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尔逊古丽·艾白提
(新疆阿图什市阿湖乡农业技术推广站,新疆 阿图什 845350)
小麦灌浆期是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管理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对保根、护叶、延长叶片功能的发挥与否具有直接影响,但经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可知,在现阶段小麦栽培过程中灌浆期叶片发黄问题发生率以及占比,近年来伴随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增也呈现递增趋势,为此对管理技术手段进行不断优化现已迫在眉睫。
在小麦栽培过程中,品种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与否,对小麦栽培效益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而不同品种对自然环境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通过相关调研了解到,市内地形地势较为复杂多象,在进行品种选择时不同区域基层产业机构和种植者选取同一品种进行种植现象较为普遍,长此以往在影响小麦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小麦灌浆期间叶片发黄,极大地降低了种植质量和效率。
与其它粮食作物相比,小麦体积较大,为提高小麦产量,确保耕作作业落实到位是极为必要的。但就目前来看,部分基层产业机构和劳作者为降低小麦栽培成本,在对种植土地进行处理过程中始终采取传统“犁地”的耕作方面[1],耕层较浅不仅导致植株吸收养分不充足,土壤翻耕的不彻底也极大地增加了小麦倒伏问题的发生率,严重影响了小麦产量,此外在一定程度上还增加了小麦灌浆期间叶片发黄问题的发生率。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肥料施加和田间灌溉工作是否科学化,对于小麦种植产量具有直接影响,田间管理的不规范是导致小麦灌浆期间叶片发黄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田间管理过程中,旱季水分供应不足,会导致叶片发黄;除草剂过量使用导致“药害”问题产生的同时,致使叶片发黄;小麦播种时间晚、小麦种植密度过大,在影响小麦光合作用的基础上,养分供应不足也是影响小麦叶片发黄的重要因素。
作为我国重要粮食作物,小麦近年来种植规模的持续增加,虽然满足了人们粮食作物需求,推动了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但由于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小麦叶枯病以及小麦全蚀病等病害以及小麦蚜虫、小麦吸浆虫、小麦叶蜂、胞囊线虫以及小麦金针虫等虫害问题的发生,在影响小麦粮食作物新陈代谢的同时,生理机能也极易被破坏,最终导致了病变的发生,进而致使小麦灌浆期间叶片发黄。
在进行小麦栽培过程中,为=规避小麦灌浆期间叶片发黄问题的产生,在进行品种选择的过程中,基层产业机构和劳作者需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具有高产性、稳产性、抗病性和抗逆性好的新杂交小麦品种,并借助当前先进的农机机械进行种植,以确保种植产量和种植目标的实现。
目前来看,部分基层产业机构和种植户为降低种植成本,在进行耕作作业时不仅忽视了对种植区域的选择,更未能做好省耕处理,导致小麦在后期生长过程中,根系营养难以被满足,倒伏现象极为普遍,长此以往势必给产业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为从根本上规避上述问题的发生,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种植效益,种植户除了要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水方便的种植区域外,还要做好深耕作业,即确保翻耕深度在二十厘米以上,从而保障小麦的成活率和后期根系的茁壮成长。
在进行小麦种植过程中,田间管理工作能否落实到实处,会直接影响小麦灌浆期间叶片发黄问题的发生率,为规避叶片发黄问题的产生,在种植过程中需做好如下工作:合理使用除草剂,在小麦种植过重,劳作者需用乙草胺、多尔等除草剂液适量、均匀喷洒床面,以降低杂草的产生率和生成量;及时灌溉,由于小麦对于土壤水分的要求相对较高,而倘若土壤水分含量过低,则也会对小麦产量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故此为将土壤水分含量控制在最佳值,对于旱季,基层产业机构和劳作者需做好灌溉处理,而对于雨季,则要及时做好排水作业;科学施肥,小麦在不同生长周期对于营养物质含量的需求度不尽相同,为避免叶片发黄科学施肥也是极为必要的。
在小麦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基层产业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工作人员需在秉承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理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生长周期[2],采取不同的防治技术。在灌浆期,纹枯病是小麦一种极高的病害类型,而导致这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是一种来自于土壤中的真菌病害,为此要想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纹枯病,种植户需在小麦灌浆期按照指定配比,将三唑酮乳油、水、纹枯净可湿性粉剂均匀混合后的溶液,每半个月喷洒至小麦根茎部,此外小麦蚜虫在各个阶段都会发生,而其中发病率最高的就是在返青时期,因此要想从根本上保障小麦产量和品质,在返青时期种植户要利用啶虫脒予以防治,从而确保小麦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