主宰。 几乎所有中产阶级都满足于英国所取得的现代文明, 对工业革命所取得的成就沾沾自喜。 但是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所引发的商业竞争导致了异化劳动, 导致人民无法愉快地生活。

莫里斯批判资本主义商业制度所造成的劳动异化, 并认为只有通过创建人民的艺术, 才能消除劳动异化。 国家之间、 资本家之间、 工人之间充满竞争。 国家之间为了世界市场而互相竞争; 工业巨头为了掠夺市场而竞争; 工人之间为了生计也存在竞争。 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机器代替了人的劳动, 人在劳动中毫无乐趣, 人的劳动失去了创造性。 人类发明了机器, 却沦为机器的奴隶, 机器控制了人, 而不是为人服务。 “几乎所有世上的劳动, 本来应该是人们的生活的有益的同伴, 却变成人人都想摆脱的沉重负担。”[3]193为了生计, 工人生产廉价的商品, 毫无幸福感。 “我们所控制的自然的力量却用来奴役人民, 同时毫不在意剥夺了他们的多少幸福生活。”[4]24莫里斯认为人的劳动是异化的, 这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的观念有相合之处。 马克思主张, 劳动同生产活动本身就是异化的。 “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 而是否定自己, 不是感到幸福, 而是感到不幸, 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 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到折磨、 精神遭到摧残。”[5]54莫里斯从分析异化劳动开始, 揭露了资本主义商业制度所造成的异化劳动。 工人为了满足资本家生产最大化而丧失了劳动的乐趣。

莫里斯和19 世纪其他社会批评家一样, 主张通过文化来抵制工业革命所创造的机械文明。 莫里斯的文化观念师承罗斯金(John Ruskin)[2]159, 深受卡莱尔(Thomas Carlyle)的影响。 罗斯金抨击资本主义制度, 尤其批判劳动分工所造成的异化劳动。 在罗斯金看来, 劳动分工导致人的碎片化, 使人失去了尊严和人格。 “近来, 我们认真研究并完成了劳动分工这项文明的伟大发明, 只是我们给它的名称是错的。 说实在的, 被分开的不是劳动, 而是人——分裂成一片一片的人——破碎成细小的生命碎屑。”[2]152劳动分工使人成为碎片, 劳动者沦为机器, 不再是完整的有尊严的个体。 异化劳动颠倒了劳动者和机器之间的关系, 本应在劳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劳动者被机器控制, 使人类沦为异化的境地。 莫里斯和罗斯金都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造成异化劳动的症结所在。 莫里斯的异化劳动的观念还深受卡莱尔的影响。 卡莱尔认为, 机械主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经济、 政治、 科学、 宗教、 文学等领域无不受到机械的控制, 凡事以计算为基础, 以利润为目标, 因此这个时代是“机械的时代”[2]78。 更糟糕的是, 人也具有了机械的性质:“不仅他们的身体和外在受到机器的控制, 他们的内在和精神也变得机械了。”[2]79批评家们都意识到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对人的控制, 并试图通过文化的观念来抵制机械文明对人的侵蚀。

除了卡莱尔和罗斯金, 莫里斯与柯勒律治(S. T. Coleridge)、 阿诺德(Matthew Arnold)等批评家的文化观也表现出一脉相承。 维多利亚时代, 英国在物质和科技方面取得了迅猛发展, 然而, 许多社会问题蜂拥而至, 机械主义、 拜金主义、 自由主义、 商业竞争纷至沓来, 更为严重的是, 物质的富足造成人们精神空虚, 社会两极分化严重, 阶级矛盾加剧, 社会体制混乱。 19世纪20年代, 英国工业革命如火如荼, 当时社会的主导思想是功利主义, 人们只看重眼前利益, 主张幸福最大化, 不注重人的感情及其对人的影响。 为此柯勒律治对这种功利主义思想提出批评:“文明是混合的善, 如果不以教养为基础, 是不健康的, 国家只是表面繁荣。”[2]66柯勒律治认为, 文化的培养应成为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 对于维多利亚时代工业革命后英国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所出现的社会问题, 阿诺德主张通过文化来治愈社会的弊病。 莫里斯抨击19世纪英国艺术遭到贬值。 英国的剥削制度使艺术家沦为工匠, 艺术家在金钱的驱使下创作, 只为少数富人服务, 艺术丧失了往日的崇高, 失去了原有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在我认识牛津的这三十年里, 牛津文化对艺术(因而也是对文学)的损害, 比在几个世纪里教授们所弥补的还要多——其实已于事无补。”[2]162-163由于商业主义的肆虐, 连象牙塔里的艺术也未能幸免。 虽然有少数有识之士追求艺术, 可是他们难以从商业的无情掌控中挽救艺术。 莫里斯对艺术式微的担忧承继了19世纪浪漫主义艺术家对艺术的商业化的焦虑。 19世纪初, 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文学和艺术越来越受到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冲击, 读者的趣味变得低下, 优秀的作品不受重视。 为此, 华兹华斯指出, “请不要再用‘流行’一词衡量新诗作, 这样做是毫无意义的, 似乎只有大家像受到欲望驱使或者像中了魔一样争相阅读的诗作才是好诗, 除此之外, 似乎再无其他标准来衡量居于美术首位的这门艺术的作品是否优秀似的”[2]31。 济慈也批判艺术被罢黜的情势, 并认为作家不必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而写作, 因为评判艺术的标准是文学的内在尺度, 而不是市场等外在因素。 同样, 维多利亚时代晚期的艺术家们为了抵制商业主义对艺术的侵蚀, 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主张。 莫里斯希望通过艺术拯救资本主义社会。 在莫里斯看来, 艺术是由人民创造并服务于人民。 “艺术的事业是人民的艺术。 ……我们总有一天会重新赢得艺术, 即赢得人生的乐趣; 使艺术重回我们的日常劳动中。”[3]203-204艺术是人对生活的兴趣的具体表达, 是身体、 知性和情感能力的愉悦运用。 莫里斯援引罗斯金的话, “艺术是人在劳动中的喜悦表达”[3]273。 创建人民的艺术的途径是根除资本主义制度, 进行社会主义变革。

2 创建人民的艺术的途径

莫里斯主张通过创建人民的艺术对抗商业文明。 在莫里斯看来, 只有进行社会主义变革,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才能使人们从劳动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才能创建人民的艺术。 但是社会主义变革“取决于这种变革如何完成, 用怎样的精神完成”[6]265。

莫里斯主张通过社会主义变革, 创建人民的艺术。 莫里斯认为, 英国社会存在剥削和被剥削两大阶级。 只要社会上存在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 就有阶级斗争。 自从英国在封建制度的废墟上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工人沦为被剥削阶级, 因此, 他们只有联合起来进行社会主义变革才能推翻剥削阶级。 他们不仅要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 更重要的是掌握政权, 实现政治平等。 莫里斯在《乌有乡消息》(NewsfromNowhere)中详述了社会主义变革的过程。[7]104-130当时的社会分为三个阶层: 上层阶级、 工人阶级和下层阶级。 上层阶级是剥削阶级, 他们操纵政府, 使政府在国内充当警察部门, 在国内外充当剥削阶级的保镖, 为资本家打开世界市场的大门。 工人阶级和下层阶级是被剥削阶级, 是变革的生力军。 社会主义变革经过防守、 相持、 反攻三个阶段, 最终取得胜利。 变革中两大对抗的阶级是资本家和工人阶级。 变革以非暴力改良和暴力革命相结合的方式展开。 变革开始, 工人阶级和资本家之间力量悬殊, 敌强我弱。 但是有些开明人士设法通过改良计划逐步改变生产机构和财产管理制度, 成立“国家社会主义”(State Socialism)机构, 极大地改善了工人和下层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 但这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他们不知道, 如果他们以追求幸福的意图和期望来合理处理他们自己的能力和自然资源, 人生将会有何等的乐趣。”[6]267工人们最终团结起来, 形成工人联合会, 有组织地与资本家展开斗争。 工人运动遭到资产阶级的残酷镇压和血腥屠杀, 工人组织真正觉醒并开始真正的革命运动, 工人阶级的力量越来越强大。 与此同时, 工人联合会成为工人阶级的领导者并指挥工人斗争。 最终政府不得不向工人联合会妥协, 承认工人组织的合法地位。 工人阶级最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掌握了国家的权力。 莫里斯认为, 真正的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变革的完成就是共产主义。 人们为了自己的生活都能各尽所能, 他们的生活应该属于自己而不是别人, 社会应该为每个人提供一切有利的条件。

莫里斯的社会主义变革具有浪漫主义因素, 具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因为他主张通过非暴力手段进行变革来完善资本主义制度, 而不是通过暴力手段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然而, 莫里斯的进步之处在于他信任工人阶级。 在莫里斯看来, 工人阶级是社会变革的主力, 这是“在英国文化传统中是迄今做出的最为出色的尝试, 它打破了普遍存在的僵局”[2]159。 莫里斯认为工人阶级可以承担领导社会的责任, 而同时代的卡莱尔、 阿诺德和罗斯金都不信任工人阶级。 卡莱尔虽然同情工人运动, 但他认为工人阶级没有领导能力:“指引我, 治理我吧!我疯狂而悲苦, 无法指引我自己!”[2]87卡莱尔主张文人英雄来治理国家, 他认为文人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人, 是世界的指路明灯。 只有文人英雄才能引领人民, 使人的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协调发展。 阿诺德同样也不信任工人阶级, 他认为工人阶级是无政府主义者:“工人阶级是群氓, 他们要么同中产阶级一道追求外在文明, 只希望尽快变成市侩, 要么就是堕落或野蛮。”[2]130阿诺德提出社会应该由一个异己阶层(aliens)来领导, 他们具有最优秀的自我, 可以领导人民学习最优秀的文化, 从而摆脱无政府状态。 罗斯金与阿诺德的观点不无二致。 “恰恰因为劳动者沦落为机器的力量超过当代任何其他邪恶, 所以导致世界各国群众也为了所谓的自由而斗争, 而这种斗争是无用的、 支离破碎的、 毁灭性的。”[2]152罗斯金担心工人斗争会动摇社会的根基, 他提出应该由上层阶级来领导国家。 作为一个整体, 上层阶级的职责是维持下层阶级的秩序, 并依据下层阶级的能力所及, 把他们提高到最接近上层阶级的水平。 与卡莱尔、 阿诺德以及罗斯金对工人阶级的看法相比, 莫里斯关于工人阶级的主张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 只有通过工人阶级的力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才能创建人民的艺术。

3 创建人民的艺术的可行性

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 创建人民的艺术, 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在莫里斯看来, 艺术的职责是为人们“树立充实而合理的生活理想。 在这种生活中, 他将感到对美的感知和创造, 也就是享受真正的乐趣, 这种乐趣的享受同日常的面包一样对人来说是必需的”[8]281。 莫里斯把艺术视为文化, 把艺术看做一种生活方式。 艺术、 劳动和生活三者水乳交融。

人民的艺术是指“健康的身体, 理想的工作, 在美好的世界里生活”[4]17。 首先, 人要拥有健康, 把生活当做愉悦。 人应该身体康健, 四肢舒展, 面容姣好, 表情丰富。 在资本主义社会, 由于人们过度工作, 整日为生计忧心, 食不果腹, 造成疾病缠身, 人成了可怜的生物。

其次, 人要拥有理想的工作。 理想的工作包括令人愉快的工作本身和工作环境。 人们愉快地从事创造性劳动。 由于人们生产的物品是无用的, 他们的工作是无用的劳作, 工人没有闲暇, 被迫劳动, 根本没有快乐。 异化劳动破坏了人的生活, 所以理想的工作极其重要。 为此, 莫里斯指出, 艺术就是劳动。 创建人民的艺术的目标是把人从强制劳动中解放出来。 “我现在所谈的艺术, 或者应称之为工作的乐趣, 看来几乎是从人们的本能中自然涌现出来的……他们一旦开始这样工作, 艺术便开始发展了。”[2]134艺术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人还应拥有令人愉快的工作环境。 资本主义的大生产及其土地所有权迫使人们涌进大城市, 人们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 城镇拥挤不堪, 工作环境堪忧。 因此, 应该改革工厂制度, 使之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充满乐趣的丰富的生活。 工厂应该成为智力活动的中心。 人要享受工作的乐趣, 并成为生活的主人。 艺术是自由和幸福的标志, 其目标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艺术的目标是要破除对劳动的诅咒, 使工作成为我们活力的一种充满乐趣的满足, 并且使那股活力有希望生产某种值得使用活力生产的东西。”[9]91莫里斯通过创建人民的艺术而要根除现行的劳动制度, 因为商业竞争破坏了艺术, 破坏了人们的快乐生活。

第三, 人要在美好的世界里生活。 社会是令人愉快、 美好而宽松的。 当今社会, 人们受到利润的驱使, 居住在拥挤的城镇里, 居住环境混乱不堪。 即使工人获得物质上的满足, 但如果居住环境得不到改善, 仍然是生活的奴隶。 只有在优美的环境里, 人们才可以愉快地读书, 享受生活。 莫里斯主张机器应该为人服务。 “如果必要而合理的工作是机械的, 我要借助机器来完成, 不是要让我的劳动更廉价, 而是尽量不要在机械的工作上花费时间。”[4]20社会主义社会可以使人人都各尽所能, 按需生产, 社会应该建立在条件平等的基础上, 工作是自愿的, 愉快而有用的。 社会主义社会促进人的协调发展, 社会的全面进步。

莫里斯关于愉悦劳动的观念师承罗斯金。 在罗斯金看来, 美就是文化。 美不仅包括物质之美, 还包括精神之美, 人的劳动体现了“生命之美”(Vital Beauty), 人们从劳动中得到喜悦和享受。 “人的工作的理想状态是应该让人发挥其生命之美, 即生物功能的巧妙实现, 尤其是人的完美生命的喜悦和健全发挥。 劳动体现了生命之美, 人们从劳动中得到喜悦和享受。”[2]152罗斯金主张建立有机社会, 以抨击英国19世纪工业资本主义和中产阶级的自由主义, 捣毁自由主义风气。 罗斯金把劳动看做享受, 并认为普通人具有获得劳动愉悦的条件, 莫里斯在罗斯金的基础上, 主张普通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

莫里斯主张通过艺术促进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莫里斯的文化观与柯勒律治、 卡莱尔、 阿诺德等批评家的文化观一脉相承, 这些批评家强调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柯勒律治主张, 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将对物质文明的追求与对文化的培养协调发展, 社会的进步应该与人的素质和谐发展。 卡莱尔提出, 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追求应该平衡发展。 “人的这两部分活动相互作用、 相互依靠, 难以分离。 两者必须适当协调并蓬勃发展。”[2]80-81人类的最高目标是完全的自由。 阿诺德希望通过文化使人类达到完美, “文化本身就是研究完美, 使我们……把人类真正的完美看做和谐的完美, 从而发展人类的各个方面; 文化作为普遍的完美, 发展社会的各个方面”[2]125。 文化可以促进人们追求整体的完美, 实现的手段是通过了解世人在与自身最为有关的问题上所曾有过的最好的思想和言论。 但这些批评家将文化看做一种精神的东西, 与物质相对。 “从浪漫主义以来, 英国人习惯地将文化看做一种精神的、 意识的、 思想的东西。”[10]

4 结 语

莫里斯的文化观对英国19世纪文化观的贡献在于, 他把艺术与社会相结合, 与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批判联系在一起, 并赋予文化概念以物质的涵义。 艺术具有社会性特征, 社会具有艺术性特征。 艺术反映时代的精神风貌, 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艺术在某种意义上还能承担起一种对社会的批评和否定功能。 艺术是一种生活方式, 日常生活就是艺术, 社会具有艺术的特征。 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观点来源于浪漫派, 并通过阿诺德和莫里斯而得到传承。 “工人阶级将会结束旧的制度并建立社会主义, 并为艺术家和知识分子提供立身之处。”[1]莫里斯将艺术看做一种生活方式, 将艺术与物质结合在一起, 文化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莫里斯的文化观预示了威廉斯的文化观, 威廉斯将文化看做整个的生活方式, “衣食住行, 思维言语, 人的一切行为活动都是文化的具体表现”[10]。 莫里斯的文化观体现了文化是整个的生活方式。 尽管莫里斯的文化观具有浪漫主义特征, 但他通过文化批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所造成的劳动异化的主张, 关于艺术和社会主义的关系的论断, 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莫里斯工人阶级异化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从异化看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设想
神奇飞书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经济学:范尼·普莱斯与大西洋的工人阶级
能 看 多 远
半夜的演讲
我的风筝
论马尔库塞的阶级一体化理论
从精神生态学角度看《白噪音》中后现代人的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