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要在激烈的新闻传播竞争中胜出,首先就要保证传播内容的真实、准确、新鲜,这是核心竞争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从新闻报道语言的规范使用开始。
首先,要正确认识新闻报道规范表达的重要性和时代意义。如今媒体环境更加多样化与复杂化,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传播工具和传播手段与过去相比更加先进,传媒的影响面也越来越广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媒体只有更加规范化运营,规范化表达,才能传播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才能为国家传媒行业的健康发展增光添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其次,自律是媒体人的一项基本要求,媒体人必须时刻警醒,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由于有了互联网,通过媒体传播的新闻信息可以瞬间传达到世界各个角落。传递正能量的信息可以经由网络的扩散产生巨大的正面效应,但如果因报道语言不规范而传递了有歧义的信息,也可能引发巨大的不良影响。所以必须对新闻信息传播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新闻报道是以传递真实客观信息为立足点和目标的,所以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新闻传播的语言首先都要以真实准确地表达信息为前提。
新闻报道中语言是基本构成要素,新闻传播的严谨求实特性对新闻语言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首先,报道的语言要能准确规范地传递事实信息,正确报道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准确表述事实的细节信息。这就要求新闻传播者在进行报道写作的时候,对事实的基本要素信息要表达准确,对数据信息表述清楚,无数据偏差、无具体名称的误差、无计量单位误用等问题;新闻当事人的动作、语言等细节的用语要符合真实性的要求;对环境的陈述要客观真实;在信息传播中不夸大、无绝对表述,如在新闻报道中不要轻易地用“最”“绝无仅有”“轰动”等词语。
其次,新闻语言的表述要能正确地表达立场、观点和情感。语言不仅传播信息也承载着意义。在新闻传播中,新闻作品不仅要正确表述新闻当事人的情感,也要正确表达作者的情感。作者的立场和观点会体现在对事实的选择和陈述中,所以在语言表述上要合理规范地表达,不能为了片面追求轰动效应而用词褒贬不分,一味追求煽情、刺激。如“女歌手遭男评委批评,下一秒霸气回怼场面火药味十足。”这样的表述就有些哗众取宠的嫌疑。
当取k>K时,对应的图划分将使某些真实聚类划归为不同类属,使得Wjj′中各元素取值增大、Lk的块对角性减弱,相应的Uk后(k-K)列不为近似分段常量.由此导致类属同一目标类的像素特征点呈现弱聚集性.
“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标题是吸引受众注意的关键。使用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阅读的新媒体新闻产品对标题的拟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自媒体和商业网站大多没有自主采写新闻稿件的能力与权限,大都以转载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为主。各家网络媒体为了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特色,为所转载新闻稿件重新拟定富有个性特色的标题成为了他们一种吸引受众的有效手段。因此,对于网络媒体来说,在进行编辑时就更加需强调标题用语的规范性,使标题既能准确概括报道内容,又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国家版权局于2015年发布的《关于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的通知》中规定,互联网媒体转载他人作品,不得对作品内容进行实质性修改;对标题和内容做文字性修改和删节的,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和作品的原意。①国家版权局网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483/249606.html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信息传播者肩负着社会责任,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新闻媒体,在转载新闻、制作标题时,都要保证所传播信息的细节真实和整体真实。
有些商业网络媒体为了提高点击率、关注量,造成了以哗众取宠型标题吸引眼球的“标题党”现象。“标题党”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忽视甚至无视标题与内容的贴切关系,一味迎合部分人的低级趣味,甚至不惜制造耸人听闻的标题来吸引人,造成屡屡突破社会道德底线的现象。这种为了点击量而在标题制作时张冠李戴、掐头去尾的作法,会导致出现文不对题、低俗暴力、夸张惊悚、故弄玄虚等现象,最终使新闻报道经转载后原意扭曲。经过近几年国家网信部门的有效整治,“标题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但在一些商业媒体发出的新闻标题中,其表述仍需进一步规范。
首先,要注意标题不使用夸张性的表述。例如,“不读是你的损失”“改变了无数人”“你一定想不到”“写了让人失眠”“震惊了十亿人”等等表述,就存在着夸张的成份,违反了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其次,要注意不使用片面偏激的表述。新闻标题要能全面概括报道的内容,但如果在标题语句的表述上只突出体现了事实中片面的信息,就有可能会损害新闻的真实性,进而误导舆论。如“房价飙2W竟难抢 低价学区房或将绝迹”,这新闻标题就只突出了片面信息,影响新闻的整体真实性。
互联网的发展使新闻信息的传播更加便利,但同时也容易导致网络信息传播良莠不齐,这就要求新闻传播者培养起良好地媒介素养,以规范地表述传达真实客观的信息,以更好地引导舆论。
在新闻信息传播中,简称一般用于名称的简缩。在平时的口语或书面语中使用规范的简称,可以使语言更简洁明了,但如果简称不合乎规范,随意生造,就有可能词不达意,让人无法理解简称的含义。新闻报道必须正确规范地使用简称,以免引起误解。但一些商业网站和自媒体在传播信息时单纯为了省略字数而随意使用简称,就容易使受众对事实信息产生误解,这就造成了因语言使用不规范而影响信息地准确传播。为了避免造成失误,信息传播中使用简称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简称不要随意换字,尤其是一些含有数字的简称。例如,“全国两会”在文字表达上就不能写成“全国二会”;“二广高速”不能写成“两广高速”,因为这是两条不同的高速路。
其次,不能随意使用不规范的简称和略称,尤其是一些涉及国家机关和行政部门的简称。例如,省级检察院的全称是“××省人民检察院”,省级法院的全称是“××省高级人民法院”,但有媒体将省级检察院的全称误认为是“××省高级人民检察院”,把省级检察院和省级法院并称为“两高”,这就造成了用词错误。因此在新闻报道使用简称时一定要先弄清楚相关的规范简称,不能想当然。
第三,要注意简称的时代变化。例如,一些省份以前有地区、地级市、自治州等地区级行政区,简称为“地、市、州”。随着社会发展变化和区划调整,“地区”称谓取消,报道在提及相应的地名时就要注意这种变化。
第四,为了避免歧义,一些地名简称不应随意使用。例如,有人会认为“宁”是宁波或者宁夏的简称,但也有人会在一些语境中认为“宁”指的是古都南京。所以在新闻传播中地域名称上不能贸然乱用简称,让人混淆。
第五,在报道中简称还原为全称时要规范严谨。例如,“××省委政法委”的全称是“中国共产党××省委员会政法委员会”,而不要误写为“中国共产党××省政法委员会”。在报道时必须仔细核实,要通过查询相关权威资料、官网等方式进行核实和把关,以确保信息的准确真实。
新闻报道的语言表达须准确具体、生动形象,这是新闻的本质要求,同时也体现着作者的学养和文化积淀,所以强调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在新闻信息传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网络环境的影响,一些网络媒体在传播新闻信息时对语言的逻辑规范性不够重视,存在着表述不准确、逻辑混乱、言语偏激等问题,导致出现语言表达失范的现象。例如“老板看完监控当场凌乱”,这就出现了句子搭配不当的问题;如“镜头一转拍到满桌友人激动得狂叫鼓掌”,这样的表达就出现了句式杂糅的问题;还有如分不清“必须与必需”、“截止与截至”等词语涵义而出现信息传播模糊不清的问题,以上种种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损害真实信息的传达,影响信息传播的效果,甚至影响公众对规范语言文化的接受和传承。
因此,在网络传播时代,新闻媒体更要强调使用规范语言文字表达的重要性,要注意语法、修辞和词汇的正确使用方法。
语言文字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丰富。当前,在网络上产生的一些新型词语在日常生活中也流行起来。这些网络用语可以说是语言文化在当代的一种发展。这些新型网络用语在一些传统媒体上也有所采用,如“给力”“高大上”“山寨”等,但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在新闻报道中使用新型词汇都应谨慎。对于那些使用广泛且不产生歧义的新型网络词语,新闻报道可以考虑使用,但不规范的缩略语、篡改成语和生造词这类网络用语不应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如“PK”“默默无蚊”“骑乐融融”等。那些全部由英文字母组成的缩略词语在语义上较容易引起歧义,所以应当替换成已有的对应汉字词;而使用篡改成语形成的新型词语对于普及和推广国家通用文字语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在新闻报道中应予以摒弃。
在新华通讯社发布的《新华社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第一批)》中规定:通稿报道中,不使用“影帝”“影后”“巨星”“天王”“男神”“女神”等词汇,可使用“著名演员”“著名艺术家”等。应当禁用不文明用语如“装逼”“撕逼”“呆逼”“本屌”“傻逼”“逗比”等。并且规定网络用词中有“玉米”“纲丝”“凉粉”等与追星相关的特殊词汇,如果报道中因引用需要,无法回避这类词汇,均应使用引号,并以括号加注,表明其实际内涵。
汉语言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使用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新闻信息传播意义重大。乱用不规范的语言不仅影响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传播的效果,对媒体的信誉产生较大的伤害,还会对中华文化的传承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新闻报道要规范使用新型词汇,避免泛用流行用语。
新闻报道在引导社会舆论、传承文化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今新媒体用户日增的新形势下,网络媒体新闻语言的规范使用对传播效果以及社会风气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规范和提高媒体人的言语综合素养变得异常重要。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首先,信息传播者要正确认识新闻报道规范表达的重要性,树立使用规范语言进行新闻传播的意识,端正传播观念,树立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媒体人自身的综合素养,以传播真实准确信息、弘扬正能量、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为己任。
其次,相关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与新闻报道语言文字规范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共同促进新闻报道在语言文字上的规范化,以保证信息传播的真实有效。
第三,新闻传播者要加强规范使用传播语言的能力。只有具备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驾驶能力,有较高的学识修养,才能正确、规范地使用语言进行新闻传播,才能准确、恰当地表达事物的发展面貌与人的思想感情。所以,新闻传播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多汲取有益的知识,加强对语法、词汇的学习,多学习准确、精炼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方法。信息传播者要有学无止境的思想认识,一方面平时要多查阅资料,多搜集有用的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多学习群众生动的语言。
虽然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信息传播的手段、传播的形式较之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传播内容的真实、准确、新鲜一直以来都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信息内容的正确规范表达不仅关系着媒体的生命力,还会影响到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所以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要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使用有情怀、有品质的语言,更好地体现新闻报道语言的规范性与亲和力。
目前,各家媒体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必须严格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发展观,成为党和国家放心、人民满意的媒体平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新闻媒体立业之本在于传播内容的真实准确,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从语言的规范使用开始,尤其是在自媒体时代,强调新闻传播的规范表达很有必要。只有对新闻事业和受众充满敬意,才能收获信任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