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兆云
(铜陵市义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 铜陵 244100)
以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基础,以自然规律、经济规律为根本利益发展,是生态农业的主要发展模式。一般情况下,生态环境保护农业主要有生产效益型农业、资源节约型农业、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绿色安全产品农业四种模式。
第一,在农业种植区域应当积极利用电脑、广播、报纸,电视等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种植者的心中,在社会与市场中还应当重视,纠正错误的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意识和环保观念,使人们能够尊重自然,自觉加入到保护自然的队伍之中;第二,各个地区的政府应当发挥自身宏观调控的作用,通过企业、村镇开发的各类生态文化教育活动推广生态农业建设意识,使每一位农民都能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第三,应当将其建设内容上升到法律层面,重视监管力度的提升,对于破坏行为应当直接使用法律进行惩治,从而保证其模式构建的完善性[1]。
农业发展模式的完善化,主要是朝着生态农业的角度不断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增产,保证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促进其产业资源配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各个地区农业水平的平衡发展带来有效动力。因此,应当重视对于环境保护工作与治理工作理念的宣传与落实,使农业生产者能够正确认识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作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现代化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带来有效动力。在生态农业背景下促进其发展模式的构建,保证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是极为重要的构成环节。
重视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能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有效动力,因此,应当建立完善的技术应用标准,发挥其指导作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一,现代化农业建设背景下,应当重视对绿色农业技术应用的探索与研究,保证其应用力度符合当地农业种植实际需求,严格监督并管理农药的使用,避免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影响周边环境保护,同时对农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以此为基础提升对于无害化农业产品的研究与探索力度;第二,应当将农业可持续发展当作主要的进步目标,结合本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引进环保技术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内化,当地政府也应当积极鼓励农民使用农业新品种或先进农业技术,促进节约型生产模式建设,研发优质环保的种苗。第三,应当积极响应各个地区的土改制度,促进规模化、集中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为循环农业的探索与研究带来有效动力,为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重视农业资源的保护,对于我国农业生产活动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各个地区的政府部门应当及时完成农业区域的规划工作,以此为基础保障资源保护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在农业生产区域应当禁止任何企业工厂进入其中,使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整体生态环境较为绿色、环保、健康。在此基础上,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专门为其设置农业生产红线,安排专业人士全面指导农业生产者,对其实行政策知识财务上多方面的帮扶,保证每一位农业种植者都能够以科学、环保的方式与技术完成农业种植,尤其是在水资源应用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在互相沟通之后积极完成配合,使农业种植者能够更合理地发挥水资源的作用,保证水资源使用,满足农业种植需求,同时降低水资源浪费几率。除此之外,管理工作人员还应当重视对农业种植周边的环境情况进行监督与管理保证,每一位种植者都应该用环保安全的方式开展农业种植工作,最大程度避免农业种植区域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促进农业生态化发展,提高其生态化建设水平,能有效改善周边生产环境,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带来有效动力[2]。一般情况下,我们常以农业生态产业为基础,积极促进其生态发展,工业、文化、生态农业等均是生态产业中包含的内容,而生态农业则是指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后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发展路径,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强大动力,为有效促进生态农业的进步与发展。不同农业生产地区应当重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整合现代化农业、旅游业技术,结合当地区域特色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对于那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为优秀的地区,还可积极推广高科技农业种植技术,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地区资源为根本推动农业服务业的发展,为整个地区生态产业的建设提供绿色化、环保化服务,坚定不移走生态环境保护之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下人民与政府关注的焦点,只有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方式,科学调整经济建设活动内容,才能真正做到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科学性与稳定性,为我国农业经济的进步带来有效动力,也为我国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