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伟尤,蒙 亮,兰秋浓,黄 毅,覃效敏
(广西钦州农业学校,广西 钦州 535099)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8年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做出部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实施,培养了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在提升产业效益、促进新型主体发展、推动创业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示范引领效果。进入新时代,要瞄准特色产业发展,高质量推进农民教育培训。
广西是农业大省,农业GDP占比重相对较高,广西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广西农民数量众多,受教育程度较低,特别是贫困农民素质普遍偏低,广西贫困人口中大部分农民受教育的程度低,接受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能力不强,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鹿心社书记在全区省级领导和厅级主要负责同志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指出,从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看,增长不够稳,结构不够优,质量效益不够好,人均GDP长期排在第28位左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广西最突出的问题,仍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这个最大区情没有变,仍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这个最大实际没有变。面对众多的农民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总目标总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推动农民教育培训在广西民族地区开花结果。
近年来,广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迅速,糖蔗产业、桑蚕产业、水果产业等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不断推进“10+3”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批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做大做强中药材、富硒农业、畜牧业、茶叶、水果、香米等特色产业。例如,广西水果2018年种植面积137.8万hm2,产量达1800万t,产值可达738亿元,同比增长45.73%,是全国6个产量超千万吨的水果产区之一,继续保持全国第二。这与农民教育培训分不开。广西已在全区111个县(市、区)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培训围绕促进产业兴旺目标,坚持面向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根据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结合“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农机大户及合作社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重点工作和领域开展教育培训。
近几年开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广西启动较早,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工作走在了全国先进行列。广西日报报道,截至2018年底,全区111个县市区共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7.87万多名,其中现代青年农场主1400多名、农业职业经理人200多名,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代表,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农业农村部绩效考评中连续两年进入全国前十优秀省份。这归根于广西区政府、农业农村厅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成立了由农业农村厅牵头、发改委等16个区直部门组成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联席会议,县级成立由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培育了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2019年广西已落实农民教育培训经费8174万元,正在高质量地开展培训,这促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不断发展壮大适应现代农业需求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强化产业扶贫、农业结构调整、乡村产业水平提升以及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助力广西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2018年我校承担钦南区、钦北区、灵山县、浦北县、防城区、上思县和东兴市等7个县区农业局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共2200人,我校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近7000人,通过创新培训模式,取得实效。
(1)精选培训教师。我校坚持培训突出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原则,对应培训专业,我校聘请了30多名校内外有资质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农类高级讲师或高级农艺师、农类讲师或农艺师、农业专家等人员作为培训教师,建立了培育师资库。并根据培训内容抽选最适合的教师授课,做到因教选师,打造了一支过硬的培训师资队伍。
(2)精选培训教材。根据培训专业授课课程安排,精选先进实用培训教材20多种,如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新型农民素质与礼仪》、《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等统编教材;并按培训专业发给学员每人一套,同时,精编《学员手册》,将授课教师的上课资料、培训要求等统一编成《学员手册》,发放给参训农民。教材和手册为学员提供了实用理论和先进技术支撑,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促进学员课后学习提高作用。
(3)精选培训时间。农业生产讲究季节性和时效性,作为农类学校,我们熟悉并根据农业生产节气,采取“农学结合、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安排课程,精选培训时间,模块式教学,分段式学习,有效地避开生产与教学、农忙与教学的矛盾,做到学习与生产两不误。
(4)精选实践基地。依托自治区级、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平台,立足特色产业优势,精选钦南区钦台农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钦南区玛氏火龙果产业核心示范区、钦北区九佰垌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钦南区虾虾乐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东兴市广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钦北区嘉德富肉牛养殖基地、浦北县番石榴生态果园产业富民示范基地等10多个基地为我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践基地,充分满足现代、特色、示范实践教学多层次、多形式培训的需求。
(1)增强技能,提高能力促生产。围绕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培训内容突出主导产业优势、绿色增产模式、新型种养结构,强化农产品质量控制,提高了培训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并把创业基本技能、经营意识培养等作为培训重点,着力提高学员的创业技能和经营技能。在培训方式上,采取集中授课、实践实习、外出考察三个环节相结合,注重学员动手能力培训,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训练,依托农业企业、农民田间学校、实践基地,建立“田间课堂”,围绕关键技术因人施教,面对面讲、手把手教,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培养学员熟练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有效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素质。
(2)增强层次,提升信心促发展。接回来,回学校深造。部分专业培训班还将学员接到学校培训,依托我校优势,分别参加优势畜禽、特色水产、特色果蔬等专业的学习,设置“班主任带学生”制的小班,实施封闭管理,培训工作取得预期效果。迎进来,请名师指点。邀请自治区、市县(区)相关知名专家、教授,并邀请成功创业人士和熟悉相关产业发展人士,为学员授课,内容涉及创业理念和创业技能、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知识和技术,激发学员创业兴业的动力,提升生产经营水平和产业发展能力。走出去,由名企引导。根据学员实际需求,为开展好实践教学,组织学员到农业龙头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畜禽养殖场、农贸批发市场等地参观考察,实行情景教学,让学员了解其产业状况、市场行情、市场运作和发展前景,增强学员回乡创业的信心,引导学员想创业、敢创业。
(3)增强效益,增加收入促致富。学校立足本地优势资源,为培植与壮大农业优势产业,坚持贴近农村、贴近农民,做到因地、因需制宜,重点选择了优质富硒水稻、特种水产、优势畜禽、特色蔬菜、特色水果等效益高、前景好的培训专业,与现代农业和农民的现实需求实行“无缝对接”,为农业增产、农业增收、农民致富作贡献。
(1)与脱贫相结合,防城区十万山瑶族乡垌平村委村是贫困村,根据当地的特点,开设了中草药产业种植培训班,让学员掌握了种植中草药的技术和技能,并由村委统一发动种植,成立合作社统一管理,收入显著增加,达到了脱贫奔小康的作用。
(2)选择农民需要又适应市场的产业开展培训,如钦南区大番坡镇板桥村第一次开展辣椒生产型培训班,学员不仅学到了技术,通过老师的市场分析,2019年他们大面积种植辣椒,总产量提高,上市时间适宜,收入1~1.5万元/667m2不等,比2018年翻了两倍多。
(3)成功举办致富带头人提高班,如浦北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班,他们都是由全县各乡镇的种养大户或合作社负责人参加,创新授课方式,通过理论授课与现场授课等结合,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产业知识技能得到了提高,巩固和扩大产业打造的能力得到加强;他们加入县职业农民联合会,资源共享,经验交流,对自身的产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他们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周围的群众一起致富。
综上所述,高质量开展广西民族地区农民教育培训,要准确把握好广西实情,进一步提升教育培训的精准性、师资教学的开放性、跟踪服务的持续性以及线上培育的普及性;要创新模式,要解决好众多农民所急需掌握农业科技、市场信息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等问题,把能否满足农民实际需求,能否激发农民学习热情,能否赢得农民喜爱,能否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作为衡量农民教育培训质量的标准。进入新时代,我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质量推动农民教育培训的开展,打羸广西脱贫攻坚战,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做出新的贡献。